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奉獻給了“我的舅媽”,因為我真的很喜歡她。可以說,我的舅媽是一位成功的好舅媽,在她外甥女心中的形象十分美好、正面、積極,且十年如一日的光輝。
而關于“舅媽”這個角色,我的媽媽好像不如她的嫂子那樣成功。說到這件事,我就很氣憤。如果論付出,尤其是金錢方面,我的媽媽奉獻得可能比舅媽還多。但是,很遺憾,媽媽沒能換得她最喜歡的外甥女——我表姐的真心。每次逢年過節時,我的媽媽從來收不到表姐主動的一條祝福、問候短信,更別說任何禮物或者邀請了。有時候我很心疼我的媽媽,感覺表姐始終把我媽當作外人;但我又改變不了事實,也改變不了別人。只能說,我們做了自己該做的,別人沒良心,那都是天意了。
在我很小很小、尚且不記事的時候,聽媽媽說,表姐曾經對我是很好的。在那個物質還有些匱乏的90年代,2-3歲的我坐在嬰兒車里,總是把娃娃扔到地上,而比我大3歲的表姐會一次次幫我撿起來。總之,對于這段“溫暖”的記憶,我現在一點都不記得了。
聽媽媽說,在我爸媽1990年結婚前后,表姐的父母(我的小姑媽、小姑父)對待我新婚的媽媽,態度比較尊重又親切,而表姐也恰好是那一年出生的,因此媽媽曾經對她很有感情,仿佛一路是看著她長大的。(當然如今也感到些許失望了,人心都是肉長的。)
在我上小學的時候,爸媽經常會帶著我和表姐一起去上海市區、蘇州等地游玩。我媽是個很大方的人,每次旅游的途中,不僅帶我們好吃好喝(旋轉自助餐廳、哈根達斯等),還會幫表姐買新衣服、新鞋子(Nike、Adidas新款,在2000年左右還是比較奢侈的)。每每這時,小小的我只能拖著酸脹的腿,跟著媽媽和表姐一路買買買的步伐。。。因為媽媽說,表姐沒什么機會逛街買名牌衣服,我們要陪她。(小時候的我,絕對是個沒有叛逆精神、乖乖聽話的好孩子)。
在那個時候,我和表姐之間還是存在一些姐妹親情的,晚上住在賓館里,我們會一起聊聊各自學校里的趣事。雖然關于那些少男少女的心事,本寶寶當時是理解不了的,但還是會耐心地聆聽著。。過了幾年,進入青春期的我才明白當時表姐反復提到的名字,原來是她初中時代的BF……(而我可能是家族里唯一還記得表姐初戀男友的網名的人,“泡沫冰可樂”VS“薄荷熱奶茶”,哈哈哈。)而媽媽會給我們足夠的錢,去買肯德基,以及進口水果吃。甚至還會單獨給表姐一份零用錢,讓她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小飾品、拍大頭貼等。這里補充一句,當我遇到不開心的事,表姐很少能真正安慰到我,感覺她是一個缺乏耐心和足夠善意的人。
對了,表姐的小學、初中都是在我爺爺曾任校長的小鎮上度過的。她一直擔任著班長,是個小小名人。而我跟著父母在城區讀書,最多只擔任過學習委員、中隊委員。所以小時候,尤其是當我媽媽夸獎表姐的時候,我曾經以為自己的學習成績、綜合能力真的不如表姐。(直到現在我也不是很自信的人。)很久以后,我才發現,原來不同地區的學生生源、師資力量都是大相徑庭的。。記得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無意中看到表姐五年級的英語書,很天真坦白地說:“這些單詞我都學過啊”!命運很神奇,后來我真的成為了英語方面的小小學霸。不過那個時候,我早就不再和我的表姐做比較了。
小學時代的我很喜歡跟著表姐玩,有好東西也愿意和她分享。每次暑假,當我們匯聚在奶奶家,對于我的熱情,長大了一點的表姐經常表現出不情不愿,沒興趣和我玩,甚至更愿意親近人品很糟糕的表哥(下一篇詳細描述他),因為當時已經上大專的某人很會裝X(宣稱自己什么都懂,實際大專留級,人渣嗷嗷)!但每當我手里有新奇玩具、進口零食,她都會毫不猶豫地向我索取,并且理所當然地要求與我“分享”。“我的吃完了,就吃你的唄”。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親人之間也是很現實的,也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假設我手上有好吃好玩的,表姐就會因此而親近我。強盜邏輯!
