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人勸,吃飽飯。
春節檔的電影選了《哪吒2》,果然沒有令人失望,確切地說,很驚艷。
看完電影的第一感覺——怎么能寫出這么好的故事!
當時就是覺得好,也不知道好在哪里。
經過了一晚上的沉淀,那些情節的血肉慢慢褪去,終于露出了些靈魂的樣子。
也許讓我們覺得好的不是特效,不是劇情,而是曾經在我們心里蠢蠢欲動,說不清道不明的那些沖動,都被電影演繹出來了。
電影的主題似乎都圍繞著兩個字——“打破”
01?打破固有層級“仙、妖、魔”
在電影中,乃至我們的觀念中,“仙、魔、妖”是分等級的。
無疑,道骨仙風的神仙自然是這個體系的頂級。妖和魔是這個正統體系之外被輕視的存在。
然而在電影中,這個穩固的體系被一棒打碎。
仙家可以心狠手辣,妖魔可以有情有義。
小哪吒瞪著他那黑眼圈說:小爺是魔,那又如何!
想起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先生的偉大不僅在于那些腦洞大開的奇幻故事,更在于他對宇宙眾生的愛和敬畏。在他眼中,沒有高低貴賤,沒有等級差別,他筆下的妖魔鬼怪都可以那么善良可愛。
也許,這是這種包容和敬畏,讓《聊齋志異》可以千古流傳。
影片中哪吒說了一句話:
“什么神仙妖魔,不過是禁錮異族命運的枷鎖?!?/p>
這個枷鎖不僅套在影片中“仙魔妖”上,它何嘗不套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
我們用習得的觀念,定義優劣好壞,評判高低貴賤。
這個觀念的大網定義評判的是別人,被套牢的卻是自己。
02?打破傳統教育
在《哪吒1》中,打破傳統教育這一點就已經充分地體現出來。
哪吒的父母從來沒有因為他是魔童轉世而嫌棄他,反而給了他最無私的愛。
在《哪吒2》中,母親臨終前抱著哪吒說,不管你是仙,還是魔,你都是我的兒。
正是這無條件的愛,讓本是魔丸轉世的哪吒心中充滿了自由、正義和愛。
在《哪吒2》中,對比加入了龍王敖光對兒子敖丙的教育。
敖光開始的教育,充滿了父權主義,雖愛,卻是一路的控制。
直到最后,他終于明白,孩子的路要自己走。
“父輩的經驗,畢竟是過往,未必全對。你的路還需要你自己去闖。今后,忠于自己的內心去選擇吧!”
“忠于自己的內心”,多好的一句話??!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要擔心他跌倒、摔跤,這都是他成長道路上的必經之路。
只有親身體驗過,他才知道哪條路更適合自己。
人生不是非對即錯,人生是一路的糾錯系統,內心的感覺就是導航儀。無論經過多少彎路,最后終將會到達終點。
03?人性的多面性打破“二元對立思維”
影片中的申公豹,在面對哪吒、陳塘關百姓時,窮兇極惡。而當他面對弟弟申小豹時,顯出了難有的溫情。
小豹在問他在干什么的時候,他自知慚愧,無言以對。
李靖卻告訴他,哥哥在保衛陳塘關百姓。
此刻,那個堅硬如石頭的申公豹柔軟了,他幫忙從城外配齊了陳塘關受傷戰士需要的所有草藥。
什么是善?什么是惡?
它們如影隨形地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沒有任何一條標準可以清晰地把它割裂開。
什么是對?什么是錯?
換一個角度,換一個環境,換一個衡量標準,結果就會大不相同。
你可以不贊同一個人,但是,你要尊重他的選擇。
境遇不同,心境不同,人生經歷不同,我們眼中的對錯、好壞、善惡,都不是真相。
04?“聽從我心”打破自我束縛
當哪吒被穿心咒定住,母親抱著他離世時,哪吒明知他若擅動,必定肉身破碎??墒蔷薮蟮谋醋屗静辉兕櫦缮馈?/p>
正是這種發自內心的感覺,讓他破碎之后的肉身,在“三昧真火”中不僅再次重塑,還補全了之前欠下的火候,法力大增。
“聽從我心”“破碎”“重組”。
別害怕“破碎”,因為接下來就是“重組”了。
重組之后的我們,一定會迭代升級。
《哪吒2》的導演——餃子,曾經是華西醫科大學的一名醫學生。大三那年,他放棄了985名校的高才生身份,毅然選擇了自己熱愛的三維動畫。
這個選擇,曾經讓多少人不理解。
但是,他還是聽從了內心的聲音,在自己熱愛的領域默默耕耘。
其實,不管《哪吒》有沒有成功,他的人生都是成功的。
人生最大的成功,莫過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而當你真正沉下心來做自己,無問得失的時候,上天會用他的方式饋贈你。
以上就是《哪吒2》我能記住和我能想到的。
影片中還有很多細節現在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那種靈魂共振的感覺。
所有作品都是作者心境的展現。
整個影片高度都凝聚著餃子導演這些年的心路歷程和人生感悟。
希望這種“打破”的力量可以影響更多的人。
聽從我心,看清禁錮,打碎枷鎖,讓我們的人生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