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篇名為《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的文章,把咪蒙又搞火了。
文中是這樣描述: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不斷打拼,還沒等出人頭地就得了癌癥,最終離開了這個世界。這篇文章因為抓住了很多人性的痛點,在朋友圈刷屏。
由于這篇文章閱讀實在太高,影響太大,波及面太廣,已經被多人舉報,目前該文被刪除。
“才華有限青年”文章截圖
為什么這么一篇令人動容的文章會被舉報呢?
就在該文刷爆朋友圈的同時,一些資深媒體人,行業專家開始質疑文章的真實性,他們認為,這篇“所謂的真實故事”充滿著邏輯漏洞。
更有媒體人透露,“該文是由一個22歲剛畢業沒多久的青年人因為找不到選題意淫出來的虛假故事。”從此刻開始,朋友圈有人邊轉邊罵,稱咪蒙“毫無人性”,“喪失了媒體人的底線。”
不過咪蒙公司旗下公號“才華有限青年”在1月30日回應稱,“這是一篇非虛構寫作,?故事背景、核心事件是絕對真實的。為了保護文中當事人、當事人家屬和其他同學、老師的信息,?在細節上,我們做了許多真實情況的模糊化處理。”
“才華有限青年”回應截圖
一
這不是咪蒙第一次被口誅筆伐。
在很久很久以前,因為一篇《職場不相信眼淚》,咪蒙就遭到過網友、媒體人的狂轟亂炸。
當時文中有這么一個觀點,“作為員工應該吃苦耐勞,不該抱怨,甚至老板一天讓你拿5次外賣都是應該的,如果你不這么做,那就趕緊辭職吧”。
文章發布后就有人提出質疑稱,“咪蒙的內容過于毒辣,沒有底線,整個公司靠臨時工撐臺面,創作的內容都是為了博眼球,娛樂受眾,在獲取高流量的同時賺取巨額財富。”
有媒體甚至統計過咪蒙在2016年12月-2017年5月,微信公眾號的收益情況:
在發布的163篇文章中,有50篇植入了廣告,占比30.6%,59家品牌商的廣告在文內出現。
還有熱心的媒體人“調研”了咪蒙微信公眾號的軟文廣告報價:頭條68萬元,欄目冠名30萬元,底部banner25萬元;二條軟文38萬元,底部banner15萬元。
如果按2016年12月-2017年5月,咪蒙微信公眾號發了125篇軟文廣告,平均45萬元來計算,微信公眾號廣告收益就超過了5600萬元,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字。
這個數據只是到2017年5月,如果把數據截止到2019年1月30日,咪蒙的廣告收入至少會超過億元。
這還只是微信,如果算上現在火爆的今日頭條、百家號等平臺的收益,咪蒙肯定是賺嗨了。
這可能就是為什么世上“瞎編亂造”寫內容的人千千萬,唯有咪蒙總被口誅筆伐的真實原因——她賺走了自媒體市場上太多的錢。
雖然咪蒙出品的內容總是引發爭議,但就媒體商業化而言,踏在自媒體流量紅利之上的咪蒙確實找到了一條大多數媒體人都很難走通的,靠寫作就能發家致富的道路。
如果不論人品,內容,單從商業角度看,咪蒙已經很成功了。
大家在罵咪蒙的同時,也在給咪蒙貢獻著流量,貢獻著收益。“瞎編亂造”的內容也有它的粉絲與受眾,這就是為什么咪蒙的內容總有人愿意看,罵完之后,還是會看。
受眾到底喜歡什么內容?這值得每一個創作者深思。
其實有很多媒體人在罵咪蒙的同時,心里也曾有過想成為“咪蒙”的想法。筆者的一個媒體朋友就想學習她的寫作手法,特別是每次看到一篇篇10萬+時,總會拋出了羨慕的目光。
那么,在這個人人都可以進行自媒體創作的時代,為何只有咪蒙會那么成功呢?