有一次奶奶參加老年合唱團,讓我去表姐家呆一會兒,我下午想吃她家的果凍和薯片。在小姑媽姑父都不在家的情況下,表姐對我表現出了最真實的一面,就是舍不得把任何已經屬于她的東西分享給我!還抱怨我吃得多!那一刻,不得不說,我被人性的丑惡嚇到了!她從來不會想到,曾經、現在、未來占據了我多少東西!!從小多愁善感的我,常常忍不住自省,擔心自己表現不夠好,對別人不夠好;也總提醒自己,不要仗著自己的小聰明,就看不上別人。(小學里的差生家長常給班主任打電話,要求安排我做他們孩子的同桌,因為我學習好且樂于助人,從不欺負人。)而表姐總認為自己都是對的,別人都該聽她的,至少她在我面前表現出的是這樣。(本是同根生,為什么我們的性格差別這么大呢?)我真的做不到她那么自信、那么心安理得。
寫到這里,我還是非常感謝我的舅媽,當我遇到生命中的黑暗時,是舅媽給了我正面力量。無論我是一個小朋友還是大姑娘,舅媽都對我很耐心。無論我的爸爸媽媽富有與否,舅媽都很會笑盈盈地與我們聊天,分享生活中的趣事。無論我們送的禮物貴重與否,舅媽都會很有禮貌、很真誠地表示感謝,并且認為必須道謝,因為除了父母,沒人有義務對你好。舅媽真是我的好親戚。而我的表哥表姐總是認為,我拿你的東西怎么了?!如果不是因為遇見了舅媽,也許我會被人性的黑暗面吞噬掉,無法長成今天的善良模樣。
中間有些小插曲,讓我印象很深刻。小學四年級的暑假,媽媽決定帶我去四川九寨溝旅游10天。某天媽媽無意中提到,本來還想帶你表姐一起去的。我立刻反對,不要!當時媽媽對我說:“你怎么這么想呢?也許有天表姐的爸爸有錢了,他出錢帶你們去玩呢?” 我迅速做出反應:“那是不可能的”!我并不是看不起我的姑媽姑父,只是以我當時小學生的視角以及最務實的判斷,作為普通上班族,表姐一家的經濟條件不可能有巨大改變;要發展到帶親戚家的女兒(我)一起玩的地步,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如今將近20年過去了,小姑父今年正式退休了,他確實從未帶我出去旅游過。
我小學的某一年,小姑父(表姐父親)的工作單位倒閉,他被迫下崗了。當時他失去了收入來源,特別著急。我的父母在此時對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借了十幾萬給小姑父,買了個店鋪門面,可以做些小生意,或者出租。小姑和姑父用幾年的時間還完了十幾萬,而如今,那個小店面的房租已經單月幾千,一年收入幾萬了。可以說,我父母切實幫表姐一家改善了生活條件。此外,我的爸爸還幫助小姑父找到了新工作。而小姑父自己的親哥哥當時身為領導,卻沒有幫上任何忙。每每想到我表姐提起她的大伯,一臉稀奇炫耀的樣子(可能因為他家家境殷實),我實在感到很諷刺。黑白顛倒也莫過于此了。在我的世界觀里,我總是很愿意親近比我更優秀的人,并且通過向他們學習,向他們靠攏,沾染一點仙氣。后來我才知道,有些人只喜歡接觸和自己同樣粗俗不堪的人。。。
轉眼我也上了初中。不知道是哪天起,小學總坐在第一排的矮小表姐長胖了,而我依舊保持著小時候高高瘦瘦的身材(我爸基因太強了)。也許是我奶奶對待孫女和外孫女的細微差別,而且曾經做小學老師的人能說會道、愛表達,奶奶總會說我長得很好看、瘦瘦的,而表姐腰身粗壯。初中時候的我延續著好好學習的本分,暑假還會問表姐題目。那時候表姐熱衷于和表哥一起上網(電腦是我家淘汰下來,搬到奶奶家的,因為表哥吵著鬧著要我爸給他買電腦),經常不愿意搭理我,除非奶奶開口叫她,她才勉強肯幫助我。這些事情都在我少女的心里留下了裂痕,水晶般的親情不復存在了。
還有一家很搞笑的事。有一次表姐的媽媽(我的小姑)帶著她和表哥一起去逛街,中途幫表哥買了套保暖內衣。表姐因此很不爽,第二天還向我和媽媽抱怨,憑什么表哥買東西,要小姑付錢?哈哈哈哈、呵呵呵呵,我就笑了。從小到大,我父母給你買過多少衣服玩具,花過多少錢?為什么你可以花你舅媽的錢,別人卻不可以花自己親小姨的錢?這不是典型徹底的“雙標”嗎?用現在的話說,絕對是奇葩一朵啊!!任何人只要觸及到她的利益,花了她家一點點錢,都會引起她的不爽;而她卻可以理所當然享受這種額外的福利,把我和我父母的客氣當作福氣,從無感恩或謙卑。她從未想過幫助比她家經濟條件更差的表哥,只會向我索取!這樣的三觀實在令我“敬佩”,你真有勇氣!!
