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期產品簡評#【emo #ios 】Episode 2

今天畫點密的移動web原型(周二周三都在讀網啥都不想干),晚上學散打,沒玩新產品,遂繼續emo。

先說一個之前沒發現的特性:emo的樂庫明顯經過了精心挑選,大部分為非中文歌,而且旋律都挺不錯。那么從這一點出發,emo似乎并無打算滿足太多不同層面的受眾,換句話說,就是走“小而美”的路線--起碼初期如此。事實上這也相當合理,畢竟現在大音樂產品早已一片紅海。

那么“小而美”路線有什么可圖?一為團隊知名度,二為為大產品導流,三為獲得穩定的用戶量乃至受益量--如果有可行的盈利模式的話。套在落網團隊身上,前兩點都有所涉及,第三點暫未知。

來看看競品,僅從本人相當有限的音樂產品體驗量出發。emo的全稱為emo?fm,音樂電臺類產品,那么從這個較小維度出發,我接觸過的競品有豆瓣fm、蝦米、jing.fm、樂流,以及各音樂大產品的fm模塊,哦對了,還有yen?xie做的思路略顯奇怪的天天fm(app)。其中,豆瓣fm因為老給我推一首歌的不同版本早早已被我棄用;jing.fm和樂流沒深入用,不好評價;蝦米呢,我已不指望能幫我挖掘什么我熱愛的旋律,每日推薦歌單總是「幾個早已被我列為不喜歡的內地民謠歌者+曲風總是不對味的外文歌」,偶爾還來幾首韓文歌,根本聽不下去。什么原因?我想一方面是我偏苛刻,另一方面可能是樂庫足夠大的產品都很難做到太精細推薦。至于各大平臺的fm模塊,那不是給我用的。

所以說到這兒,似乎太牛逼的競品沒幾個,當然這是建立在一個小維度下的論證。

最后扯扯產品迭代方向。這個確實虛,連張小龍都笑稱不知微信兩個版本后會干什么,但瞎猜猜也不是不可。

首先一些小交互邏輯是必然得優化的。舉個例子,主界面右側的抽屜菜單只支持點按,而滑動事件留給了換歌,這與用戶慣常習慣不符。這個細節pm一定知道,因為漢堡包沒有放在更易誤解的左側,而是怪異地放在了右側。初步的解決思路是別用漢堡包,其次位置也憋放在上面。或者藏的深一些,放在點贊分享的觸發事件內。

大方向上的迭代,我......算了,實在想不出什么。事實上:

產品是自然生長出來的。

就像人

最后補充兩句,今晚一路上的地鐵聽著emo,我居然一首歌沒跳,還按了幾個贊!(雖然情緒識別器把我平靜的臉龐定義為悲傷...)

因此,我認為樂庫選擇—或者說產品團隊的音樂品味,才是這玩意兒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好了,關于emo就寫這么多。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