二
咪蒙在沒有成名之前,本名叫馬凌(文中還是用咪蒙),四川南充人。
年輕時的咪蒙
年少時期的咪蒙是一個比較懶散,叛逆,聰慧的人,上學的時候她經常以各種理由曠課,一度被認為是一個問題少女。但因為聰慧,每次考試成績都不錯,老師即便生氣也不能說什么。
后來,咪蒙以比較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距離“十萬八千里”的山東大學。到了大學,她依然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不好好學習,繼續曠課,因為聰明被保送至本系讀了研究生。
咪蒙雖然不愛好好學習,卻喜好歷史,熟讀古書,語言表達和文字能力驚呆了同學。憑借一身詭辯的本領,大學老師也經常束手無策。在同學眼中,她是一個非常有特點的女生。
當別的同學還在靠父母解決溫飽問題時,咪蒙就已經賺起了錢。朋友都非常羨慕她,只需要活動活動手指就能賺取一筆可觀的收入。咪蒙還是非常熱愛寫作的,只是捎帶手又掙了錢。
畢業后,咪蒙去了南方都市報,在深圳雜志部做編輯,干著自己熱愛的工作,由于每天都在閱讀各種爆炸性新聞,拓寬了她的視野,為日后在寫作方面干出一番事業,積累了大量素材。
由于不喜歡按套路出牌,咪蒙的寫作思路跟同事都不一樣,大家都不太能理解她,她也經常被領導批評,但咪蒙不以為然,她仍然堅持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堅信可以取得成功。
在女報供職期間,咪蒙有了突破,離開學校之后終于收獲了認可,她的獨特風格引起了讀者的關注,也引發過一些爭議。比如她開黑過很多歷史名人,她把李白比作唐朝“古惑仔”,宋代文壇小S李清照,“劈腿天王”元稹,黑的最慘的是李漁,“娛樂圈潛規則的發明人”。
咪蒙那時的獨特風格也并不是沒有人欣賞,韓寒就是一個欣賞她的人。可能是找到了很多共同點,他邀請咪蒙在他的雜志上發文。這一發便不可收拾,大家開始知道有咪蒙這么一個人。
得到名人贊揚的咪蒙在公司里“地位”也在悄悄發生變化,自己不僅收獲了許多粉絲,就連同事都稱贊她,是一個很會寫作且可以把傳播規律應用自如的媒體人。
咪蒙是一個有理想的人,做了10多年媒體終于找到了方向。她開始秘密籌劃,想借著“雙創”大熱的機會創業。為了能有一家自己的公司,咪蒙賣掉了房子,湊了400多萬成立了萬物生長影視公司。但她并沒有在自己擅長的寫作方面發力,而是去拍了網劇。
那部叫《尹志平的奇幻旅程》的網劇,講述了金庸武俠小說里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還有穿越找金庸的劇情,可能是劇情俗套,效果非常一般,口碑也不好,這給了咪蒙很大的壓力。
400多萬在一年時間燒光,以失敗告終。咪蒙不甘心,她開始尋找自己失敗的原因,最后發現主要問題是,干了一個不擅長的領域,忽視了內容是核心的原理。而微信紅利期的到來,給了咪蒙新的希望,她相信憑借自己此前的獨特內容風格和一些鐵粉,一定可以卷土重來。
三
2015年9月咪蒙創建了自己第一個微信公眾號,憑借獨特的內容和策劃,讓她很快積攢了一批粉絲,不過,咪蒙開始也沒想到微信的影響居然這么大,內容時代真的是變了。
一個人名氣越大,他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就越大,當然,他掙得錢可能也會越來越多。咪蒙很巧妙的將內容和商業化高效結合在一起,賺了一大筆錢。
40多歲的咪蒙
風生水起的同時,是質疑的開始。
眼看一張張鈔票在眼前飛過,咪蒙在制造更加符合商業化內容的時候在思考著人性。人性也在打量著眼前這個女人。之后,她的文風更加犀利,有時候甚至被指毫無顧忌。
比如《致賤人:我憑什么要幫你?》一文引發了“誰才是真正的賤人?”的爭議。
《生活不只有詩和遠方,還有傻逼甲方》一文引發業內轟動。
《永遠愛國,永遠熱淚盈眶》一文引起了更大風波。
《現在為什么流行睡丑逼了?!》一文,給高曉松、黃渤、王寶強等人貼上“丑逼”標簽......
咪蒙膽大、敢寫,這兩個特點確實是很多媒體人不具備的,大家寫稿子有時會有顧忌,總擔心會造成什么影響,但咪蒙不會。她不在乎外界的評價,只要客戶滿意,她自己滿意就行。
總之,只要咪蒙有熱文出來,就會出現各種聲音,但這些聲音并沒有真正影響到咪蒙。她和她的公司以及旗下又衍生出的各種類型公號依然有很多受眾,還很賺錢。
雖然很多人說咪蒙的內容三觀不正,還誤導青少年。但是現實中也有一些人稱贊咪蒙。
有人恨,就會有人愛。
憎恨她的人,認為她動不動爆粗,文章是毒雞湯。
喜愛她的人,認為她一身浩然正氣,每日拜讀。
知名媒體人左志堅曾在《愛恨咪蒙》中說道,“咪蒙在自媒體商業方面很有契約精神,價格雖然節節在漲,但事先簽好的合同不會因此而坐地起價。”
一位曾經在咪蒙公司工作3個月的實習生,過年還收到了咪蒙3000元的紅包,她說這是咪蒙給自己父母寄的錢。
還有一個實習生說,咪蒙很照顧員工,非常慷慨,對大家都很好,每一個在咪蒙公司工作過的人都心懷感激,不僅寫作能力得到質的提升,還收獲了財富。
咪蒙這個頗具爭議的自媒體人還在被各種話題討論著。對于媒體人來說,她的選題能力,文字操控能力,對熱點的把握以及切入的角度都值得去學習。
但娛樂受眾這個事,我們不學習。
你喜歡咪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