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死亡每天都在發(fā)生,你不必拖延它,因為它一直在那兒;你也不必抗拒它,因為它猶如日出日落一樣平常。當你真的發(fā)現(xiàn)生活的浩瀚大美,你就會體悟出死亡中同樣也蘊涵著極度遼遠的感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赫明華
? ? ? ?一,復活了的月季花以綻放的姿態(tài)在告訴我:其實我撿回了自己曾丟失過的一個靈魂......
兩年前也是這個時候,鄰居老周把一盆長滿了米蟲的月季花給扔到小區(qū)的垃圾桶旁邊。盡管那盆月季花在炎炎的烈日下已經(jīng)打蔫了——有些活不成的樣子,可我還是把它撿回來,放到我家后花園。 ?
這已經(jīng)是我的老毛病了,鄰居們都知道。每當鄰居們的花草要扔掉前,總是先跟我打聲招呼:“老赫!我家的XXX你要不?你若不要,我給扔掉了……” ?
你看,在我家的庭院里:那假山石,是樓上鄰居小于因為家里裝修不要了,我費了好大勁,一塊一塊搬下來;那顆細高的柿子樹是隔壁王麗欣要改建前花園不要了;還有那一盆盆我叫不上名字的花草......不是鄰居們給的就是門前公司扔掉的,我都撿回來......
既沒有花什么錢,卻帶來滿園春色,花蕾飄香。 更不是我愛占小便宜,而是的確不舍得這些即將被拋棄的生命。
在五月溫暖的季節(jié)里,庭院里花兒爭艷,柿子樹因為沒有被扔掉而迎風歡悅;假山石因為被我粘貼幾座小古廟而增添了幾分古色庭院美感。 ?
一個人獨自坐在庭院的藤椅上,欣賞這別致的“百草園”,方領略到悠然之美!
這種美,不是因為靠外在的奢侈炫耀來換取,而是心靈質樸情懷散發(fā)到外在的漣漪;這種美,是一種內(nèi)在的用心能體會到的味道;
而任何經(jīng)過思想造作出來的外在之美永遠無法持續(xù),因為缺少了內(nèi)心的喜悅,造作的外在之美很快就會枯萎!但我們總是培養(yǎng)外在而忽略了皮相底下的內(nèi)在的東西!然而能克服外在問題的東西卻永遠來自我們的內(nèi)心。
但是,花園里所有這些花、草、樹、假山中,最令我感悟的還是被我從垃圾旁撿回來的那盆奄奄一息的月季花。
倒不是因為這是唯一的一次鄰居扔東西沒跟我通報的緣故,而是因為當我剛把它撿回來時,月季花的主人老周就后腳跟進來,他不讓我往家里撿。
原來,這盆月季花已經(jīng)生了滿滿的米蟲。 老周說:“那樣,會把你滿院的花都傳染上.....”
鄰居楊大哥更是熱心腸,把他用剩下的滅蟲藥遞給我,說“你把它勾兌一碗水,搖晃均勻后,對著月季花一噴,米蟲全死光”。
我婉言謝絕了。 ?
大概月季花上能有上千只蟲子,我是要花呢?還是保住這些蟲子?可能學了一點業(yè)果的道理原因,覺道那些蟲子也是一顆顆小生命,憑什么給它們殺死呢?我還是順其自然吧。
但是好景不長,幾天后上千只米蟲瘋狂地啃食著這顆可憐的月季花,陸續(xù)有葉子在飄落……
我從垃圾桶旁撿回一盆被遺棄的奄奄一息的月季花,復活了的月季花以綻放的姿態(tài)在告訴我:其實我撿回了自己曾丟失過的一個靈魂......
? ? ? 二,生和死,是一個分不開的話題,月季花卻能坦然面對,圣人般“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啊!
前年秋天的時候,這顆月季花除了寥寥幾片搖搖欲墜綠葉外就只剩下彎彎的枝桿了,那枝干細長盤曲,隱約看到枝干上千瘡百孔,它已經(jīng)似乎是一個孤苦病弱的老人站在凜冽的寒風中,等待回歸。
記得那個秋天的一個早上,我來到后花園,似乎準備最后送它一程。
順手拾起一片剛剛落地的落葉,還是那么新鮮,一片柔弱的樹葉在毀滅面前的脆弱正是它的力與美之所在。就如鉆出路面的一葉小草,它有承受必然死亡的力量! ? ? ?
當時感覺到月季花死了,它似乎死得那么無聲無息,就同匆匆過客...... ?
盡管它死了,我還是沒舍得扔掉,經(jīng)過一個冬天里,花盆里的土已經(jīng)干裂出多條口子,硬硬的沒有一點水份...... ?
我們可能知道死亡的知識,卻從來不知道死亡的狀態(tài)——那個我們每人一生中只賦予一次體會機會的死亡,它以自然法則之業(yè)力隱沒并活躍在每天的生活中,我們?yōu)槭裁磸牟挥妹鎸λ男难塾X照之,卻只是蕩漾在描述與解釋死亡并因之導致恐懼死亡的逃避中。
可嘆的是我們花費了一生的時光開始了逃亡死亡之旅,在這段艱辛的旅程盡頭竟然還是沒有逃出死亡的魔爪。
死亡啊!你在哪里?難道你不就孕育在真實的生命中嗎?只有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生,才會領會死的涵義。 ?
