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夫妻之間誰都不想兩地分居,一對正常的夫妻能夠在一起互相陪伴,有事一起商量,有困難一起扛,有快樂一起分享,這是多么美好的事,有句歌詞不是這么唱: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一起你慢慢變老,老到我們哪兒都去不了,你卻依然把我當手心里的寶。
可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很多夫妻不得不兩地分居。在此,我只想從我個人的角度以及我有限的生活經歷,來說說夫妻兩地分居到底分走了那些幸福,又帶來了那些不良后果。
兩地分居大概可分成三種形式:
第一種,被迫性兩地分居。
第二種,先被迫,后主動分居。
第三種,主動性分居。
造成三種分居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同,但帶來的不良后果卻大致相同。
下面我就分別以這三種情況來說一說造成這3種兩地分居的原因及帶來的后果。
第一種,被迫性兩地分居。
這種分居大都是這樣的:一是夫妻雙方由于工作的原因。比如:兩個人分別在不同的地方工作。二是因為家庭經濟的原因。比如說:家中有老人或小孩需要照顧,而在老家做事的經濟收入遠遠無法滿足家庭的開銷,但又找不到合適的人來代替照顧老人或小孩子,所以就必須犧牲一個人,妻子或丈夫。這樣的分居,雙方并不愿意,但是由于客觀存在的問題無法解決,不得不分開。
這種被迫性分居,因為夫妻雙方都有一份愛,一份牽掛,一份責任在彼此聯系著, 也正因為心與心還連在一起,才會更讓分居的兩人無比痛苦,因為雙方要承受著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煎熬。
比如說:如果留在家里的是女人。很多事情,因為沒有男人的共同分擔,家里面很多事情都得女方獨自去完成。在農村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收割稻子之類的體力活,我就曾經看到我的堂嫂一個人在田里收稻子累得忍不住坐在田里哭。
生活在城市里面的呢,比如水管裂了?龍頭壞了,燈泡壞了下水道堵了等等,這些事都需要男人去做或者說男人去做更好,可因為沒有男人在身邊,這些事情不得不女人去做。當然,這些事情女人也可以不去做,甚至出錢讓別人去做,但無論是誰去做,久而久之,都會讓女人內心產生一種遺棄感。曾經聽到一個獨居的女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當我看到家中的每件東西都是自己買來弄好的時候,我有一種悲涼的勝利感。
再比如:洗衣服,做飯,整理家務,帶小孩,這些小事一般來說更適合女人去做。但男人因為女人不在身邊,男人就不得不自己去做。別小看這些生活當中的小事,也就是這些日常小事,時間久了,就會讓在外工作的男人有一種孤獨感。
當然,也有一些男人很擅長做這些,不擅長的男人也可以不去做,吃飯到外面湊合著解決,洗衣服大可以送去干洗呀。可既然什么都用錢去解決,還跑出來賺錢做什么呀?出來不就是為了多賺點錢養家糊口嗎?
除了上面說的這些生活小事情,更多的大問題主要表現在下面三個方面:
第一:關于夫妻之間的交流。
夫妻間長期兩地分居久了,很多事情大家都能一起去面對,一起去商量,一起去分擔。雙方對很多事情的觀點,對很多現象的認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分岐,也自然就有了高低、深淺的距離,雙方的感情自然也會越來越淡。
在你的觀念中,你說的某句話也許只是個玩笑,但在另外一個人的眼中,卻成了諷刺,甚至是詛咒。
比如:一對夫妻在電話中打口舌之戰。妻子說“你說我做得不夠好,從你口中說出的那些要求來看,適合做你妻子的女人只能是白娘子、七仙女、田螺姑娘了。”然后就生氣的把電話給掛了。
其實妻子想要表達的意思是:老公對妻子的要求太高了,這種高要求恐怕只有神或仙才能做得到。可丈夫聽到這些話時,卻非常的生氣,因為丈夫的理解是:老婆好像在詛咒他們的婚姻沒有好結果,巴不得老公早點升天找神仙去。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認知上的差距呢?大約是夫妻之間沒有好好的溝通。
如果夫妻長期一起吃飯,睡覺,什么事都會進行溝通,相互理解,想必就不會有這樣大的認識差距了,更可能壓根兒就不會往壞處想,又何來這些無聊的口舌之爭。
退一步講,就算這句話真說錯了,一方馬上道個歉,馬上解釋一下,雙方心中的疙瘩也就解開了。但由于兩地分居,有時候心情不好,一方就不想多講,很多話錯了就錯了,誰也懶得去跟誰解釋,于是這個心結越結越大,越來越緊。雙方的感情也因為各種各樣的疙瘩越來越淡,想必這也是為什么兩地分居的夫妻很容易吵架的原因吧。
