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善若水:
1、語出老子的《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p>
2、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厭惡不喜歡的環境中默默無聞,所以最接近于“道”。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其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3、在道家學說里,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涌;與人無爭且又容納萬物。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沖突,人生之道,莫過于此。
二、靜水流深:
1、靜水:象征著為人處世不張揚,態度柔和;流深:意味著胸中自有萬千丘壑,
2、表面平靜的水并不知道水底下有多深,表面不聲不響的人卻蘊藏著大的智慧。
三、擴展資料:
1、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2、厚德載物。
3、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4、《道德經》: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5、無為而無不為。
6、靜水照大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