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彌太郎的人生信條中寫道:常對自己投資。為體驗花錢。不用貧窮的方法。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在滿足溫飽后,開始追求精神食量,開始學習更多的知識。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信息涌入生活,越來越多的線上課程的出現,所說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性,但我們需要去辨別他們。
關于學習這事,我的觀點是能線下學習就線下學習,有付費的就上付費的課。
1、關于線上和線下課程
線下課程的上課氛圍比較好,能量場會比較高,自我的專注度也會高一點。因為就一次機會,上課會特別認真。但線上課程對時間和場地的要求比較苛刻,于是線上課程應運而生。而線上的課程呢,一般都會有錄音,要是時間沒有湊好,可以有時間聽錄音補課;要是有些上課時沒聽懂的,還可以反復聽錄音。線上課程相對來說費用會少一些。兩者都有利弊,但同樣的課程有線上也有線下的,我會有線選擇線下課程。
我是屬于那種錯過了就錯過了,不太會去回過頭來再學的人,而且自控力較差。同樣有線上又有線下的課程,我會選擇線下課程。線下的課,帶給我的能量就明顯不一樣,而且我會比較專注,可以上課就搞定一些事情,不用下課在返工,線上的課程可以用于復習。就像上李欣頻老師的課程,線下的效果明顯好于線上。很多知識,老師只提供方法論,需要自己實踐。我屬于執行力比較差的,需要他人監督才會比較好的完成任務。而那些屬于任務型的線上課程,比較適合我,我也會選擇打卡類型的課程,最好是長期的,循序漸進的課程。有些線上的課程就幾天,周期很短,知識了解了皮毛就沒有下文了。有時候時間沒湊好,錯過了,我不一定會及時補上,或者不補課。
2、關于付費學習
現在很多免費的講座、課程推廣。我比較偏向于付費課程,那些精心設計過的課程,我會根據設計者的用心,課程的安排,選擇去學習。我比較看重這個課程帶給我的價值而非價錢,好的設計者所付出的心血值得付費。免費的課程不一定差,但付費但課程設計者肯定付出了很多心血。所以,遇到好的課程,只要價格在我能力范圍內的,對我有好處的,我都會報名參加。
錢要用在豐富個人體驗和感受上,這才算是為自己的投資。要帶著給自己播下種子的意識使用金錢。給自己的投資有很多種類,學習就是其中之一。這時候,千萬不要吝嗇金錢。大家思考的都是“怎么經濟實惠地學習英語”,但真正要學習一件事,最快最直接的方式難道不該是毫不猶豫地花錢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