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抱怨:活著真累。工作的壓力,家事的繁雜,整個人就像機器上的零件,每時每刻都在伴隨著社會這個大機器不停運轉著。累,不只是身體上的,越來越多的是心理上的。越來越多的追求和攀比,越來越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再多的物質都填不滿心靈的空虛。
整整一個星期,我想把自己藏起來。理由很簡單,疲了,倦了。想有個屬于自己的小空間,聽聽輕音樂也好,靜靜發(fā)呆也好。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從前給人打工的時候總是感慨屬于自己的時間太少,沒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現在換成給自己打工了,又恨不得把所有的時間都安排的滿滿的,把之前沒時間完成的愿望統(tǒng)統(tǒng)實現。卻忽略了一點,無論哪種模式,一天仍舊是24小時,我仍舊只有一個大腦,兩雙手。于是悲劇了。一個星期里,要忙著搬家,還要忙著練車考車票,還要忙著寫文章,還要備課,還要上課。盡管所有事情都進展的很順利,自己卻連開心的精神頭都沒有了。整個人開始懈怠,除了躺著就是睡著,一下子對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興趣。
很強烈的無力感襲來,為什么會這么疲憊呢?因為想要的東西太多。為什么會想要這么多的東西呢?因為需要。等等,真的需要么?小時候聽到最多的,現在聽起來最俗的一句話是:要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孩子。從前一直把這句話當成自己的座右銘,卻從來不曾問過到底為什么自己要全面發(fā)展,只是傻傻的努力實踐著,除了語數外等主課以外,連體育美術,甚至是自然課這樣的科目都不敢小覷。當別人問起我的愛好是,總是會很自豪的說出一連串,也總是能在別人羨慕的眼光中獲得小小的滿足。
于是事事都盡力而為的我把這個習慣一直保持著。看看自己的愿望清單:讀書,寫作,養(yǎng)花,學車,學舞蹈……如果要把這些想做的事統(tǒng)統(tǒng)實現,并且每一件都盡力做到最好,那么我至少得活到150歲。
可是,這些事情,真的都那么必要么,真的非做不可嗎?不學車,可以每天坐公交車,節(jié)能又環(huán)保。不學舞蹈,可以每天少做幾站公交車,改成步行,一樣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享受戶外的陽光,一舉兩得。原來生活都是被自己復雜化了。我開始勸說自己:別什么都想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你已經擁有的事物上,然后努力讓它更好。剩下的時間只要用來享受它的好,就足夠了。
不知道此時此刻,有多少人,正和我犯著同樣的錯誤。以為只要把自己的每一分鐘填滿,生活就是充實的,有成就感的。以為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自己就是了不起的。其實做人,何必那么要強,人生是一場單程旅行,錯過了,就無法回頭,留點時間,留點心情欣賞沿途的風景,豈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