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那時候 | 釣魚之樂

《我們那時候》系列作品⑦,講述江南水鄉人的童年記憶。


“張鰍魚嘍!”隔壁的小寶,一到春天,天氣剛剛暖和一點,就開始張羅著到東蕩水灘張鰍魚了。

事先做好了鉤,臨時到陰山背后挖蚯蚓做餌,下午,也可以到傍晚時分,撐條小木船,去東蕩的淺灘布鉤,第二天拂曉,再到東蕩收鉤,那些活蹦亂跳的鰍魚就成為我們餐桌上的美味了。人們常說:“吃魚沒有取魚樂。”這話一點不假。趁著夕陽西下布鉤,又趁著東方欲曉收鉤,鮮活的鰍魚成為“囊中之物”時,那種快樂,真的難以言表。因此,盡管我父母不準我跟著小寶、根寶他們去張鰍魚,但我還是趁著父母不注意,與他們一同悄悄地到東蕩享受這種城里人無法享受到的取魚之樂。

金龍在取魚摸蝦方面有特長。記得那時候,他很擅長釣魚,釣鏟子魚,一個上午可以釣一頓午餐的美味。周末,是釣魚最好的時機。我們那時,很少有家庭作業,即使有,也很少。我常常跟在他的身后,幫他拎籃子,可以靜觀,可以歡呼。釣魚的“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餌,常常是在草叢里拍的螞蚱,也有用小麥放在嘴里嚼嚼,黏黏的,做成團,然后捏一點,安在鉤上。往往為了吸引魚,還在垂釣的水面灑一把小麥。金龍在路上告訴我:“釣魚,千萬不可心急,要有耐心。不能老是走動,不能發出聲音,要靜靜地觀察,等它真正吃下了食,才能收鉤。”跟著他一個上午,絕不會失望。后來我也曾自己釣過鏟子魚,但我的收獲遠遠不如金龍。盡管如此,我還是樂此不疲。

我和金龍還曾經一起在河邊碼頭捉過“虎頭鯊”。這種魚肉多,黑身子。聽大人們說,它們喜歡呆在碼頭下面陰涼處。我們村,四周環水,碼頭多。于是,金龍有一天傍晚到我家約我出來。我問他做什么,他說捉虎頭鯊。“好啊!”我很興奮。我找了個小籃子,帶上手電筒。開始,我將信將疑,虎頭鯊能捉到嗎?金龍充滿信心地說:“那次,你不在家,說是去你外婆家了,我跟紅星一起捉過一次,一晚捉到十幾條呢。”

我們首先準備到離我們家不遠的古石碼頭。金龍囑咐說:“我們去碼頭時步子要輕輕地,不要說話。到了碼頭,你拿電筒往石頭下面照,發現了,就不要移動電筒,死死地照著它。我就悄悄地把手在旁邊插下水,慢慢地收攏,就會捉住了。”我很好奇。后來到了碼頭,我用電筒往碼頭下面一照,果真有幾條虎頭鯊在靜靜地浮著。我屏住呼吸,金龍悄悄地一伸手,一條虎頭鯊到了我的籃子中了。可是,其它幾條受到驚動游走了。我惋惜地說:“可惜還有幾條捉不到了。”金龍卻蠻有信心地說:“它們還會來的,我們先到其它碼頭捉,過會兒再來。”?

我們又來到木橋西邊的碼頭。這個碼頭緊靠木橋,橋樁與橋樁的間隙也是虎頭鯊藏身的好地方。電筒一照,清晰可見。在金龍的手下,虎頭鯊又成了我們的“俘虜”了。這樣,五六個碼頭捉下去,都會有收獲。然后再回頭,那些游走的“虎頭鯊”又出現了,自然又有收獲。

回家后,我們會把虎頭鯊養在缸里,第二天中午從我們兩家都會飄出誘人的鮮味了。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捕魚方法會很多。到了暑假,用魚叉捕黑魚,又是一種難得享受。我們會戴著草帽,挎著小籃子,扛著魚叉。

我們那里的成年人,幾乎都會用魚叉戳黑魚。我們在岸邊慢慢地走著,觀察著,突然會發現不遠處的水面,水草處,有魚翻出水花,定有黑魚,說時遲,那時快,手中魚叉對準水花處就是一叉,中了!取上來,魚叉穿身而過,黑魚掙扎著,夠慘的,但我們快樂極了。

有時,我們靜靜地走著,會發現在開闊的水面,有黑魚在那里靜靜地曬太陽。這時,要想戳中黑魚,不能瞄得太“準”,也就是不要正對黑魚戳過去,要向魚的身子下面瞄準才行,因為我們看到的魚,是在實際的魚上面一點。后來,學到物理時才真正弄懂。

那時,有的同學會釣長魚,我沒釣過。

有人參加過用干溝的方法將小河里所有的魚一網打盡。

有人還用一種稱為“罩”的捕魚工具,在淺灘上罩魚。

我們還會在岸上盡情觀看魚鷹捕魚。幾只小船上站著魚鷹,然后魚鷹在漁夫竹篙的指揮下,跳下河,扎猛子,一會兒,一個個魚鷹浮出水面,驕傲地銜著或大或小的魚,似乎在炫耀自己的戰績。不過,也許魚鷹想得太美了,想吃,終究吃不下,它們脖子上都有細繩扎著,或者有小環套著。最后,漁夫將一個個魚鷹的脖子一掐,捕的魚全部取下,放進船艙。我們岸上人會一次又一次為魚鷹們喝彩,同時,也為魚鷹遺憾。

我們總不忘在挑臺上放上一個透明的瓶子,里面放大半瓶水,放些水草,養幾條從稻田下水溝里捉回的鍋巴魚,其樂趣并不比現在養金魚差多少。

到了秋天,月光下,會有好多螃蟹從河里爬上岸,只要我們敢于捉它,它就會成為大人們的下酒菜。

冬天,我們在冰封的河面上還可以找到凍魚呢。破凍取魚,回家又是一頓美餐。

水鄉的水,為我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無盡的樂趣。


作者:云鵬,原名李紅昌,江蘇省興化市初中語文教師,被興化市人民政府表彰為“優秀教育工作者”,興化市“教改優秀獎”一等獎獲得者。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