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公眾號 | 宸云小圈(ChenyunZone)
說到短視頻的來頭,那就是短視頻社交鼻祖Vine了。2012年創辦Vine后給Twitter收購,2013年初上架到App store,該APP將短視頻拍攝的時間僅僅限定在6秒,它能引導用戶拍攝3段2秒長的視頻拼接在一起,用戶并不需要特殊編輯技巧,就能做出很有趣、有藝術感的小視頻,當時它被看作是互聯網時代轉變,社交從文字、圖片轉移到短視頻時代的標志。
后來Instagram App的出現,只提供15秒視頻。國外爆發國內引入,是目前移動應用爆發的規律,短視頻時間的延長,背后卻是一個盈利模式與媒體價值的凸顯。拍攝時間從10s延長到60s,為電影預告、新品發布、明星廣告、商家活動等營銷方式鋪路,尤其明星大V的入駐,更加為短視頻帶來了新鮮的活力,推動短視頻的火爆發展,如美拍從2014年發布,陸陸續續就多了粉絲數超千萬的賬號。短視頻的浪潮下,國內市場的火爆程度絲毫不弱于海外,先后誕生了快手、faceU等眾多玩家。
其實想想,短視頻應用開始只是工具的屬性,后面隨著用戶越來越多,用戶粘性增強,而用戶創造的視頻內容都留在自身的平臺,又通過評論、關注、轉發機制做功能延伸,在社交平臺傳播后引發口碑,導入更多的用戶。通過內容的沉淀與用戶的引入,具備社交和媒體屬性的平臺,逐漸形成了興趣社交領域的用戶生態體系,各大短視頻應用開始有了更大的野心,即傾向于做短視頻分享的社交新媒體平臺。
我們知道,微信短視頻功能是在6.0版本才引入的,在4G時代下,視頻拍攝、分享和觀看門檻也大大降低,微信視頻可展現個人的魅力,微信短視頻的誕生為微信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社交交互模式,而這種交互使信息量多元化發展,也更容易推動話題的傳播。
微信短視頻與短視頻平臺的不同在于,微信短視頻是建立在社交應用上擴展的功能,短視頻的分享可以培養用戶習慣與用戶基礎,匹配了更多草根群體的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
美拍、微視、秒拍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是通過自身平臺收攏用戶和明星達人群體,建立短視頻內容生態。
但是微信朋友圈短視頻自拍分享有其局限性,過于頻繁的分享會讓好友反感,并不是每個好友都習慣這種曬自拍的方式,所以這種分享顯得更局限在熟人圈里頭。
目前來看,美拍在短視頻平臺做社交視頻分享的基因方面更為純凈,加之其口碑與用戶積聚的優勢已建立,沒有強勢社交媒體基因的包袱,可有效轉化美圖公司大批女性用戶,具備做出差異化的可能性,短視頻平臺有內容生態與平臺屬性,也有成為下一個流行的引爆點的基礎。
為什么說短視頻處在風口上高速發展
首先,中國正處于內容消費升級的起飛階段,人們不再滿足于單一的文字消費,對視頻消費的需求與日俱增,短視頻并非長視頻的精簡版,而是一種全新的社交語言和思維,這也是互聯網創業公司們都雄心勃勃的一個流量入口。根據騰訊科技企鵝智酷發布的【2017自媒體趨勢報告】顯示,內容創業的新趨勢之一即是短視頻從興起到標配,移動資源消費者對于1-3分鐘視頻的接受度最高,短視頻高速發展的天時地利人和均已具備。
其次,分發平臺們對優質視頻、特別是短視頻內容源的渴求是如此的真切:
今日頭條拿下中超聯賽短視頻版權,為的是讓用戶可以觀看中超賽后官方3分鐘集錦以及賽中進球短視頻;
騰訊的芒種計劃2.0把對內容創作者的扶持總金額從2016年的2億提高到12億元,其中有10億現金補貼將集中在原創和短視頻內容創作者上;
短視頻與直播平臺美拍在全國各個城市開始陸續舉辦美拍大學線下達人交流活動,在各大城市為本土達人提供原創視頻制作、直播等運營和變現經驗。
用戶使用社交網絡的習慣正在發生變化。與過去大家在微博、微信習慣瀏覽圖片相比,今天短視頻及直播已成為新時代的互聯網社交平臺和入口之一。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更喜歡隨時隨地、第一時間把個人動態分享給好友,由于大多數短視頻都不超過1分鐘,也很好地迎合了當下碎片化消費趨勢。
此外,網紅經濟的持續發酵,也將快速推動了短視頻普及。特別對于草根明星、網紅來說,短視頻這種內容載體形式更有利于娛樂信息的傳遞,也更容易滿足人們追求娛樂時的心里。
宸云給短視頻創業者們的建議:
內容為王仍是顛撲不破的內容創業真理。對于內容創業者來說,內容為王的捷徑之一是快速建立鮮明的個性化形象。個性化的好內容還還需要找到人群吻合、氣質搭調、變現成熟的分發平臺。當然最后一點是許多內容創業者難以做到的——堅持。
如果你對互聯網、新媒體行業有興趣的,可以加我微信。
歡迎交流(微信:chenyunJY)
關于轉載問題,清注意注明來源:宸云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