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 Wu的聽課筆記】
陪有夢想的人一起成長,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好文。
在阿里巴巴,有一支被稱為“現金奶牛”的團隊――中國供應商,這支以強悍著稱的直銷團隊依靠挨家挨戶的地推模式,培育了中國第一批觸網商家,后來也成就并塑造了一大批阿里高管和創業者,這就是江湖上赫赫有名,馬云為之驕傲的“阿里鐵軍”。
作為“阿里鐵軍”中的一員,有著9年老兵經歷的王建和,他的成長過程就是這支“鐵軍”的一個縮影。
2006年,王建和作為北方大區最早的一批員工入職阿里巴巴,從一線銷售業務做起,一度由于沒有一份訂單而面臨出局。回想起來,全是對決心和能力的極度考驗。曾經為了達成KPI,王建和剃了人生第一個光頭,并最終拿下了區域業績冠軍。
經過幾年摸爬滾打,王建和最終走上管理者的崗位,親歷了阿里巴巴夢想成真的過程。
2014年,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之后,開始扶持5年以上的老員工創業。王建和就在此時,選擇了創業,在2018年成立了天津知行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成為一名阿里巴巴文化布道官和實戰派管理專家,致力于將“成長引力”打造成為我國管理者成長的第一品牌。
從互聯網浪潮前端一路走來,王建和不僅實現了管理者到創業者身份的突破,也完成了人生當中的重要轉折,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阿里巴巴管理三板斧》, 以阿里巴巴江湖流傳已久的的管理體系為名,輔之以9年的管理和實戰經驗,以期為更多企業打造鐵軍提供可完全實戰、拿來就能用的方法論。
近日,插座學院對王建和進行了專訪,聊了聊他在阿里巴巴的成長經歷以及創業心得。從他的分享中,你或許可以更加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
以下,是王建和的自述:
從零業績到600人中的業績冠軍,真正的成長源于極度的渴望。
中供鐵軍大多數都是從一線干起來的,總監以下的職務沒有空降兵,我也一樣。
2006年,我剛進阿里的時候,北方大區一共有600多人。我從技術支持開始,到運營管理,整個市場的開拓、北方商圈的搭建,再到負責阿里政委體系,中間不知換了多少次團隊。
我并非做業務出身,所以剛來的時候做地推,挨家挨戶打電話、上門服務被拒絕無數次,是極其痛苦的。整整3個月,都沒有拿到一份訂單。
當時經理找我談話,30秒內給出一個說服他讓我留下的理由。那時我才知道要離開一家喜歡的公司、丟掉一份許多人求而不得的工作內心是多么恐懼和煎熬。
我沒有解釋,只說了一句話:如果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不會讓自己后悔,也一定不讓公司失望。第二天,我就剃了一個光頭來上班,寓意從頭開始,準備迎接下一季度的挑戰。
我開始大量地拜訪客戶、跟進所有的工作,天天加班到深夜,為了留在阿里拼盡全力。下一個季度,我成了北方大區600人當中的第一名,之后連續三個季度都是天津區的業績冠軍。
1年之后,公司讓我開始帶團隊。驚喜之余也有些惶恐,驚喜的是自己的努力有了收獲,惶恐的是這是對我能力的一大突破。
從零業績到業績冠軍, 如果你問我,成長的路徑是什么?
我會告訴你:真正的成長一定是源于內心極度的渴望,裝睡的人永遠叫不醒。任何努力,如果沒有極度渴求都沒有用,當你真的去自省,并真的極度渴望做成一件事情時,內心的驅動力才能被激發出來。同時,還要付出百倍的努力,你要相信,全力以赴,必然有結果跳出舒適圈,凡使你痛苦者,必使你成長。
馬云曾在給阿里新員工們上公開課時說:“加入阿里巴巴,我們不承諾你會發財,不承諾你會成功,也不承諾你會當官,但是我們承諾你會很倒霉,你會很受委屈。”對此我深有感觸。
窺一角而知全貌, 透過馬云的話,我們可以看到阿里巴巴對員工的成長非常重視。在阿里,為了幫助新人成長,有個16字方針:我做你看、我說你聽、你做我看、你說我聽。每一位新員工都有輔導老師手把手地教, 口傳心授, 言傳身教。所以新人成長得非常快,而且非常扎實。
在管理者層面,阿里巴巴也有針對基層、中層和高層管理者的深度培訓,即從腿部、腰部和頭部三個層次分別進行培訓,這就是被眾人所知的“阿里三板斧”這一套體系被美團、滴滴等許多企業借鑒。
說實話,對于很多尚在起步階段的企業來講,不可能有阿里巴巴這么完善的培訓機制。所以,想要不斷突破職業瓶頸的職場人應該學會主動出擊。
勇敢向上,堅決向左,是阿里巴巴內部的一句“土話”。意思是說在職場中,一定要去主動承擔超出自己能力以外的責任,跳出舒適圈,才能快速成長。
不要等領導給你安排任務,自己去認師傅,跟有經驗的老人深度學習,才有機會獲得更多資源。
還有一句,但凡使我們痛苦的,必定使我們成長。每一個正在經歷糾結和痛苦的人,終將明白這是多么深刻的領悟。
“一年香,三年醇,五年陳”
“牛人”都是跟著公司一起成長起來的阿里把員工劃分為“一年香,三年醇,五年陳”
什么意思呢?