在那個時候,我不得不承認,我和表姐之間幾乎沒有共同語言了,性格差異也越來越大。表姐變得越來越凌厲,非常看重金錢。而我還保留著小時候的文靜溫柔,懵懵懂懂,我們不可能做朋友了。她甚至都不愿意和我并肩走在一起,何其夸張。其實講真心話,我一直認為我們之間差距不大,小時候甚至以為她家房子比我家好(爸媽單位第一次分的房子比較小,但地段比她家好),而且我一點都不在乎誰比誰好一點點,我只想達到我對自己的要求。(例如我希望自己身高達到160cm)。要不是周圍人總夸我腿長,我甚至都沒仔細觀察過自己的身材。傻傻如我。
突然想起童年某天,我和表姐一起看電視,她冒出來一句:“我不希望別人過得比我好”。我被她冷冷的口氣和說話內容嚇呆了。彼時我還活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主義和諧大家庭夢想里。。。長大一些,我更明白,別人過得好不好不是我能操縱的,我只能努力讓自己過得好一點,開心一點。
也記得初中的某天,我到表姐家玩,看到她的臺歷上,針對1/18寫了一行字。1/18剛好是我媽媽的生日,我開心地以為她標注了“舅媽生日”。可湊近了仔細一看,她寫的居然是“杰倫生日”。呵呵,何其可笑,從小帶她吃喝玩樂的舅媽,重要性居然不如一個從未見過面的、遙遠的臺灣偶像明星。從那時起,我徹底接受了我和表姐的漸行漸遠。她的虛榮愛攀比、人前愛表現、裝腔作勢、說話懟人、自以為是、不屑于欣賞他人的腔調,我都已經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
再后來的故事,我上我的高中,表姐上她的大學。我依舊保持著善良的初心,有時候也會為表姐感覺開心,比如她害羞地告訴我,她找到了一個帥氣的男朋友,是高中時期的校草。八卦和祝福她幸福的同時(畢竟我認為大學期間談戀愛是很合理的事),我也會忍不住在心底好奇和擔憂:校草會不會很花心呢??不久以后,他們分手了,據說是男方劈腿了。。。女人的可怕直覺+我的鬼畜邏輯啊。。(我從小認為自己長相一般,不需要找特別帥的男友,人的內心勝過外表;而表姐一直鐘情于外表帥氣的男生。)我不是校花,所以自然不能找校草,除非碰見那百分之一的運氣。(有些帥氣的男生并不認為自己帥氣,更看重女生的內涵,例如我工作后交到的一位男閨蜜,以后爭取也為他寫一篇。)相比于好看的皮囊。有趣的靈魂才更重要,獨一無二!