有時候對方一個電話沒有及時回,一條短信沒有及時回,都會胡思亂想,疑神疑鬼,對方在做什么?為什么不回我的電話或短信。雙方變得越來越不信任,這些也是長期兩地分居帶來不良后果。
第二:關于孩子的教育。
為什么現在很多人都說單親家庭出來的孩子,沒有幸福感,或者說幸福感不強。
“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也成了很多人在勸說想要離婚的夫妻,最愛說的一個強有力的理由。
夫妻兩地分居,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一定會沒有家庭幸福感,但一定會讓孩子感覺到愛的缺失感。雖然在形式上來說,父母分居的孩子還是有一個完整的家,有父親有母親。但是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生活當中,因為父親或者母親長期缺席于孩子的生活,就算留在身邊的母親或者父親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可在孩子的心目中,始終缺失一種愛。這種感覺就像大家常說的——沒有安全感。
也許有人要說,如果一個女人或者一個男人足夠強大,他或她自會撐起一片睛天,給孩子一個圓滿家的感覺,這個也有可能吧。
我只想說一個例子:一代女皇武則天夠強大了吧,可正是因為她的強大,讓她的3個兒子,個個都性格懦弱,以至于李家的江山在他們的手里,遠不如在武則天的手里那么國富民強。
這就是為什么從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里面出來的孩子更容易融入社會,也很少出現問題孩子。相反,在單親或者雙親不常在身邊的孩子就容易出現問題少年。
對于孩子的教育,真的不是簡單的說教,或者滿足孩子的一切物質需求就OK了。孩子不會聽你對他說了多少,(甚至很討厭說教)孩子更多的是在意父母對他做了多少,怎么做,父母身體力行的表率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最重要。
我身邊就有一個真實的事例:有一個男孩,考高中的時候,是以最后一名的成績考上本地的重點高中,他的父親想,以兒子這樣的成績,兒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大的壓力。于是這個只有中專文化水平的父親決定和兒子一起學習高中課程,父子兩經常切磋遇到的難題,越往上學習,父親越覺得比不過兒子,只好向兒子請教,而兒子越學越學帶勁,自信心爆棚,且很喜歡與各門老師討論各種題目,因為兒子要隨時做好給父親解答問題的準備,這樣父子倆之間成了一種亦父亦師亦友的關系。最后高考,以最后一名進校的兒子考出了全校第二的高考成績。
這就是一個父親言傳身教的榜樣。
對一個男孩子來說,如果一個父親長期缺席,在孩子的心中也許就會留下這樣一個感覺:做父親是可以不用在呆在家里的,父親也可以不用教育孩子,只要給錢就可以了。也許,我說的是也許,在他長大之后,他對自己的家庭也會沒有多少溫情的留戀感及付出感。他會覺得男人,只要能賺錢就行,家庭中的這些責任完全讓女人去做就好了。因為在他的生活中,從小就是這樣一個情況呀。
而對于女孩子來說,如果一個媽媽總是在外面打工,很少陪伴孩子的成長,那么這個女孩子對于媽媽的角色以及要承擔的義務,也會模糊。
我曾經認識一個女孩子,因為她的媽媽長期在外地打工,從小學三年級到初中這段時間,媽媽都在外面打工,很多女孩子該學會做的家務、衛生方面的習慣,一個女孩子應該具備的素養,以及談吐這些東西,都因為少了媽媽的教育。讓她形成了一種生活邋遢、隨便等習氣,這就是媽媽不在身邊所留下的后遺癥。
一代無好妻,三代無好男。家中無支柱,萬事皆難舉。說的就是為人父母卻不盡父母職責的后果。
第三:性生活不和諧,感情容易出現信任危機。
也許在大多數人的眼里,性生活是一種不能拿到臺面上光明正大來說的事。其實,性生活跟吃、穿、住、行一樣重要。都是成年男女,性生活是每一對正常夫妻應該擁有的快樂生活。
夫妻之間被迫長期兩地分居,不管你們夫妻如何心連心,空間距離這個問題,說破天,都真的是個大問題。性生活不僅僅是感官上的激情與快樂,更是夫妻之間情感上的交流。
民間有句俚語:夫妻床頭吵架床尾和,好像說的就是這件事。當夫妻之間很多事情無法用語言解決的時候,或許來一次美妙和諧的性生活就可以迎刃而解。一句話:有正常性生活的夫妻才是正常且恩愛的夫妻。
說句大實話,當夫妻之間長期兩地分居,當有一方忍受不了身體上的寂寞時,怎么辦?
