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瑪干沙漠,位于南新疆塔里木盆地,維吾爾語中,“塔克”、“塔格”、“博格‘達’”的“達(克/格,輕聲)”都是山的意思。“拉瑪干”,準確的翻譯應該是“大荒漠”,引申有“廣闊”的含義;那么“塔克拉瑪干”就是“山下面的大荒漠”的意思。
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余公里,南北寬約400多公里,總面積337600平方公里,分布在新疆四個地區界內:巴音郭楞、阿克蘇、喀什、和田,是中國境內最大的沙漠,故被稱為“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流動沙漠僅次于阿拉伯半島的魯卜哈利沙漠(65萬平方千米),流沙面積世界第一。
塔克拉瑪干有著輝煌的歷史文化,古絲綢之路途經塔克拉瑪干的整個南端。許多考古資料說明,沙漠腹地靜默著諸多曾經有過的繁榮。在尼雅河流、克里雅河和安迪爾流域,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精絕國、彌國和貨國的古城遺址,至今鮮有人至或鮮為人知。在和田河畔的紅白山上,唐朝修建的古戍堡雄姿猶存。有品味的旅行者都會關注旅途中的人文內涵,關注相關的社會話題。為此,穿越塔克拉瑪干有必要了解古絲綢之路文化,而欲了解古絲綢之路文化不能不了解與之密切相關的西域古國歷史,以及千百年來各方面的變遷——為什么一系列的故國遺址今天大多遠離人類社會,沉默于沒有生命的大漠中?這是一個與自然環境及環境保護密切聯系的話題。
塔克拉瑪干在維吾爾語意思為“走得進,出不來”,西方探險家斯坦因在100年前將其稱為“死亡之海”。20世紀90年代末期,中國為開發塔里木盆地的石油資源及推動南疆經濟發展,修建了沙漠公路。但是,對旅行者來說,穿越塔克拉瑪干的定義,不是坐車途經輪臺到民豐的500公里沙漠公路,而是以于田或墨玉為起點(或終點),阿克蘇為終點(或起點)的兩條線路作為探險意義上的穿越,兩條路線中以于田大河沿線路難度最大。習慣上大多數人采用由南向北的線路安排,即順著水的流向行進。
季節上述穿越線路被探險者們走了100年,他們曾在不同季節安排自己的行走計劃,最后,一個觀點被認同了,那就是和田河的枯水期為穿越的良好季節。從秋天到第二年春天,是塔克拉瑪干沙塵暴較少的季節,各種蚊蟲較少,枯河床成了行車大道。曾經有日本的電視媒體在春季汛期到來之際跟著水頭行走、拍攝,將春汛水流灌入干枯河床的情景錄下,從而生動地將“死亡之海”的生命復蘇景象展現。而從秋天到第二年春天間、每年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20天左右的時間,是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黃金季節。
這個時間除了有上述優點外,最重要的是塔里木盆地的胡楊樹葉非常張揚地變成一片金黃,在美景如畫的和田河行走,能獲取更豐富多彩的體驗。1999年10月,我帶領一個旅游探險團進入塔克拉瑪干,在行程行將結束時,隊員們突然萌發不愿走出沙漠的情緒,要求在沙漠的邊緣扎營,盡管當時還有兩個小時就可到達阿克蘇的賓館。
準備1、穿越塔克拉瑪干特種線路是費用比較大的活動項目,個人使用品也要專門準備。其次,要有向導、給養準備,個人要求不同也會導致出行開支水平的不同。2、如果僅僅作和田河的穿越,新疆一些經營專項特種游業務的旅行社可以代理或安排。廣東組織該方面活動的機構很少,本文作者在1999年和2002年組織過兩次類似活動。要探訪尼雅等地的古遺址,須向文管部門申辦批文,費用也會增加。3、個人攜帶的攝影器材要做好防沙、防土處理,在有縫隙的地方盡量用透明膠紙封好。4、給養準備方面,多攜帶水果、蔬菜。秋天穿越塔克拉瑪干要有保暖的準備,氣溫有時可達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