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走在大街上,突然被一帥哥攔住去路,粗粗的嗓音,“阿姨,需要英語教育培訓嗎?”。我一看那小伙,身高約170,身材結實,皮膚有點黑。冷眼看上去,怎么也得有快30歲吧。心想,這么一個近30歲的小伙子,怎么管我叫阿姨呢!再定睛細看,帥哥嘴邊還有一抹毛融融的小胡須。唉,還是個孩子呢!看起來不超過20歲啊。
可是不久,一位91年出生的研究生管我身邊一位33歲的美女叫阿姨。而那位男生看起來是180CM的個頭,身材魁梧,怎么看也不像是20歲以下的年輕人。
我問他,為何稱呼人家“阿姨”?
他說,自己是楊老師朋友的孩子,平時自己管楊老師叫阿姨,因此自然覺得叫那位美女“阿姨”比較合適。在這里,稱呼別人阿姨,把自己放在低一點的位置上,覺得比較好。我說,當下我們是處于同一個社會團體中,相互之間是平等的,是在一個公共空間,并不是在你的家中或是楊老師的家中。你覺得稱呼她為阿姨合適嗎?他很快意識到這個問題,于是改口稱呼姐姐。
稱呼別人,也曾經困惑著我。
大學剛畢業那會,十多歲的小孩子管我叫阿姨,覺得特別扭。但走在大街上,看見稍微上點年齡的人,也會主動稱呼其“阿姨”。因為,我覺得如果不叫阿姨,有點對不起人家。那表示對人家的尊重。
當我走過40歲的時候,發現,被別人稱呼為“阿姨”卻有一種很不爽的感覺,特別是被看起來都快30歲的年輕人這樣稱呼的時候!一方面,我覺得,同在一個社會,雙方沒親戚關系,何來排資論輩;另一方面,是我變了,害怕老去,害怕自己臉上有皺紋,害怕死亡。那么年輕的生命管我叫阿姨的時候,讓我感覺自己離死亡又近了一步。于是,再有20多歲不懂事的新員工管我叫阿姨的時候,我就盯住她或他的眼睛,多看一會兒。于是,她感覺好象哪里不太對勁,不敢再這么稱呼。如果面對30多歲不懂事的年輕人時,我就笑著稱呼回去“大哥——大姐——”他或她立刻就覺得不舒服了。
如何調整自己的心理年齡?
就像那位25歲的大男孩一樣,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小一些,因此尊稱別人“叔叔阿姨”。然而,這一稱呼卻不利自己與他人建立關系,一是因為把自己放低了,二是可能傷害他人的情感。最主要原因,是內心深處“心理年齡的幼小”自己還沒有長大。
如何長大呢?
第一步,認識你自己。
第二步,釋放情緒、轉化傷痛。
第三步,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