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表姐的兒子考上大學了,宴請大家一起吃飯。媽媽問我要不要去,我說,必須滴。酒席還是比較熱鬧的,只是缺少一種感覺。
下一次聚會,表姐在席間抱怨說:“哪家有事情,我都到場,怎么輪到我們家有事,咱們這一家子到場的人那么少,看不起我們啊?!”
表姐細說了到場的,不到場的,又說多虧了我當時拍了幾個小視頻發到全家親的群,讓她一下子就能看出多少席,大體有誰到場,她把我發的小視頻保存到了電腦里面?!?/p>
不經意的小動作,居然讓表姐如此欣喜,我是喜歡把感覺很有意義的聚會發到相應的群。
表姐說:“帶不帶份子錢沒有關系,人來了就高興。
”聽到這句話,我內心是很觸動的,其實,現在每個人的生活并不會因多了幾個份子錢而增加多大的快樂,反倒是自己有事情的時候,希望得到大家祝福和支持的時候,大家都來了,這才是最值得高興的事情。
其實我對于參加宴席并不是很熱衷,一大桌人圍在一起說話,東一句,西一句,噓寒問暖,只是很少能聽到溫暖心靈的話語。
在桌上,被詢問近況如何,大家聽到彼此的回答幾乎都是挺好的,嗯,還行。多少人口上說出的是很好、還行,內心卻有多少的心酸,也不愿為人知悉。
大家親情在,只是聊的少了,網絡發達了,我們有親情群,可以隨時說話,只是群不怎么活躍,偶爾說上幾句話,問候一下。
-02-
親情走著走著淡了嗎?記憶中的親人聚會,或節日,或約定見面,大家都會很急切地相見,聚在一起,擺幾個桌子,媽媽、嬸嬸、姑姑、大姐都會在廚房忙個不停,熱騰騰的飯菜一一上桌,大家邊吃家常飯菜,邊聊天,歡笑聲此起彼伏,大家臉上都是滿滿的笑。
我們這些小孩子就更高興了,一有家族聚會,就意味著有很多好吃的,有玩具,喜歡吃水餃、喜歡吃雞肉、喜歡吃魚肉、喜歡吃排骨,也有點心、玩具。
大人們還會很熱情地給我們夾菜吃,他們知道我愛吃魚,我的碗里總會有吃不完的魚。
當我們這些小孩子長大了,大家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了,想吃水餃,就包,想吃魚,就燉,想吃什么就買什么,不用等到過節吃,不用等到親戚來了吃。
以前很奢望的美食,變成家常便飯,儀式感不復存在的同時,由衷發出的驚喜和快樂感也遞減了很多。
現在,大家一有聚會,基本都是到飯店,不管在哪家做飯,都感覺比較麻煩,做那么多菜、那么多飯,客人走后,收拾去吧。
再回到表姐兒子考上大學,大家各有各的忙,過去參加的表姐很是高興和歡迎,不去參加的就有些惱怒了。不要什么份子錢,酒席已備好,請大家來,有人就不到場。
慢慢懂得,大家生活不同,想法也不同,親情之間也會因為彼此的各方面差異而談不到一起,或者談一會兒,話題就結束,嘻嘻哈哈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
大家都有各自的壓力,各自的為難之處,在桌子上也是該掩飾的掩飾,說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事情;當然,也有壓力小的,喜上眉梢的,說自己得意的事情,其他人也附和附和。
-03-
蒙蒙詢問好友,大學室友結婚,相距很遠,又比較偏,不能坐飛機,得坐火車6小時,再轉大巴4小時,糾結要不要去。好友說,那看關系怎樣了。蒙蒙說,玩得挺開心的朋友。
好友說,那你就去咯,好朋友肯定期待你的到場。蒙蒙說,太遠了,又有其他事情要忙,請假回來還不一堆任務。好友說,問問你其他室友。蒙蒙說,她們說,我去,她們也去,我不去,她們也不去,更為難。
好友問,你結婚,希望她到場嗎?蒙蒙說,挺期待的,不過她有事忙、覺得遠,我也不會太在意。好友說,還是有些在意吧。蒙蒙說,嗯,有些,到底是共處4年的室友。
蒙蒙猶豫了很久,還是決定去了,回來和好友聊起說道,“室友見了我非常激動,熱情擁抱了我,對我說好多年不見,路途這么遙遠,她都想不到我會來參加她的婚禮,很周到地招待了我,我覺得好開心,原來自己在室友心中如此重要。”
好友聽了,也為她的做法感到高興。份子錢就是個皮球,踢給人家,人家還會踢給自己,不會怎么多,也不會怎么少,拿了要還,出去會回來。但更彌足珍貴的是好友千里迢迢過來看自己的情意。
以前很深的友情,走著走著會遠嗎?我和好友雪,喜歡一起學習、一起逛街、一起各種嗨皮,畢業后,我們在一個城市,我們每月都見幾次面,漸漸工作忙了,相距遠了,又是你有空,我沒空種種原因,見面越來越少,每月見一次,兩個月見一次,半年見一次。
打電話、微信亦然,漸漸我不怎么了解了她的生活,她也不怎么了解我的生活,只是在節日的時候輕輕問候幾聲。
前段時間好容易聯系上了一位小時候的玩伴,見了面,很多和她相關的回憶都被牽動出來,加了微信,聯系了幾天,她上班晝夜倒班,慢慢,聯系又少了,只有節日祝福相互詢問了。
再想想好多的朋友,也是如此,所以,有同學、好友聚會,不在出不出錢,來了就好,只是想和大家見見,話舊聊今暢想未來。
現在親朋好友,見個面真的不容易,大家各有各的忙,各有各的事情,不禁調侃:啊哈,紅包到了就好,人來不來不打緊;人來不來都行,紅包一定要到。
-04-
前幾天是中秋節,微信收到很多祝福,也發出很多祝福。開始群發的祝福,大家收到都感覺很新鮮,又轉發了多樣的群發祝福給親朋好友,漸漸,群發的祝福被相當多的人認為是缺乏真誠,又的都懶得回復,倒是發個節日問候配個小紅包更讓人歡欣鼓舞。
群里因為發紅包搶紅包也變得格外熱鬧,有收有發更好,雖然發的多了,收的少了,但很少有人介意,搶紅包不是重點,重點是大家玩得很開心,要求不高,不在紅包大小,能搶到就好,偶爾有個運氣最佳,夠自己開心一天了。
大雪茫茫的冬季,或者熱得流汗的夏季,有人在朋友圈調侃:”這個時候聚會能約出來的親人/朋友,絕對是摯交。“雖有些絕對化,但也不無道理,平常的時候,有空多和親人聚聚,多和朋友聊聊,畢竟,感情重在聯絡。
好久不聯系,一下子一個電話打過去,給對方的感覺是,有事才聯系;好久不聯系,加了微信,剛問候幾句,想聊聊近況,一方發來一個二維碼,說,親,多多支持,讓人感覺有些突兀,好多涌起的感情都被壓制而下,回復到,好的,對方回一句,謝謝,隨后就沒有隨后了。
“不聯系不代表我們關系淡了”,這句話得打個大問號,連聯系都沒有了,這關系能近到哪兒去,只能當作一種美好的寄托,”經常聯系,重視不在話下;經常聚在一起、見個面,在乎程度自不必說“,這大概是每個人的真實心聲吧。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哪怕什么都不給對方帶,或者對方什么都不給自己帶,只是見一見,情誼也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