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千四百六十天。我想四年前的我也沒想過自己能在知網待這么久。如今真正要離開了,心里除了對未知的期待與彷徨,更多的是對現在的不舍。早在兩年前,我已動過要離開的念頭。還記得也是兩年前的這個時候,在某一天的傍晚,和小伙伴們一起,在校園的操場上,忽然聽見了遠處傳來布谷鳥的叫聲。它的陣陣鳴叫,讓我動了回家的念頭。一旦念起,忽然產生一種它是在呼喚北漂的我快快回家。于是當時迫切的希望回家,回到父母身邊。
出門在外的人,想必已然猜到,那時的我絕對是受了委屈,遭了挫折。才會倦鳥歸巢,尋求家的溫暖,父母的庇護。一段時間后,我慢慢明白,躲避問題不是辦法,再者那時的我已然舍不得離開。待到我慢慢適應問題時,兩年已經過去了。在這前前后后的幾年中,自己越來越適應知網給我提供的生活環境。突然一天我想到,如果哪天我已然習慣了現在的每一天,我還有沒有勇氣去改變?我還能不能去適應一個嶄新的環境?當我自問這些問題時,我發現自己猶豫了,我不敢給自己一個肯定的答案。我腦子里想到的不是對新環境的期待如向往,而是生出一種對未知的恐懼。這種恐懼生生把自己嚇醒了。忽然想到曾經看過一本書,《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是的,我們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我也永遠無法改變一個安于現狀的自己。所以我此次不給自己留任何后路,毅然決然的去尋求改變。
其實我一直知曉自己的沖動,也不止一次為此深嘗惡果。但是我每次都這樣說服自己,寧愿做了后悔,也不去后悔沒做。所以我一次次沖動的去選擇自己當時認為對的那面,結果時常要為自己的沖動買單。事后不免會想,如果我當時選擇了另一條路,將會如何?其實不同的選擇必然出現不同的問題,重要的不是如何選擇避免問題的出現,而是當問題出現時,我們如何去解決問題。
此時的我靜下心來,站在當下的這道門前往里看。我發現自己每個時段都會最自己進行否定,認為自己過去的某個時刻做的不對。可是ZQ的人生,怎樣走才是對的?誰能去制定一個標準答案?
人生這條路,有許許多多不同的走法。每個人有屬于自己人生的彼岸。然,我們每次對自己的否定都來源于對別人走過的路的參照,總認為別人那樣走才是對的,熟不知,我們每個人都走在別人眼里的正確的那條路上。因此,我們不要那么頻繁的去和別人比較,專心走自己的路。一旦選擇,就堅定的一路前行,即使摔倒也要昂首挺胸,走出自己的精彩。
于是再回首過去的四年,我發現自己不足之余收獲了和小伙伴們之間的友誼。盡管我們也偶爾鬧矛盾,可是在此刻,腦子里浮現的都是在一起的快樂時光。因此,我曾對WX說過“如果哪天離開知網,我最最舍不得的就是咱們這撥人。”然分離遲早都會到來,我們不可能永遠不分離,永遠太遠,只希望咱們每個人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走出自己的特色,最終都能到達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