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高中那會我一直喜歡一個姑娘,喜歡她什么?我也說不清楚。面對面只有一次機會,在一個很擠的面包車上。她和朋友在說話,我就在旁邊聽著,大部分時間假裝看著窗外飛快過去的街道,時不時側過去看她一眼。只是短短的半個小時,卻毫無防備的喜歡上一個人。那個年紀的喜歡只是單純的喜歡,是整體的感覺。非要具體的話可能是她的馬尾,眼睛之類,而不是現在“美不美先看腿”,胸大不大之類的。實際上我應該是沉醉于那種喜歡一個人的感覺,那個年紀的是很敏感的,一點點事情都可能“黯然神傷”。朋友之間一點點小矛盾,可能被放大為“背叛”;家長的一點點責備,可能被放大為“我沒用”。這時候有個人可以喜歡,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激勵,讓自己覺著并不孤單。
這種喜歡持續了很久,從初三到高三或者高四。每次在學校里見到她,都是腦子一片空白,低著頭從旁邊走過,眼角卻在一直斜著看。那幾秒鐘,仿佛整個操場只有我們兩個人。心理覺得異常的尷尬,幾秒鐘之后,擦肩而過。慢慢緩過來了,又覺著特別幸福,期待著一下次的邂逅。
大概3-4年的時間,只是單純的喜歡,試著表白過一次,被婉拒,痛不欲生。但每次吃飯,我都罵自己沒出息,都“失戀”了,還吃這么多。到后來應該不算是喜歡,但還是很享受“喜歡一個人”的感覺。甚至比較可笑的,我性幻想的時候對象可能是任何一個好看的女生,但從來不是她,認為那是一種玷污。
大學時候開始會小心翼翼,不認為自己多么優秀(那時候還有點胖),女生也比較少,沒想追誰。還會有一些殘留的情緒在,是不是還會想那個小姑娘。
周婷,這是我第一次喜歡一個人的心路歷程,持續了大概4-5年。如果不是沉浸在那個情緒里,我肯定會更主動一點的在大學的時候找女朋友,而不是一直猶猶豫豫,到大三快決定去向的時候才想著要追邱雨晴。早點下手可能一切都不一樣。
這當然不是那個女孩的錯,我喜歡她而已。是我愿意沉浸在那個情緒里。你有時候我說不知道喜歡一個人是什么感覺,我當然知道,不管是深度還是長度。可這一段反而是最沒法拿出來說的,因為沒有細節。喜歡一個人是一種專屬的感覺,沒辦法拿出來講,只能自己一個人體會。
我猜測(我知道我不是你):你現在的情緒就像我那個時候一樣。明明知道不對,卻不想走出來。不僅不想走出來,還再反復咀嚼曾經的經歷和交集,分析對和錯,不斷地在情緒里以為自己會有所感悟。大概人人都會有這樣一段經歷,就是要喜歡一個人,完全不理性的喜歡。認為喜歡ta是我自己的事情,跟別人又有什么相干呢?旁人只能站在理性的角度勸你,而不能理解你的情緒。你這樣想,如果喜歡是你的自由,不喜歡是不是對方的自由,你喜歡又和對方有什么關系呢?
當我不得不放棄邱雨晴或者韓榮榮的時候,我心里自然是難受的。那種情緒跟最初的那次是沒法比的。之后的再喜歡,即便難受,也會隨著其他事情慢慢淡忘。事實上不光是之后的,最初的那份喜歡,也在時間的旅行里,變得不那么清晰,在記憶里也變得陳舊。
時間是讓人猝不及防的東西,以為重要的曾經,以為永遠的永遠,再回頭看的時候,卻都變得云淡風輕。(那個姑娘在朋友圈曬婚紗照,我還樂滋滋的看了會,沒有半點當初的感覺了)(后來她老在朋友圈發廣告,被我屏蔽了)
陳奕迅的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