當一個人知道如何從個體的貪婪、權欲、嫉妒、恐懼中解脫出來,才表明他是一個懂得生活的人,而只有一個懂得生活的人,才會從深秋的一片依然鮮綠完美的落葉中能深刻領悟到死亡的內(nèi)涵:它不是在結束的時候,而是在開始的時刻就已注定。你不是害怕真實的死亡之未知,你是因對感官價值的執(zhí)著才恐懼靠近那個把你所執(zhí)著的東西全都奪走的盡頭。 ?
真實的死亡每天都在發(fā)生,你不必拖延它,因為它一直在那兒;你也不必抗拒它,它猶如日出日落一樣平常,當你真的發(fā)現(xiàn)生活的浩瀚之大美,你就會體悟出死亡中同樣也蘊涵著極度遼遠的感覺。
? ? ? ?三,唯有對當下的所有一切終結的狀態(tài)的領會,才會真實地知道死亡中的浩瀚與俊美。 ?
轉眼間第二年春天一場小雨過后,一件不可思議的事發(fā)生了:這株苦命的月季花發(fā)滿了綠芽,而且枝條墨綠,誰也不曾想到:它竟然奇跡般地活了…… ?
不知啥原因,就在那幾天我發(fā)現(xiàn)它又開始長米蟲了。那時,鄰居老周又在說:“老赫,你趕快把它扔掉,不然會把你滿院的花都傳染上.....”
鄰居楊大哥還是熱心腸,還是把他用剩下的那瓶滅蟲藥遞給了我,“你把它勾兌一碗水,搖晃均勻后,對著月季花一噴,米蟲全死光”,老楊又同以往一樣跟我說。
我當時還是婉言謝絕了。 ? ? ?
每種生物和我們都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我們以為彼此別別獨立的,但是它們同人類一樣,都是某種更為深刻的事物的外在表現(xiàn)!我們總企圖把控著它們,其實是在限制和束縛自己;我們總是企圖在它們身上榨取更多的利益而大興殺戮,其實我們正在一步步毀滅自己。 ?
每種生物都有其自己的感受性;每種生物都有其自己的生活方式;每種生物都有其自己的意識。但是,只有人類才會狂妄地認為自己的這一切才是最優(yōu)越的。因此人類越來越失去愛心與尊貴,變得越來越遲鈍與冷漠,越來越具有破壞性!
思想里的“愛心”僅是一種解釋與描述,是自我的占有與把控,這種受理念約束的行為不是內(nèi)在的自發(fā)行為,它是一種知識的制約之結論。當你僅僅通過觀念指導自己不去傷害一個微小的生命,那不是愛,充其量是一次愛的模仿;只有當你內(nèi)心散發(fā)出的同情與憐憫時,你就會自行地不忍踩死一只螞蟻與蝸牛,更何況生滿米蟲的月季花;后一種行為才是真正的慈悲之愛吧! ?
苦命的月季花還在上演著生死輪回的悲劇......
直到昨天與北京的侄子通話,當問及那盆月季花的近況時,方知它這次真的死去了。 ?
可能是出于對那盆死去的月季花的懷念之情,我再一次把兩年前寫的一份隨筆《生死月季花》翻出來,認真地閱讀了一遍,對生死似乎又有一番新的感慨。
我不禁再次問自己:什么是死亡?死亡是一種終結嗎?還是一種超越的延續(xù)? ?
當死亡到來時,一株月季花是以無為的方式淡然處之。人類總是帶著頭腦的理念企圖達到如同一株植物般無為地死去,最終會發(fā)現(xiàn)頭腦里的思想跟自己開了個黃粱一夢的玩笑。
其實一個人的死亡意味著頭腦所知道的一切事物終結,意味著其人所有的成就、銀行里的錢、辛苦累積的財物等,都在死亡的蓋棺論定里灰飛煙滅了。 ?
這些虛幻的東西,不必等到死亡時認出它的虛妄,即使奄奄一息的時刻,一個人仍是動用自己的頭腦,通過邏輯推理出它的虛幻。頭腦里得出的虛幻絲毫擺脫不了他對死亡的恐懼。而是在一個人活著的時候,其心靈能否看到所有的曾經(jīng)或正在累積的一切——財富、名譽、地位等全部終結的狀態(tài)的虛幻。 ?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在活著的時候,倘若他能夠知道如何面對它所累積的事物的終結狀態(tài),而不是這些事物的內(nèi)容,他便懂得死亡的內(nèi)涵了。 ?
可見對死亡的領悟不在未知的天國,盡管天國被人們描述的活靈活現(xiàn)、無比的世外桃源,但仍擺脫不了對死亡的恐懼。唯有對當下的所有一切終結的狀態(tài)的領會才會真實地知道死亡中的浩瀚與俊美。 ?
昨天,那盆月季花真的死了,
我在遙遠的加拿大,一直惦記著北京家里的那盆常常奄奄一息的月季花,那盆被米蟲折磨的有點活不起的月季花給了我很多關于生與死的啟迪。可惜,如果沒聽錯的話:昨天,那盆月季花真的死了。
我默默地流下了眼淚……
僅以此文表達遠方的我對家中那盆月季花的至深懷念!
2017年07月08日,深夜于加拿大王子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