在古詩文里,常常看見很多尋師訪友的題材,那時候交通不便,一口書箱,一頭青騾,再加一個伶俐的小童,詩人們不遠萬里尋求新交,訪故友。而在登高望遠的指點中,在觥籌交錯的言歡后,一篇篇才情洋溢的文字流傳了千萬年。《醉翁亭記》、《滕王閣序》、《蘭亭序》、《過故人莊》、《江南逢李龜年》……一個人閉門造車固然也有所成,但思想交流撞擊出的火花才淬煉成照耀人類文明的熠熠繁星。
到了現代,有了汽車、火車、飛機,人與人的地理距離拉近了,但心理上卻越來越疏遠,曾經在聽姜育恒有一首歌的時候特別有感觸:“大家都忙啊,連彼此真誠地相互關懷一下,也要抽個空。”我們實在無法去改變社會的洪流,所幸,還有網絡。四通八達的網絡,雖然也在事實上加大了我們和朋友之間的距離,我們對網絡越依賴,越是習慣了足不出戶。好的一面則是,由于各種群的存在,我們有針對性的交談面也擴大了,對于從小就是“話包子”的我來說,無疑是找到了一個暢所欲言的平臺。
在每天,各個群高高低低的“樓層”,密密麻麻的聊天,的確耗費了我很多時間,但是我漸漸發現,這種聊天雖然不是面對面的,但也因為百無禁忌,集思廣益,而具有獨特的筆談的效果。通過群聊,我似乎變敏捷了很多,有時候一個話題,大家各抒己見,常常可以在別人的發言中啟發自己的思維,然后順著思路走下去,又衍生出新的觀點,到最后,單單把這一部分聊天記錄單純地集合起來,就是一篇很好的隨筆。
就這樣,每一次聊天就像一個鉆頭,把我原本狹窄的腦洞慢慢鉆得越來越大。找不到泄口,就寫出來,反過去回饋給朋友們。很多朋友給我稱贊,鼓勵,其實他們哪里知道,我這些語句都是從他們哪兒偷師來的,嚴格來說,我更像一個裁縫,本身沒有任何布料,到處東拉西扯,倒是湊出來一件件的百家衣,運氣好的時候,還頗有幾分像時裝的模樣。
所以思維真的是可以通過交談而得到拓展的,而面談和筆談都屬于交談的方式。面談的好處在于可以更好地和對方銜接配合,互動性好,也有助于提高我們察言觀色的能力。而筆談的好處則在于通過文字的梳理,條理性更強,也減少了一些避忌,更容易有條不紊地暢所欲言。
平時也多有家長吐槽,包括說孩子作文缺乏素材,包括不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包括孩子思想不夠成熟等等,其實我覺得這些問題都是可以通過交談來解決的。
我記得小學的時候,放學路上總會有很多同路人,我們一起吃藕片,一起學粵語歌,一起交換書,一起有聊不完的話題,只要回家天沒黑,家長也不那么擔心。其中一個同學,我們同路的距離最長,她家樓下有幾竿細竹,每次到了該分手的時候,我們就站在細竹前,一邊依依不舍地聊天,一邊有一搭沒一搭地扯竹芯,那時,我們的作文都常常被當做范文來讀,后來她成了名校中文系的高材生,而我卻走上了不一樣的道路。初中的時候,我和我的“四人幫”學習小組總是打著復習的幌子看武俠看言情,邊看邊聊,誕生了一大堆詩詞稿,后來還寫了好一大段武俠小說,雖然無疾而終,但是也大大刺激了我的文藝細胞。到了高中,平時比較忙了,假期里我會去同學家里玩,就在同學家的廚房里,從來沒進過廚房的我竟然學會了做水煮魚。
除了這些小伙伴,還有一個最忠誠的朋友,那就是書。在那個年代,大街上很多棚搭的小攤,一根繩子,串起一本本的連環畫,幾分錢一本,一坐就是一天;街巷里,很多不大的門面,那是租書的,武俠、言情、歷史……高高低低的架子上滿滿都是書;圖書館里的《楊家將》、《岳家將》、《岳家小將》、《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大明英烈傳》,沉迷在每一個章回里熱血沸騰;現在的新華書店比超市還熱鬧,那時候是安靜的,站在一個書架前,一下午看完一本《桃花扇》,算著省了租書的錢,腿麻了也高興,只是偶爾營業員會來提醒一下,別把書柜靠塌了。
從這些角度來看,現在的孩子不如我們幸福,他們一放學就被各種車輛“綁架”,回家被“禁錮”在斗室里,同路的都是“司機”,同伴則是冷冰冰的“機器人”。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就算少數有兄弟姐妹的,也總是因為年齡的差距而缺乏共同語言……他們實在太缺乏交談了,無論是面談,還是筆談。他們就像一捆缺乏燃料的木柴,空有根底卻無法燃燒。這樣的孩子們,你怎么希圖他有成熟的思想?你怎么去走進他的內心世界?你怎么奢望作文可以鮮活靈動?
所以要鼓勵他們去多結識一些朋友,不是那種僅僅一起吃吃喝喝玩游戲看電影的朋友,而是真正可以互相幫助,互相傾談的朋友,或許,同齡人比較稚嫩,年長一些的也可以,這也是鼓勵孩子們多參加一些跨年級社會活動的原因,可以在活動中向優秀的學姐學長們“偷師”,你可以不那么多說話,但一定要擅于傾聽,擅于沙中淘金,擅于開放自己的心靈,當然,適當的反饋是必須的,不然怎么形成碰撞呢?不僅僅局限于學校,親友聚會、假期旅行、興趣活動,這些都是結識朋友的機會,就算這些機會你都沒有,至少你還可以有書。每一個作者都是一個“話包子”,他們毫不保留地把所思所想向眾人呈現,不管你的年齡、身份,你都公平地享有這樣的資源,還不滿足嗎?當然,僅僅是看書還不算交談,你要試著在字里行間之間和作者互動,大膽地用你的思想去接觸他的思想,不服氣地用你的理解去碰撞他的詮釋,這樣的“筆談”,才能撞擊出屬于你的火花。
有了這些或遠或近,或老或少,或身邊或史冊上的朋友,有了這些或輕松或嚴肅,或文藝或激越的交談,你會發現,你已經得到了比預期更多很多的收獲。你的思想會像一座能量爆棚的活火山,隨時都可以噴薄而出,肆意任性地流淌,到那時候,“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作文了。”
久晴了一陣,終于下雨了。
屋子里響起久違的旋律,還有那句熟悉的念白——
朋友,真的希望,有空來坐坐。
下雨天,留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