我大一的時候,我表姐正面臨大四畢業找工作的問題。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我表姐的大伯一家,再次沒能幫上忙,沒有兌現“幫你解決工作”的海口。一句“知名會計事務所只要一本畢業的,而你是二本”,就把她給打發了。幫外甥女找工作的任務,再次全部落在了我爸的身上。請客吃飯、送禮疏通關系……表姐終于在畢業幾個月后找到了相對滿意、專業對口的工作。我想起我14、15歲時的“預言”,那時候我爸剛剛幫我那做人不成器、讀書還能留級的奇葩表哥搞定了工作,我曾說過:爸爸一生為奶奶家的親戚們操勞,幫表哥表姐找工作,而等我畢業的時候,爸爸都快要退休了,我只能靠自己了。后來我也果真實現了靠自己找工作的“預言”(悲催卻又理性)。表姐小時候占有我的零食、玩具,長大成年了,繼續占用本屬于我的人脈資源和工作機會。。呵呵,習慣了。雖然目前看來,自己奮斗的路,很辛苦,但我想這就是上天對我的安排。。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加油!
我們各自工作,很少聯系。有了男朋友,都會默契地不告訴對方。小時候靦腆的我,長大學了外語,居然可以在海外駐外工作了。而表姐留在了家里附近做財務。想起曾經豪言壯語“我從小知道我不能留在郊區,留在郊區我就廢了”的表姐,我只能說我們之間的緣分、友誼,都在童年消耗殆盡了。因為她拿走我太多的東西,從不說“謝謝”,所以我不太愿意再和她分享什么。
表姐工作以后,也沒給從小關心幫助她的舅舅、舅媽送過一箱蘋果、一盒月餅。。。無事不登三寶殿,真是相當現實。而她自己已經經常買奢侈品,卡地亞的手表、LV的包包、Tiffany項鏈,幾次國外旅行,消費水平遠遠超過她父母那一代。。這真的令我很震驚,很失望。她自己的父母,除了公司組織的活動,幾乎從未出過上海旅行。
據說按照中國傳統,“娘親舅大”,“舅舅”這個角色是長輩中的重要人物。更何況舅媽和我們沒有血緣關系,卻對我們付出了耐心、時間和感情,我一直覺得這是很值得珍惜的。長輩們終將老去,及時盡孝,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工作以后認識的大姐姐、小姐姐,時常會邀請我一起吃飯、喝奶茶、聊天、美甲。我總以為自己是人群中其貌不揚、默默無聞的那個,漸漸許多人叫我小仙女、大美女,彌補了我心中的一些缺憾。而我和我的表姐,已經很多很多年沒有相約過彼此了。見面只會是在奶奶家過年或是其他節日。想起我上小學初中那會兒,每次和表姐出門,她要么就是理所當然地靠我買單,要么就是喊男同學出來買單。。我想我們真的不是一路人,我也真的無法了解她的內心吧。仔細回想,這輩子好像還沒吃過我表姐單獨請我的一餐飯呢。(小時候我用媽媽給的零花錢,請過她N次。)也許就因為我家經濟比她家略好些,小時候我父母總想著照顧她,才造成了她只懂索取、不愿付出的性格和做派吧,至少在我們面前是這樣的,30年如一日,很牛X。
有時候,我的胸中會涌起憤憤不平。真的覺得我父母為了整個家族付出很多,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不是都說,人與人之間都是互相的嗎?可我的表哥表姐都沒有感恩之心,是十足的白眼狼。我們之間的交往,從來都是不平等的,永遠是我家在付出更多的金錢物質,他們在索取;還有我小時候對他們的赤子之心,也始終沒有得到回應,有的只是無盡的失望、傷害。我有時候甚至恨不得他們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但我沒有這個魔法,我也無權作審判。莫非我爸是傳說中的“扶姐魔”嗎????可能這就是傳說中的斗米恩,升米仇吧;只是我的爸爸不愿意相信。哎。
有時候,我也會起惻隱之心,親戚關系應該搞搞好。可很快我又發現,真的搞不到一起去。。比如遇見表哥家的小侄女正和鄰居家的小伙伴一起玩,我覺得有小伙伴是好事,那個孩子也挺講禮貌,小侄女玩得很開心,何況表嫂都沒說什么。表姐就認為這些小伙伴是來蹭玩具的,應該別讓他們來。。哎。道不同不相為謀。善良如我,居然還會想,是不是我自己也有問題呢?我有什么做的不對嗎?
