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手不及。
2016年,大年初三,連褲子拉鏈都還沒拉好,就眼睜睜看著兩條紅杠杠出現在她眼前。一分鐘的驚慌失措,腦子一片空白。一分鐘后,下意識把結果藏了起來。老媽問她怎么樣,她說還沒驗。強裝著淡定,等飯桌上就剩老媽和老姐。她說,老媽我有了,怎么辦?老媽消化了片刻說,喜事嘛。當時的她覺得心情似乎糟透了,第一個念頭就是,打掉有多疼。真的不該是這個時候,剛好想換工作,至少先從工廠里搬出來跟男朋友先生活在一起。2016年初她和男朋友總儲蓄為0,他還沉浸在自己穩步上升的工作中,拿著仍然微薄的工資卻得知自己馬上想要辭職的女朋友懷孕了。在家的時間她都是讓自己盡量表現從容,不要慌了陣腳,不然大人也會跟著擔心。
矯情,關你屁事。
上班了,做過一次檢查,孕初期的反應和對未來的迷茫,讓她變得脆弱矯情,隨便什么場合都可以瞬間掉淚。當現實的壓力排山倒海砸過來,原本臆想中的,如果生寶寶就做好萬全準備,上孕媽知識課堂,最大限度的降低寶寶不健康的風險。最討厭聽到的就是,那誰誰不是也是一個人,也沒有特別注意的,不也生了一個健康的胖小子。這種人是最喜歡隨波逐流的經驗主義者。一個人再怎么活,只要不故意找死,是死不了的,甚至可以長命百歲。好比同吃一條魚,有人為了殺死寄生蟲選擇煮熟吃,有人就覺得煮熟太矯情,日本人不都生吃不也活得好好的,就選擇生吃。最終很大的可能就是兩種方式吃完后都好好的。然后生吃的人就說,你看吧,就你矯情,我這樣還省了材料節約了煤氣費,就說了你要放寬心,就你們這些矯情的人喜歡敏感,怕這怕那的。可是那個所謂矯情的人就愿意這樣堅持自己對健康負責的低風險操作,因為他不愿意哪怕一次讓自己受到原本可以避免的傷害。試想,所謂堅持不矯情的人又有多少次是肚子痛之后也開始擔心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因為生吃而導致寄生蟲感染。矯情的人面對食物是這樣,更何況這次面對的是長在自己肚子里的生命,哪怕一點點的小錯誤都會讓自己極致后悔。更多時候,大部分人都愿意靠自己的經驗隨波逐流,總是相信概率,相信自己只要放寬心也會是相對安全的大多數。這種人,不論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都缺少一種追求極致的鉆研精神,總是相信自己只要不出大錯就一定也會是相對安全的大多數。而矯情的人就是愿意把能夠提前預測到的可能風險降到最低,來減少木已成舟之后的后怕。
擔心歸擔心,做起來可能就忘了。
好比吃臘肉,孕婦不能吃太多腌制和泡制的食品。但是總有一兩個瞬間是嘴饞的,吃了一小塊之后就想吃第二塊。吃完也難免后悔。有時候她會矯情的問爸爸,親愛的我可以吃螺螄粉嗎?就吃一次。爸爸肯定是阻止的,其實她心里也知道是不能吃,但是憋著又難受那就找一個人來監督她。
孕婦,總之就是矯情的綜合體,矯情并不是因為肚子里有王牌而恃寵生嬌,而是處于一種又不想身體難受,又不想寶寶受苦的一種心理在抗衡。可能現在吃酸辣的能緩解惡心帶來的難受,但是這樣又會苦了寶寶,就這樣循環著。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