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ustralia
? ? ? 四年級的時候,班主任問我們最喜歡哪個國家。女神答的是法國,盡管后來的她去了美國。
? ? ? “澳大利亞。”這是我的回答。有一望無際的蔚藍的海,還有空曠的天空中飄蕩的潔白的云,連空氣中都充滿著自由的味道。
? ? ? whv,這個詞讓我第一次真正地開始深刻地認識澳大利亞,思考澳大利亞。
? ? ? 之前的認知一直還停留在袋鼠,大堡礁,蔚藍的天和海。也許兒時的認知只要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就可以幻想得很多很多。初中時和交流生進行交流活動,認識到澳大利亞的學生,覺得很熱情,也挺和善,可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他們對生活很有熱情,而每次見面的時候仿佛都是精神滿滿。
? ? ? ? “追過牛,趕過羊,抱過羊駝騎過馬;蹦過極,跳過傘,開過飛機坐過船……” whv,去了也許會耽誤一年的寶貴時間;不去有可能丟失一輩子的精神財富。
二、工作在上海
? ? ? 月薪萬元左右,工作累成狗,物價高成狗。覺得自己買東西會成為有錢人,但還是在美團上看到300多的飯只要100多就可以團購,還是有很大的成就感。花的是錢,收獲的是眼界和生活檔次,走進星巴克不會擔心買不起咖啡,覺得這是正常消費。
? ? ? 即便如此,曾經想坐在家中,就可以快遞郵遍全世界的高品質商品,這樣的夢想還是沒有實現。我明明是想當這個購物鏈的高級管理者?
三、住在別墅,沒有酒莊也得有酒架
? ? ? 兒時的夢想總是不著邊際,幻想著有了足夠的錢如何安置自己的家。要設計自己的別墅內景,要有自己的車庫,要有來自世界各種的名貴葡萄酒,要有游泳池,有收藏展廳,要會做各種好吃的西餐甜點飲品,要自己設計自己的婚禮(鋼琴,教堂,party)……
四、生活的意義何處可尋
? ? 《莊子》中·“曳尾于涂中”,本就是一種自由自在,逍遙自得的生活方式。這樣的生活何曾又不快樂。
? ? ? 只是我們做不到那么灑脫,做不到那么不在意世人的眼光,不去承擔他人所寄予我們的希望。
? ? ? 周游世界,這是曾經想過的可以追尋的夢想。但是,旅行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正如死亡一般。旅行,不是要到達所有的那些目的地,而重要的過程,找尋生活,找尋自我的過程。
? ? 生活的意義又何在?“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創造出一些有利于社會的想法,然后付諸行動,這是我所能想到的。
? ? 當時的我一無所有,無路可退,所以唯有拼命地想辦法生存。回到生命的初始狀態,也許會對生活有一些更深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