今年我已經28了,表姐31歲。最近突然發現,在過去的將近30年里,表姐從來沒夸過我任何詞、任何一句,例如漂亮、苗條。而我至少每次看到了朋友圈,會夸夸她新拍的照片不錯,或者恭喜升職。呵呵,這樣的關系真的讓我感到很疲憊。怪只怪我自己,怎么不早點覺悟呢?!“不希望別人過得比我好”,是否從小到大,她一直在背后嫉妒著我呢?如何與自私的人做朋友?表姐已經是單位小領導(團委書記)了,依舊很強勢。恍惚間覺得我們身上都是小時候的影子,她占據了本該屬于我的榮耀,從小到大都是如此。也許這就是傳說中的“三歲看終身”吧。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不相信我的表哥表姐會變好。雖然壞人老去,他們只是學會了略加掩飾。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表姐躺在床上,表哥撓她癢癢。我不知情地坐在床沿。突然表姐狠狠踢了我的屁股一腳,我一下子撞到了桌子上。當時我真的有點生氣了!我問她為什么踢我,她說因為表哥撓她癢癢,她本能地踢一腳,有什么問題??從頭到尾她都沒說過“對不起”,即使我無緣無故被踢了、生氣了。我覺得這件小事,已經能代表我和表姐的關系。她永遠不會找自己身上的原因,永遠為自己找借口,都是別人的錯。
還有我小姑的家庭教育。有一次我和表姐、小姑、表妹等一起上街。表姐看中了一個背包,對方開價14元,于是表姐和小姑開始了“得寸進尺”的還價,13元、12元……全然不顧我和表妹在一旁等著。最后賣家被惹得生氣了,表姐還是想買、不放棄,而我和表妹等得累了,選擇了先回家。后來,奶奶說是因為賣家的成本價更低,所以表姐要堅持還價。當時還在上小學的我(儼然邏輯控),覺得這種說法有漏洞:賣家肯定是要賺錢的,否則為何要開店呢?我們還價是不是也要有尺度?要懂得尊重他人,更不能讓同行人一直等著。
小時候我難得去表姐家吃飯,覺得紅燒梭子蟹好吃哦,就多吃了些。小姑甚至會說:“啊,你把我們晚飯的菜都吃完啦!” 請問這是你家的待客之道嗎???這樣對嗎???所以在這些方面,我真的覺得,雙方是極其不對等的。我媽總是會給表姐買好的、吃好的。而小姑什么都舍不得,連新亞大包的“脆皮乳鴿”都舍不得買。但實際她也是每個月有固定工資的,財務還能接私活,并不是特別貧窮;我家也不是多么富裕,難道錢多的沒處花,被當作了“冤大頭”么??
寫到最后,我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寬容一點、想開一點。因為我主宰不了別人,生氣會變老哦。我想表姐也是做過一些好事的,例如小學二年級的暑假,我在奶奶家的小鎮上念劍橋英語補習班,她也擔負起了接送我的任務(奶奶安排的)。至于過程中,小姑(表姐媽媽)抱怨女兒曬出痱子;表姐侃侃而談,說現在的小學生怎么這么辛苦,她們當時上的都是用來玩耍的舞蹈班。。。(旁白:所以你就算在鎮上考第一,也只能上二本啊!)
也許在某些方面、或者某個時期,我懂的不如表姐多;而她總是仗著自己知道的多一點點,在我面前裝出嘲弄、不耐煩的神色,幾乎從未讓我感受到來自姐姐的溫暖和保護,不曾給我鼓勵和表揚,只會和我搶奪資源,處處想要壓我一頭。關于那些人的往事,我總是越想越心塞,很少能找到愉快的記憶。至少在我看來,他們的付出是遠遠不如我父母多的;對人接物也永遠不會像我舅媽那樣,說話做事有禮貌、有教養,考慮別人感受。(也許與學歷、見識無關,但一定與人品、素質有關)。只有在我尚不懂事的年代,才能選擇性忽略他們的自私和低級。隨著我的長大,就感覺無法與他們為伍,沒有共同語言,為人處事的準則差異實在太大。
久負大恩必成仇。她,他們,都有病。從小到大,委屈你了。你真棒!
未來還長。愿身邊好人越來越多,壞人越來越少。我可以活得更快樂。人活著,一定要努力走出過去的傷痛,不能因為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加油,寶貝!以后要活得精彩,擁有更多樂趣!愿我的善良都能有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