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的焦慮就是因為目標過于曖昧含糊,如果能將它們拆解為一些清晰且切實可行的小動作呢,你會發現實行起來更加容易。”
。如今喪文化特別流行,像諸如“永遠喪,永遠心懷絕望”,“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就會很輕松哦”、“每天努力一點點,是不是感覺離夢想更遠了呢?”這種話常常被現在的年輕人掛在嘴邊,可你還真別覺得這只是個搞笑段子而已,現實中的確存在一種焦慮,叫“努力型焦慮”。
他們焦慮的原因恰恰是因為自己足夠努力,但自己所處的境況卻沒有明顯的好轉,或者說,看不到明顯的好結果。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為什么別人越努力越幸運,而你卻越努力越焦慮?”
我認為,原因主要有四點。
1.? 沒切清晰且切實可行的目標。
2.? 缺少持續直接的反饋。
3.? 缺少交流。
4.? 持續拖延。
第一點,沒有清晰且切實可行的目標。
什么叫切實可行的目標,就是細化到每天都非常好執行的目標。比如說,我有個迫切渴望擁有健美身材的朋友,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八塊腹肌”的小目標。他開始特別在意體重的變化,并給自己制定了“長跑”、“減脂”、“增肌”等系列目標。然而,工作也比較忙,并沒有充裕的時間去健身房,偶爾才想起來這事兒才去鍛煉一下。三個月過去了,小目標也就這么不了了之。
其實,很多時候的焦慮就是因為目標過于曖昧含糊,如果能將它們拆解為一些清晰且切實可行的小動作呢,你會發現實行起來更加容易。比如,將“長跑”改為“每天微信步數超過10000步”是不是更實際,比如將“減脂”改為“每天吃老婆做的減肥餐,熱量不得超過500大卡”是不是更容易,再比如,“增肌”,改為“睡前卷腹運動30組”,“每周一次健身房私教課”,是不是目標更加清晰呢?
工作學習也是一樣,“一年完成2000萬的業績”,不如改為“每個月我要見兩個客戶”,“二個月達到雅思7分”不如改為“每天我要背100個單詞,完成一套真題。”相信我,一旦有了清晰且切實可行的目標,你的行動力會更強,你對于這個目標的完成也會更加自信。
第二點,缺少持續而又直接的反饋。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學習半小時就困,上班兩小時就累,玩游戲卻能六七個小時坐在電腦前全神貫注、一動不動?在一個沒有懲罰,也沒有監督的環境下,我們做不到每天六點起床,但卻能在公會PK或者打副本時準時上線?
根本原因就是游戲設置了實時反饋與獎勵系統。你殺一個怪就能立馬爆出一個裝備;你每升一級,就能開啟一個新技能;每次公會PK,或者多人對戰,結束后還有一個全平臺戰斗力排行榜,告訴你你的實力水平……
所有的目標,達成途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展示在你面前,并且持續不斷地給你反饋,給你看進度條,這就是為什么這么多人能夠堅持甚至沉迷于玩游戲的原因。
所以,在設立完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之后,一定要設立一個持續的反饋機制。如果你能設立可執行的目標并且能持續獲得反饋,基本上90%的時候都不會焦慮。
第三點,缺少交流。
你發現了沒,在一個團隊里,完成一項困難的任務,似乎也不是那么痛苦。而如果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道路上只有你一個人,似乎路途就顯得漫長得多。比較常見的是,在健身減肥這件事兒上,幾個人堅持下來的成功率,遠遠高于自己一個人減肥。原因就在于,缺少陪伴與交流。
人的能量是這樣的,當你把變壞的感覺和情緒內化,讓自己一個人承受和承擔時,你遲早會崩潰。有人說“孤獨就像一種殘疾”,其實,孤獨更是焦慮的催化器。我們要學會找到情緒的出口,一個可以交流的導師,值得信任的朋友,或者支持你的家人,都是最好的陪伴者與交流者。
第四點,持續拖延。
拖延只會帶來一種“努力”的假象,但卻會加劇“焦慮”的事實。99%的人都有過因為拖延癥又犯了,在deadline前熬夜趕論文、改方案的悲慘經歷。
按照心理學的觀點,拖延癥,是一種心理保護機制,每當你遇到相對“困難”或者“麻煩”的事情,需要跳出舒適區,經歷一定的程度痛苦的努力才能做到時,拖延癥就會自動開啟,以保護你舒適的心理狀態。
需要注意的是,拖延癥最讓人焦慮的,往往不是他人給予的有deadline的任務,而是那些自己制定的沒有deadline的,比如給 “年度計劃”,學一門語言或者技術,處理好與父母戀人的感情,等等。因為前者,只是一時的拖延,而后者是持續的拖延,焦慮也會隨著沒有期限的拖延,而毫無止境蔓延下去。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有這樣一段對主人公孫少平的話:
誰讓你讀了這么多書,又知道了雙水村以外還有個大世界……如果從小你就在這個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現在就會和眾鄉親抱同一理想:經過幾年的辛勞,像大哥一樣娶個滿意的媳婦,生個胖兒子,加上你的體魄,會成為一名出色的莊稼人。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這種不能為周圍人所理解的苦惱。
這也是我最后想說的,對于每一個“追求卓越”的人,焦慮注定是一種伴隨我們終身的一種情緒,可能我們要做的不是徹底擺脫它,而是不要讓它超出我們的控制范圍,適當的焦慮,是有益無害的。它也在提醒你,我還沒放棄,我還在拼著。
總結一下今天講的內容,想擺脫這種“越努力越焦慮”的狀況,我們可以相應的從以下四個方面努力:
1.? 給自己確立一個清晰的、切實可行的目標,最好細化到每天都可以執行。
2.? 設立一個持續直接的反饋機制,讓自己每一天的努力都看得見。
3.? 尋找一位可以交流導師或值得信任的朋友,大聲說出你的焦慮以及困惑。
克服拖延癥。我們之后會有一期節目,介紹專門針對拖延癥的各種方法,相信一定有一款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