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不僅是一項腦力活,更是一項體力活,寫不出來的時候傷神,寫出來沒人看的時候傷感,投稿千遍萬遍發表不了的時候就會傷心,其實寫作這件辛辛苦苦的勞動,最需要得到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鼓勵,贊賞和喜歡。
13年前,我剛開始學寫作的時候,那時我在讀大一,腦中滿滿的浪漫主義,唯美情懷,上不著藝術,下不貼生活,寫的就是一些無病呻吟,一些硬邦邦的語言,加上有沒有接受過系統的中文教育,寫的東西自然得不到發表。那時候還沒有簡書,也沒有公眾號,分享的機會很有限,我最希望的,就是在校報上發表。可是,一開始很難發表。我堅持寫了兩年多,從捕捉每個細節開始,從語言的打磨開始,從學習和模仿開始,慢慢掌握了一套寫作的方法。后來,在經歷無數次的石沉大海后,我的詩歌和散文頻頻在校報發表,激勵了我后來的寫作道路,加強了寫作信心,使我一步一步走上了愛好讀書,勤于寫作,善于觀察的良好習慣。
13年后,畢業8年了,寫作這件事,給我的生活和工作都帶來了一些改變。原來在單位從事財經工作,一直跟文字沒有太大關系,但是我沒有放松,依然不停地寫些稿子,不僅寫文藝作品,而且工作文稿我也練練,雖然沒有得到提拔,但是堅持了下來。今年年初,新的領導看中我的寫作才能,把我調到重要崗位,并且提拔為中層干部,讓我信心倍增,這就是運氣。這件小事告訴我一個道理,不管什么時候,堅持寫下去,總有一天,你會被發現,你的價值終將會發揮。
13年一晃而過,我得感謝寫作,感謝文學,這么一路走來,我從一個高中都沒有考上,理想都沒有實現的迷茫少年,到不得不去非理想的學校在條件艱苦的,沒人去的學校讀書,我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汲取營養,重拾信心,每天記日記,這樣的長此以往,使我的寫作水平得到了最初的鍛煉,到后來一個偶然機會,聽說我們可以考大學,一下子小宇宙爆發,小心臟沸騰,我終于成為全班四人之一考上了理想大學。
后來,我發表的作品不斷增多,也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詩集,雖然買的人不多,最后很多屯在家,但這也不影響。加入了省作協,實現了小小的心愿。雖然暫時沒有能夠靠文字帶來收入,也沒有轟轟烈烈的業績,但是,我仍然講繼續寫下去,我從10月24日在簡書發表文章開始,已經在簡書寫了6天了,而且相識了朋友,我相信,只要我堅持寫下去,努力辛勤地寫下去,運氣都不會太差,因為,在簡書,不是一個人看你的文章,好的文章會上熱點,上頭條,上專題,成千上萬的讀者朋友和同行會給你鼓勵,贊賞和肯定。
想起《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在他的一篇文章《早晨從中午開始》中的一段我非常喜歡的話:我不能這樣生活了。我必須從自己編織的羅網中解稅出來。當然,我絕非圣人。我幾十年在饑寒、失誤、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長歷程中,苦苦追尋一種目標,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對我都至關重要。我為自己牛馬般的勞動得到某種回報而感動人生的溫馨。我不拒絕鮮花和紅地毯。但是,真誠地說,我絕不可能在這種過分戲劇化的生活中長期滿足。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種沉重。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會活得更為充實。
桐子樹下:一位愛讀書、愛寫作、愛行走的人,生活在農村,工作在基層,穿行在鄉間。喜歡文字,執著文字,癡迷文字。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一點幫助,別忘了給我打賞、點贊、關注,你的鼓勵是我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