怎么辦?當然想辦法解決唄。也許自行解決,也許找別人解決。不論是哪一種解決方法,或許在常人眼中,都是不那么合乎常理。甚至不那么道德的事。
一本關于性心理學的書上說,(當然,成年的男女,正常的夫妻也因該切身的體會得到)夫妻之間的性生活越和諧,夫妻感情越融洽,情感也更深厚。同樣的事也適合于別人,當你的老公或妻子,跟別人做的越多,越和諧的時候,夫妻曾經深厚的感情可能就會慢慢的從你的身上不知不覺的轉移到別人的身上了,縱然沒有全部轉移也會部分轉移。這樣的結果,任是誰也不想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吧。
喜歡讀《紅樓夢》的人就會知道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是最富靈性的愛,也因該是誰也不能代替的,他們兩人在精神追求上有著高度的統一,寶玉不喜歡仕宦之途,黛玉就從來不要求他往這方面發展,但寶釵卻總是有意無意的向寶玉傳送男人要有正統仕宦追求。可后來黛玉死了,寶玉不也慢慢的喜歡上了寶釵珠圓玉潤的身體嗎?
小說如此,生活也是如此,古人如此,現代人會不一樣嗎?
第二種,先被迫后主動分居。
當夫妻雙方兩地分居久了,兩個人說話、做事的方式方法,思考問題的方式都不在同一個頻率上的時候,雙方的隔閡會越來越大,大到最后都懶得跟對方交流,懶得跟對方說家常閑話,懶得跟對方做愛,或者心中已經有的別的人。最后自動分居了。
夫妻雙方因為被迫性的兩地分居久了,到最后主動分居,是因為很多事情的變化都不再是表面上的原因,而是人的內心起了質的變化。
比如說:在外工作的一方眼界高了,格局大了,自然對伴侶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而在家里面的那個人,卻因為種種原因,沒有什么大的改變或者說進步。于是雙方從原來能夠愉快的交流,耐心的說話,好好的做愛,好好的教育孩子這些事情上,都變得不能好好的溝通。
對方成了一個討厭的人,你一看到就心煩,跟你說話心中就上火,雙方在內心不知不覺的就把對方從心中分居出去了。
第三種,主動性分居。
主動性分居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兩個人沒有共同的語言,這種所謂的共同語言有來自沒有結婚之前各自的原生態家庭方面的,比如書香世家、富貴人家出生的孩子與小市民家庭的孩子在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等等的問題上肯定是不同的。
還有就是來自雙方的興趣愛好上,比如有的人喜歡美食,而有的人更注重穿戴。有的人喜歡安靜,有的人更喜歡熱鬧等等。
有的是來自工作上面的,比如夫妻雙方中一方是工作狂,而另一方則更注重家庭生活等。
諸如此類、五花八門,不管來自哪個方面,他們在精神上、身體上、生活中都無法接納對方甚至反感對方,對方身上的很多習慣、愛好另一方都不認可、不喜歡。對方說的每一句話,做的很多事都給予差評,兩人在一起,就是貌合神離,但在形式上又還是夫妻。這種叫主動分居。
后面兩種分居帶來的不良后果與第一種分居造成的不良后果大致相同,前面已經分析,在這我就不再多說。
最后我想說的是:夫妻之間小別還是可以有的,畢竟小別勝新婚呢。但是別忘了一定是:小別。
小別是多久?三天五天的,十天,一個月,隨心情按各人情況而定吧。總之不要太久。
都說距離能產生美,也沒錯,適當的距離會產生美,但過度的距離則會產生陌生,所以什么東西都需要把握一個度,在度的范圍內可任性為之,是好的。但是超過了這個度,就會起反作用,就會發生質的變化。所以如果雙方有情,如果珍惜這段緣分,如果在乎對方,還是不要長期兩地分居的好,那誰說的:世上最動人的情話就是長情的陪伴。一輩子真的不是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