工作就像釀酒,一年壇發,酒香四溢,你在阿里只有1年的時候,只是了解、認識了公司,還沒有公司的味道;3年之后才能稱作阿里人,由外而內散發醇香;滿5年后,才會內制外化,沉醉他人。
如今很多年輕在擇業時,都很看重平臺。誠然,大公司有清晰的職能劃分,以及對員工成長的支持,但年輕人容易錯把平臺當能力;小公司可能沒有那么多資源支持,但會讓你跟著平臺的成長快速進步。
所以, 年輕人要么選擇一家大公司,從底層開始做起,修煉技能快速融入,要么選擇一家快速發展,并已具備完善管理理念的創業型公司,讓自己的能力模型更加多元化。
不論你如何選擇,都需要具備極強的自我規劃能力,以3年為一個階段,給自己設一個目標,深度地了解公司,最后給自己一個交代。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面臨心態、能力等方方面面的挑戰,這些都是必須要跨過去的坎兒。在這家公司解決不了,到下一家公司也躲不開。如果所有事情都只是淺嘗輒止,那是沒法實現自我突破的。
我們要做的就是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地跟公司一起成長,這個過程才是真正能鍛煉人的。
“多數人是因為看見所以相信,但我們是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從阿里巴巴離職的時候,好多客戶問我,在阿里收獲最大的是什么?是股票嗎?我還沒達到千萬富翁的級別;管理經驗嗎?我覺得在任何一家世界500強工作10年,我也能積累這些經驗。
想來想去,我覺得最大的收獲就是見證并且經歷了夢想成為現實:18個人湊了50萬人民幣,用了18年時間把50萬人民幣變成了5000億美金的市值,不得不承認是一個神話。這也給我們每位員工內心埋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
阿里巴巴18周年的時候馬云上臺演講,第一句話就是“很多人是因為看見,所以相信。但阿里巴巴這18年走過來,是因為相信,所以看見?!?/p>
一開始我們不信, 以為是馬云吹牛。但在這個過程當中,真的讓我們一次又一次見證了奇跡的發生,看到了自己走向勝利的每一步。我們變得足夠自信,也更加相信“相信的力量”。
正因為相信夢想,相信使命,相信愿景,所以才能離夢想越來越近。同時,我內心那顆夢想的種子也開始萌發。
方向選對了就別怕路遠,工作本身就是一種獎賞。
創業之后,我也開始思考自己喜歡什么樣的員工在我看來,那些自我認知極其清晰的人,會有快速收獲成長和成功的路徑。所以,我在招募自己的工作伙伴時,會首選這樣的人。也就是馬云所說的,明白自己有什么、想要什么、能放棄什么的人。
阿里巴巴特別講究未來觀、全局觀,遇到看似逾越不了的坎時,看看自己未來的方向,看看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會發現這太正常不過了。
其次就是學習力。很多人身在職場,也在不斷地學習,但卻只是為了學而學,很痛苦。只有極度渴求進步的人,才能自發地學習,也才能真正感受到學習和成長的快樂。
另外,我特別喜歡能夠感知價值,從喜歡變成熱愛,把從工作變成一種獎賞的人。
做一份工作,不是單純為了掙錢,還要知道你的價值和成就感在哪里。
在阿里幫客戶做電子商務。因為我們,這些中小企業成功了,我們就會非常有成就感;如今為企業做管理培訓,幫助企業成長,只要企業有進步,我們也會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偉大的公司不一定是有多少財富或多大規模,但一定能為社會創造獨特的價值。我們希望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將這份價值逐步放大,最終能夠讓更多的人因為我們而變得不同。
我非常贊同稻盛和夫說那句話,做事要樂觀構思,悲觀計劃、樂觀實行。太多事情都是處在這個過程中,看似是是在眼前,但是道阻且長。
成長的過程是最重要的,就像我們的品牌一樣一―成長引力,找到自己的熱愛,不斷收獲成長的快樂。
成功哪有那么簡單,既然要樹立這么大的愿景,路對了,方向對了,不斷地給自己賦能就好了,誰還怕路遠呢?
寫在最后
阿里巴巴中供鐵軍9年的經歷,對王建和來說,是無可替代的人生財富。由最初的被動選擇,到如今的主動成就,他更加理解了夢想的意義。
或許,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找到努力的方向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找到能激發內心無限渴望的事情,才能調動全部的心力用一生去精進、去奮斗。
世界上最艱苦的拉力賽——達喀爾拉力賽的創始人澤利·薩賓說過:
出發之前,一切都只是夢想,上路了才是真正的挑戰。
對于已經出發的王建和來說,挑戰已經開始了。那么,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