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致生活
“The minimalist(最低限度)”,指的是被稱為【最低限生活主義者】的一群人,極簡生活的倡導者。他們只選擇對自己有必要的東西過生活。
36歲的日本男子佐佐木文雄在東京的公寓擦地板,他的房間非常簡單,以致于朋友們將其比作一間審訊室。佐佐木文雄僅擁有三件襯衫、四條褲子、四雙襪子以及其它零散的一些物件。他曾經是熱情的書籍、CD和DVD收藏者,兩年前,他厭倦了緊跟潮流,加入了日本越來越龐大的“極簡主義”陣營。
極簡主義者相信“少即是多”。受日本“禪宗”文化的影響,在消費主義盛行的社會,極簡主義者們通過大幅度減少他們擁有的物品,使減壓成為一種常態,且會刻意留下空白,讓人們的想象力去填充。
不管是日常生活、工作、人際關系還是目標,我們都需要好好整理一番才能信心滿滿地輕裝上路,只有把生活整理成自己喜歡的模樣,才能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欲望極簡:不跟風
如果極簡生活只是“不再買買買”和“扔扔扔”,它就無法風靡。它風靡的重點在于,許多人通過踐行這種生活方式,重新審視和梳理了自己的人生,因此找回人生的重點和自己內心的真正需要。
要建立有明確的預期目標。當目標明確后,就要清楚下面該如何去做每一步了。學會自行收集相關資料,并判斷對錯及是否適合自己。例如很多人開始刪除不常用的手機軟件,定期清理郵箱,不再訂閱過多的新聞資訊,清理自己在社交網絡上關注的對象,不再隨時抱著手機刷朋友圈和微博,而是沉靜下來,重拾自己一直希望發展的興趣愛好,或者和朋友之間有了更多線下的交往。
感情極簡:不將就
1. 直截了當表達自己的想法。剪除思想的枝蔓和表達的枝蔓。如果一件事情用一句話說不清楚,那么一下午也說不清楚。
2. 選擇自己所需要的,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別人告訴你,或者是你覺得你需要的。你所需要的東西一定是你沒有的東西,一定是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更有用的東西。遇不上對的人就“不結婚”,遇不上對的婚姻就不將就。
物質極簡:不堆積
1. 當你想培養一個習慣的時候,只要重復21天。就會成為習慣性的動作或者是習慣。行為心理學說,只需要21天,就可以改變一個人,過上想要的生活。
在行為心理學中,形成新習慣或者理念并鞏固周期是21天,被稱為“21天效應”。
2. 家,是你的第一道場。你走過的路,愛過的人,都在你的房子里。一個在干凈整潔的屋子里待的人,心情會比在滿地垃圾的屋子里待的人要好很多。外在的環境會將你的煩惱帶走或者是加倍。
將屋子打掃得干干凈凈,也是將心靈打掃干凈的一個途徑。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心平和下來,就先看看你住的環境是否像是平和的樣子。
工作極簡:不拖延
1. 輕松地面對職場。就要找回對自己的信任,只有自己信任自己,別人才能信任你。很多人不信任自己,是因為根本不了解自己有哪些方面的能力。
先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知道哪些是自己能力范圍內的,哪些是能力范圍外的,哪些通過努力就可以達到的。知道自己適合怎樣的工作方式,怎樣的處理方法。
2. 專業、職業、敬業是職場人的信條。也是辦公桌應該體現的狀態。將有用的文檔整理好放在一個地方,并貼上明顯的標簽,提醒自己這是什么東西。將無用的文檔粉碎,不要讓它們再占用空間。
確定每件辦公用品的固定位置,用完就放好,不讓自己花時間在找辦公用品上。尤其是常用的筆、訂書器、計算器等物品,一定要放在順手可拿,又不影響自己的位置,放得盡量地整齊,看起來也會舒服很多。
生活極簡:不浪費
1. 避免所謂的“合群”,放棄無用的社交。當你沒有達到更高層次的時候,人脈是不值錢的,而且人脈不是追求來的,而是吸引來的。
只有等價的交換,才能得到合理的幫助——雖然很殘酷,但這就是真相。
2. 理財,要理得清晰、開心。選擇理財產品也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不要盲目地為了追求利益,將自己的生活變成事務所。一步步地打好基礎,讓自己的生活更有保障,讓內心更淡定一些。不要讓理財成為一種負擔,成為生活的壓力。
其實,內心越是豐盈生活越是素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