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學生回答“你希望自己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的時候,回答經常是這樣的”我希望自己是一個靠譜的人“”我希望自己是個能做自己喜歡事情的人“。。。宏觀而籠統。不像王健林給出一個清晰的回答“訂一個小目標,掙它一個億!”面對這個霸氣的回答,很多人笑了,因為很多人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實現。然而這個目標,卻是王健林當年真的實現了。很多中國人心理對金錢很渴望,然而真的到談錢的時候,卻又是羞于說出口。不光是對金錢,其他方面也不愿意暴漏自己的目標想法,以至于目標總是模糊不清。到年底的時候,很多人總有一種莫名的失落感,可能是因為目標太高沒實現,也可能因為沒有目標沒行動。
那么,我們如何給自己制訂目標,更加合理呢?
SMART原則簡介
目標管理由管理學大師Peter Drucker提出,首先出現于他的著作《管理實踐》(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書中,該書于1954年出版。 根據Drucker的說法,管理人員一定要避免“活動陷阱”(Activity Trap),不能只顧低頭拉車,而不抬頭看路,最終忘了自己的主要目標。目標管理的一個重要概念是企業戰略規劃不能僅由幾個高管來執行,所有管理人員都應該參與進來,這將更有利于戰略的執行。另一個相關概念是,企業要設計有一個完整的績效系統,它將幫助企業實現高效運作。由此,可以將目標管理視為Value Based Management(價值管理)的前身。制定目標看似一件簡單的事情,每個人都有過制定目標的經歷,但是如果上升到技術的層面,經理必須學習并掌握SMART原則。
目標管理是企業管理中重要的重要概念、方法和手段,也是生涯規劃目標制訂的方法。掌握這一方法,不僅僅可以解決當下的生涯目標問題,也可以幫助你順利職場。
所謂SMART原則:
(1) 目標必須是具體的(Specific)
(2) 目標必須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目標必須是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
(4) 目標是實實在在的,可以證明和觀察(Realistic)
(5) 目標必須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ound)
SMAT原則一S(Specific)——具體的
所謂明確就是要用具體的語言清楚地說明要達成的行為標準。明確的目標幾乎是所有成功的一致特點,很多人不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因為目標定的模棱兩可。比如,對大學生來講,目標“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是件比英語四級還重要的事。然而,這種對目標描述就很不明確,因為專業能力提升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提升專業基礎課考試分”,可以考慮的具體方法是:提升到課率、提升早睡率(十點半睡眠)、使用番茄時間管理方法加強自我管理,改善與老師的溝通方法,明確專業基礎課對自己的重要意義等。這些措施,可能都可以幫助你提升專業能力,然而,你又可能一下子無法做到全部,那么,你需要做出選擇,明確1~3個可能給你帶來較大改變的因素作為目標。
SMART原則二M(Measurable)——衡量性
衡量性就是指目標應該是明確的,而不是模糊的。應該有一組明確的數據,作為衡量是否達成目標的依據。
如果制定的目標沒有辦法衡量,就無法判斷這個目標是否實現。以前面提升專業競爭力為例,如果沒有說明,就不知道提升多少為限,到底自己達到多少算是完成今天的任務。如果,把專業基礎課的平均分訂85的話,這就是一個具體可衡量的因素。然而,分數是考出來的,是他評標準,自己有時候依然無法把握,萬一老師出題難了,低于85分算不算完成任務呢?因此,可把自己每天要做的行為事件做為衡量指標,如到課率原來是60%,現在可以提高到90%;課堂聽課效率原來自評是50%,現在提升到90%;這就找到了一個可衡量的指標。目標的衡量標準遵循“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質化”。
SMART原則三A(Attainable)——可實現性
目標是要能夠被執行人所接受的。大部分人都會給自己制訂目標,但是過往的經歷中,經常被老師或是家長要求制訂目標,老師和家長把他們心目中的目標強加給自己,自己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可能一直存在著心理和行為上的抗拒。一旦完成不了目標,自己就會找一百個理由可以推卸責任:你看我早就說了,我是個沒有毅力的人,這個目標肯定完成不了,但你堅持要壓給我。
這里注意 “控制式”與“可實現性”的區別。“控制式”中是他人給自己的目標(自己認為那是任務),內心是被動的,不是主動的;而“可實現的”的目標,是內心認為可實現,主動的,完成以后,內心有種“小確幸”的成就感,而這種“小確幸”又會激勵自己繼續完成目標行為。比如,你的課堂聽課效率自評率原來只有50%,上課時經常翻看手機,無法集中精力,而現在要求自己提高到90%,一下子做到可能有困難。如果關機聽課是一個好辦法,但你總是擔心別人聯系不上你。但可以階段性的提高,如第一周你可以在第一周允許自己平均每堂課看一次,如果每天6學時課的話,每天最多6次,每次不超過3分鐘,最后是在集中精力聽課25分鐘左右;第二周允許自己每天上課看手機次數降為4次,而第三周允許5次,第四周允許2次。當你有意識的調整自己集中精力聽課以后,聽課和看手機行為同時允許存在,你的聽課效率提升了,內心得到肯定,聽課效率自然就越來越好,你也就越來越有自信了!
SMART原則四R(Relevant)——相關性
目標的相關性是指實現此目標與其他目標的關聯情況。如果實現了這個目標,但對其他的目標完全不相關,或者相關度很低,那這個目標即使被達到了,意義也不是很大。
因為畢竟工作目標的設定,是要和你的生涯目標相關聯的,不能跑題。比如,你如果只想做平面的藝術設計,最好掌握平面中三足鼎立的軟件AI(矢量制作)、PT(手繪制作)和PS(圖片處理),就可以了。若是讓你去學習JAVA(程序開發語言)就有些跑題了,因為JAVA與平面設計水準這一目標相距甚遠。
如何考慮平衡這種相關性呢?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2個人目標與未來公司、部門目標的相關性;
2個人目標與家庭目標和期望的相關性;
2長、中、短期的相關性;
2社會需要、個人發展、經濟事業、興趣愛好、工作家庭角色五大目標系統平衡關聯;
2目標之間彼此不沖突。
SMART原則五T(Time-bound)——時限性
目標特性的時限性就是指目標是有時間限制的。例如,我將在2015年5月31日之前完成某事。5月31日就是一個確定的時間限制。沒有時間限制的目標沒有辦法考核。目標設置要具有時間限制,根據生涯任務的權重、事情的輕重緩急,擬定出完成目標項目的時間要求,定期檢查項目的完成進度,及時掌握項目進展的變化情況,以方便對自我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