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和母親說道:今年春節,那些拎不清的親戚,別請到家里來,也別讓他們到家里來。你知道我脾氣的,不分青紅皂白指責我的,我不會像以前那樣給面子了,這大新年,萬一說了什么讓我不舒服的話,我這一張嘴回應他們,估計難堪的是他們,下不了臺的也是他們。母親頗為無奈的嘆了口氣,還是順從了我的意思,她知道我向來是說到做到的,早早的就和別人說今年不在家過年,要到外地去過年。
會對母親說出這番話是因為:一來,不想因為這些無謂的親戚虛耗掉自己回家陪伴父母的有限時間,二來,往年來我家的親戚總是這樣的:
頤指氣使
好像拿著禮品上來給我們天大的恩惠似的,而事實是,每年都是他們主動要求上門的,對于上門的親戚,父母不僅要花上一天的時間張羅吃喝,還要準備相應的禮數,對于帶上門的小孩我們全家每個人都要每人給一個紅包,也就是說,到我家做客的小孩子一個人可以拿4個紅包, 我爸、我媽、我、我弟,只是我很不要臉,每年這個時候我都裝糊涂,每年這個時候媽媽總是默默的替我把這個份子錢給我出了。
一天下來不僅勞心勞力的,更最重要的有些親戚不知道哪來的自信心和閑心,以關心之名,一本正經的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責我(我很早就去上海謀生,前些年總是一有點閑散的錢就砸在了各種培訓班上所以早些年沒拿的出什么錢給父母,甚至還問母親拿過幾次錢交昂貴的學費,到去年才還清母親)不孝順父母,不成家,不成體統,更甚在飯桌上吹胡子瞪眼睛的指著我的鼻尖在罵,講的夸張點,可惜現在不流行浸豬籠了,不然,像我這樣大逆不道的人估計會被他們生生抓去浸豬籠了,以前我只是很礙于父母親的情面不好發作,早些年也因為自己確實沒什么底氣,所以,總是每年回家都是一年中最憋屈的時候,想不回,卻又屈服于母親的哀求之下。
我私下無數次質問母親,你們到底是借過他們的錢還是借他們的錢不還?還是我們家曾經做過對不起他們的事虧欠于他們?每次來這里搞得像批斗大會一樣,烏煙瘴氣的。為什么每次大過年的來這里說這些充滿火氣的話。如果不喜歡我們可以不來啊?憑什么要我為你們的人情買單呢?
而他們的孩子來家里不是把東西摔破了,就是在家撒潑哭鬧。每次送走他們之后,家里就像剛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一樣。
而我除了沒成家,沒有陪在父母身邊之外,一切我認為子女該做的我都做了。回家承歡膝下,禮數、家務、孝道每一樣都做了。我和母親說,因為老家的發展不適合,所以只能選擇在外面打拼。這點也是取得母親諒解的情況下才去做的。
后來,我很認真的思考:中國人最講究的是人情世故,而人情世故里最看重的就是面子,父母總是礙于人情不好說,造成了他們不自量的嘴臉。
而一般喜歡去別人家表現出尖酸刻薄嘴臉的人,往往日子過得并不好,他們的臉上大多滿滿的仇恨,滿滿的戾氣,就好像全世界都欠了他的一樣。他們習慣用他們的思維轉移到別人身上,想當然的覺得別人應該和他們保持同一頻道的思維,甚至他們會把對社會的不滿對自身的不滿也轉移到別人身上,把他們的意愿強加到他人身上,甚至希望通過自己惡毒的語言達讓讓別人痛苦換來自己一時的快感。不是因為他們真的無知,而是因為自己的不夠本事不夠強大導致的自尊且自卑企圖控制別人達到平衡自己心里的目的。這樣的人和別人在一起只會給別人帶來負能量和惡劣的影響。
而我很多觀念隨著年歲的增長和經歷有了更多的看法,更愿意遵循自己的內心去活著。今年真的不想浪費時間和精力在這些無謂的人身上,所以今年就早早和母親攤牌,如果不想我回家過年?那正好,我剛好趁過年幾天旅行去,在外苦逼了一年回家就想過幾天安生的日子和陪陪你們。母親的妥協倒不是我那半開玩笑的威脅,而是她也是極為不喜歡和這樣的人打交道,畢竟誰都不喜歡沒事聽酸話的。以前是礙于人情面子,現在被我捅破了這層紙,就順著我的臺階下去了。
不管是什么樣的人情世故,既然做了就要做足全套,這一切都建立在讓對方舒服的情況下,上門做客既要周全對方的面子也要照顧別人的感受,而不是借著走親戚之名,拎著一個大禮包去別人家席間撒潑、指責搞得人家一家都不舒服。這樣的人不僅是修養不夠,心態也是有問題的,甚至可以說生活都是有問題的。
如果是這樣的人,我選擇遠離,選擇拒絕。
過年,不僅是一年中的團聚,更是象征著對來年的預期祝福。愿在新的一年里大家都能詳詳和和的團聚,以期來年有更好的發展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