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畫家
很難畫出五言詩中山水獨特的妙處意境一般,
身為作家的張嘉佳
一樣如郭敬明般也很用力的硬凹繁雜冗長看似深刻的旁白,
絮絮叨叨每句都看似很深刻,實則與劇情開展毫無聯系,甚至有時候還會把觀眾帶歪到溝里。
當然,閉上眼睛也并不妨礙我們把自己想象成聽有聲心靈雞湯的各種睡前故事。
1、完美構圖調色的畫面+硬凹的造型+無限的特寫
墨鏡王,你的心意果然都體現在了年代感的調色和幾乎完美的構圖,可是靈魂呢?支離破碎了。
作為澤東25周年的喜劇大獻,作為張導的跨界幾部首秀之一,從電影畫面的構圖,拍攝的技巧和各種技術細節來說,確實很有王家衛當年的影子,幾乎每一幀都完美的可以當做壁紙。
而然完美的畫面,硬凹的造型,前言不搭后語的臺詞,糅合在一起難免有點奇怪。
回頭再看《一代宗師》,第一幕雨中的打戲,充滿張力和詩意的大場面武打鏡頭,利用帽檐水珠的轉動的細節表現葉問功夫的精湛和氣質的從容氣魄,年少輕狂,
再看《擺渡人》中管春幫對毛毛弟弟一幫人、幾大主角對cosplay(什么鬼)一幫人幾場打戲,特寫全在過分夸張的臉部表情和所謂回到青春之類硬凹的旁白上,原先想要達到的喜劇效果全都變成了大寫的尷尬,等到大鵬上擔架給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加手術時,真是另我順穿到了屌絲男士。
2、冗長的總說一半的旁白+幾個沒說完的故事
東邪西毒前奏:很多年之后,我有個綽號叫做西毒,任何人都可以變得狠毒,只要你嘗試過甚么叫忌妒,我不會介意他人怎樣看我,我只不過不想別人比我更開心。
擺渡人前奏:每個城市都有屬于自己的傳說,擺渡人酒吧就是其中一個。我是一個沒有明天的人,但我希望別人有。
之后的描述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但是畫面和旁白的情感總對不上號,所以我們總會有種題文不符的尷尬。
電影與電視、小說最大的區別在于要懂得如何用畫面表達故事和情緒。
每一個場景的變換中,所有的主角、配角和道具都在為畫面要表達的情緒服務,可以看到何為用畫面訴說故事,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故事。
電影開篇旁白:“每個城市都擁有屬于自己的傳奇,擺渡人酒吧就是其中一個,我是一個沒有明天的人。”每個字我都看得懂,連起來怎么就看不懂了呢?來粗淺的分析一下,一般故事開篇會為后事埋下伏筆,
“每個城市都擁有屬于自己的傳奇”后文提到小玉挑戰整座城市,我可不可以理解為這里的傳奇就是挑戰九洞高爾夫,“擺渡人酒吧就是其中一個傳奇,”是指陳末作為金牌擺渡人時常把人擺渡到彼岸,那么擺渡人究竟是個什么職位?心理咨詢師?知心姐姐?解決情感問題專家?
電影末我還是沒有明白,所謂渡人渡己也只是片面的解決當下的現象,并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就像一碗雞湯,喝了覺得有點道理,但是與其說解決問題,倒不如說是專職的忽悠行家。跟《私人訂制》類型很像,但是缺少了很多擺渡之后的深刻。
3、小玉的故事我很喜歡,讓我們加點想象,把故事說完。
愛一個人的前提是愛自己
默默愛一個人就像光影里錯位的擁抱,美好而又脆弱。
“雖然我很喜歡他,但始終沒有告訴她。因為我知道得不到的東西永遠是最好的。”
小玉從小癡迷著小時候住院時給她一切希望和夢想的青年校園歌手馬力,這種喜歡和我們所有的暗戀類似,
看著喜歡的人越走越高越來越遠,心間既美好于他的完美有苦澀于自己的不可得不可舍,然后有一天這個人從云端跌落下來到小玉面前,正如士兵看到自己傾慕的城堡里那位公主開了窗朝自己招手,那么遠那么近
如麥田里的微風般撥動人心弦。
癡心的士兵不離不棄在城堡邊默默等待100天,小玉不屈不撓為馬力用九洞高爾夫挑戰整座城市;
士兵答應下來后才知道日曬雨淋、狂風暴雨下的等待那么難熬,小玉下定決心后才知道九洞高爾夫對于一個并不太會喝酒女生的可怕和危險;
然而他們卻都傻傻的為心上人拼了命。
又一個第100天的故事
第100天,士兵離去,公主看著空蕩的街面若有所思。這個沒有堅持下去的故事仿佛多了更多可能和如果。小玉的第十洞,名為“答案”。故事到這,我們重來腦補一下。
小玉此刻拿起名為“答案”的高度雞尾酒,不經疑惑何為答案?
答案呼之欲出,她終是深愛著這個男人。她并不是只想做他的朋友。
馬力在情場失意、職場失意中煎熬,小玉也在愛而不得里痛苦。與其說是馬力的擺渡人,她其實更是自己的擺渡人。
在愛情里,并不是靠一個人無比的努力無私的付出就能得到另一個人的愛。“答案”的最后含義其實是讓小玉懂得,愛一個人的前提是要先學會愛自己、要先學會放下。
如果小玉并沒有喝下那杯答案,馬力會不會有那么一絲悵然若失?會不會這時才慢慢看到小玉身上散發的光芒?會不會還有后來更多如果的事?誰知道呢。
你把明天留給我,而我一直不肯走向沒有你的明天
擺渡人,擺渡自己。
梁朝偉的故事一直斷斷續續,從與何木子相遇初始,像極了阿飛正傳里哥哥與張曼玉的初識,一杯酒,一分鐘,動心往往只是一瞬間的眼神交融。
阿飛是個浪子,但陳末也未必是個癡情種,因為得不到的永遠都是最好的。隨著手表的不會再響,何木子也終將作為一個深刻的過客流淌在名為過去的河流里。
“該記得的我永遠都會記得”,
不同的故事脈絡,殊途同歸的結論。
最美好的愛戀永遠都藏在各種失去的回憶里,帶不走的才最思戀。陳末告訴李宇春身為親人所承擔的痛苦往往比自己承受的更重,似乎也是在告訴自己要和他們一樣痛苦掙扎這往前走不回頭。
從此生命里沒有了另一個人的參與。
無論死亡還是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