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起來,氣溫很低,七點鐘了,天空像被大幕遮住,陰沉沉的,風,冷冷的,還好天沒下雨,我可以去跑步。
? 地上積存著昨晚燃放煙花鞭炮留下的紅紅紙殼,密密的,厚厚的,有點像紅地毯,空氣中還彌漫著硝煙的味道,看到這些,我陷入了深深的回憶。
? 小時候在農村,對春節情有獨鐘,過年時欣喜若狂,一放寒假就翹首期盼過年,我每天都在做相同的功課,掐著指頭算時間,看還有幾天過年,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樣期盼除夕的到來。父親在縣城工作,他能憑個人關系到鶴山縣煙花廠搞到一些煙花,每年新年將至,父親放假回家,自己看到父親帶回的煙花鞭炮時心奮不已,激動萬分,夜不能寐。有時,母親拿一些送人,我很不情愿,嘴巴翹得老高,心里要懊惱好幾天。
?年關將至,年味越來越濃,家家戶戶老老少少都忙碌起來,辭舊迎新,女人打掃衛生,整理內務,洗櫥柜桌子凳子,洗砧板鍋蓋,有些干凈的婦女干脆把門板卸下來扛到水塘去洗,不辭辛苦。
? ? 那時因為窮,很少有人舍得到百貨商店買衣服,常常到街上買些布,然后請裁縫師傅到家做,大人小孩興高采烈,喜上眉梢。84年我考上上饒師專,10月5日去茅家嶺報到時穿的衣服就是在家里做的,當時流行中山裝,我帶了兩套中山裝去學校,一套灰的,一套藍的,一穿就是三年,師傅照葫蘆畫瓢,按照書上的樣本做了一套西裝,摸樣太夸張,不倫不類,不管大人和師傅怎么哄我,我一直不敢穿,至今沒穿過一次,現在想起來覺得好笑。
?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大人忙得不亦樂乎,采購年貨,富貴人家殺豬殺羊,一般家庭都要宰鵝,買魚,炒豆,做豆腐,買干貨,做年糕,蒸糖糕,但當時村里有些家庭確實很窮,窮得叮當響,無米下鍋,要東家借米,西家借油借煤過年,看到他們孤苦伶仃的樣子,感到可憐!心生憐憫!現在想起來覺得不可思議,內心很難過,不知是什么滋味,那是一個荒唐透頂的年代!
?從除夕下午兩三點鐘開始,鞭炮聲就持續不斷,村里便開始熱鬧起來,我就會手舞足蹈,東奔西跑。除夕有祭年、祭祖的風俗,和魯迅小說《祝福》中的祝福差不多,祈求新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祈求上天祖先保佑全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萬事如意!鄉下人很迷信,守寡的人不吉利,是萬不能靠近祭品的,因此,祥林嫂在祭祀時是要回避的。外面鞭炮隆隆,我的內心卻忐忑不安,因為我的母親不相信迷信,我家從來不祭祖,不請太公,不燒紙錢,所以每當過節時祖母常常不高興,一臉的怨言,她多次對我說,人家逝去的親人有福氣,過節的時候有口福,家人燒香點蠟燭放鞭炮請太公太婆回來吃飯,飯菜豐盛,桌上都是美味佳肴,家中張燈結彩,熱熱鬧鬧,而我們家卻冷冷清清,太公太婆實在可憐! 他們找不到飯吃,在陰間要被你們活活氣死,餓死的,我當時真的有點同情他們!覺得母親有些冷酷,對她的做法難以理解,但敢怒不敢言!
?除夕吃了年夜飯后守夜,那時雖然條件差,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春節聯歡晚會,但一家人還是快樂無比,其樂融融,盡情享受天倫之樂,有時打打牌,話話家常,憧憬著美好的明天, 我直到眼皮打架了才肯上床睡覺。大年初一的凌晨就鞭炮不斷,我總是第一個起來,換上新衣服,打開大門,在門口空地上,放開門炮,開門炮特別大,里面裝的火藥多,火力很大,響聲震動天地。父母起床后發壓歲錢,當時的壓歲錢雖只有一兩元,但心里很高興,可惜的是幾天后要還給父母,那時的小孩很傻,很單純,壓歲錢自己不能用,還喜出望外,往往是空歡喜一場。夜幕降臨,我們就到離家不遠的生產隊水泥地上放煙花,絢麗的煙火呼嘯而上,直沖云霄,在漆黑的夜空翩翩起舞,盡情綻放,五彩繽紛,令人眩目,當時是改革開放初,物質貧乏,平時很少有人放煙花,斑斕的焰火讓親朋好友,左鄰右舍覺得新鮮好奇,大開眼界,大家拍手稱快!
? ?當時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