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已經完美收關,但熱度依舊未減,劇中的人物角色扮演和劇情設置上,可稱的上可圈可點,每個人性格特點鮮明,情節流暢,時代氣息濃烈,比較貼近現實生活,也迎合當代社會主流價值觀,符合現代的人的審美情趣需要,更加刺痛現代人對婚姻,愛情,事業,等等一系列為之所縈繞的痛點,不愧是一部好劇,叫人窮追不舍,流連忘返。
劇中的人物眾多,各各都展現了精湛的演技,都說劇好不好看關鍵看演員,從這部的收視率來看就足已證明這幫演員的功底深厚,而我最感興趣的是吳越扮演凌玲這一角色,演的真是入木三分,恰到好處,就此也惹來人們的不少非議。
微博上對凌玲這一角色的聲討聲連綿不斷,一浪高過一浪,都罵她是小三,心機婊,自私自利,丑惡的嘴臉不于言表。人們對這種破壞人家婚姻的不道德行為簡直深惡痛絕,什么狠就罵什么,據說都把吳越罵的關閉了微博,我聽到這個消息感覺很吃驚,這不正是武志紅老師所講巨嬰癥的表現,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辨別,把過分的藝術渲染添加到現實的生活,別忘了藝術離生活還是有一段距離的,藝術可以想象,可以包裝,而現實生活卻要腳踏實地,實實在在的。
凌玲這一角色完全是為了劇情需要,推動情節的發展預設的角色,凌玲這一角色一出現,突然成為人們心目中小三的樣板,成為千夫所指的對象,被人們所唾棄,指責,甚至遭到謾罵,把所有不好的詞匯都一并向人家砸去,其實大可不必。
我們仔細的想想,理性的分析凌玲這個角色,你就會發現是編劇使凌玲這個角色前后表現反差極大,性格發生了扭曲,甚至把這個角色有點妖魔化,我想這也是編劇常用的一貫伎倆,為了制造沖突,推動故事情節發展,來博得觀眾的眼球,預設的這個角色。
凌玲和陳俊生沒結婚之前,則人物表現,乖巧可人,心地善良,處處為他人考慮,也算的上是個萌妹子,而婚后則表現的自私自利,甚至有點尖酸刻薄,丑陋百出,有點讓人大吃所驚,這與剛開始陳俊生遇到的那個凌玲一點都不一樣,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這不僅讓陳俊生蒙逼了一回,也讓觀眾跟著一起蒙逼起來。
陳俊生和凌玲在一起工作應該有很多年,兩個單獨相處也有一兩年的時間,陳俊生之所以喜歡上凌玲,不單單只是在精神上尋求寄托,說說自己的心理話而已,也是看上凌玲心地善良,善解人意,懂得包容,懂的體諒,所以陳俊生才忍心拋下那個有點天真,精神世界幾乎接近空白,一天只知道買買買的闊太太羅子君。
都說凌玲是心機婊,心機太深了,那和陳俊生這兩年的交往,相處過程中,就一點沒有暴露她的心機嗎,還是她跟本就沒有心機,是故事情節發現需要,是硬塞給她的,如果凌玲有心機,我想陳俊生也不可能喜歡上她,更不可能會拋妻棄子選擇和她另起爐灶,陳俊生是個精明之人,如果凌玲真是個心機女,陳俊生他能預料到他以后的婚姻生活會遇到諸多麻煩,這筆帳他還是能算的清的
有心機的人一言一行就能徹底的暴露無疑,何況是多年工作在一起的同事,相處一兩年之久的戀人,一舉一動都會在對方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心機也可以說成是一種外在性格一種表現形式,有先天賦予給我們的,也有后天環境強加給我們的,俗話說得好,什么環境造就什么樣的人,在勾心斗角的環境中工作,難免就會侵染幾分心機,人也就變的圓滑世故一些,這也是在所難免的,所謂適者生存,就是這個道理。
回到凌玲的工作環境,嚴格,高效,盡職盡責。像這么高大上的公司,如果有人稍有懈怠,就是立馬出局,立刻被淘汰掉,而凌玲的工作非常努力認真,勤勤懇懇,這也陳俊生喜歡她的地方之一,沒有那些爾虞我詐,跟不存在心機這一說,而凌玲陷害唐晶的那一幕,更是劇情需要,想徹底抹黑凌玲這一形象,總之是讓壞人變的更壞,好人變的更好的,從而來滿足人們心里的某種訴求,最終壞人受到懲罰,好人得到好報,讓人大快人心,這是電視劇一直在渲染的情感基調,所謂一轉一折扣人心弦。
如果劇情可以反轉,我們可以假設凌玲還是溫暖如初,善解人意,善良可人,一直包容,體諒陳俊生,為陳俊生排憂解難,對陳俊生的兒子關愛有嘉,當自己親兒子一樣去對待,甚至比對待自己的兒子還要好,陳俊生的兒子也漸漸能感覺到凌玲對他的慈母一般的愛,兩人的關系也漸漸地如同親生母子關系,甚至勝過親生母子的關系,而凌玲還不時讓陳俊生關照一下羅子君,有時自己還親自幫助羅子君解決生活和工作上所遇到的困難。
如果真的是這樣情節發展,是不是凌玲這個小三形象在人們心目中也許立刻高大了許多,人們不會在對凌玲嗤之以鼻的唾罵,而是心中漠然的產生幾分敬意之感,大多人也不會再太去說陳俊生是負心漢,而是稱贊他有眼光,這樣一來不同的結局產生不同的結果。
所以說道德的指責不應該凌于價值觀判斷之上,我們應該回歸理性,明辨是非,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如果你在婚姻里正在遭受對方的種種不堪,和難以忍受的痛苦,請你迅速離開,這是為你自己負責,也是為對方人負責,道德綁架不了誰,因為公道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