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沒有留下鳥兒的痕跡,但鳥兒已飛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泰戈爾
魅力暢想:(抬頭看天低頭看海)我100歲啦!滿頭銀發,像一朵蒲公英,滿臉皺紋,如一朵盛開的菊花。心似溫潤的玉,眼若暖暖的陽。步履蹣跚,人如清風,自在徜徉。活著真美好呀!每一分、每一秒,靜靜的挽著歲月的手,等到那一天,跳著舞,輕盈的離開……
原生家庭
抬頭看天低頭看海(以下簡稱看海):
十年有多久?十年又能做什么?每個人的答案不盡相同。對于我來說,我用了十年找到了我自己,做回了我自己。
從2004年我的第一次婚姻開始,到2014年我毫不留戀的結束了我的第三次婚姻。在十年的婚姻生活中掙扎,我的心無數次奄奄一息。在一段又一段的親密關系中我才真正看清了自己,看懂了我的原生家庭。父母互動中的不良模式,情緒上的垃圾,他們不恰當的愛給我帶來種種傷害。
婚姻是一面“鏡子”,在經歷婚姻這段親密關系的時候,成長經歷所受到的創傷,被一一呈現在眼前。和諧背后的糾纏,光鮮背后的創傷。看似完整的我,實則是個分裂的我、碎片式的我。一次次失敗的婚姻像煉爐一樣,讓我渾渾噩噩深陷泥沼。后來,我重生了。
父親14歲時,爺爺去世了。那時候叔叔不到十歲,姑姑一歲,還有一位裹小腳的奶奶。十幾歲的父親咬牙撐起了整個家庭,幫奶奶養家,照顧弟弟妹妹,后來又有了我們姐妹五個。家庭責任與擔當的壓力,導致父親既暴躁又忙碌。在我兒時的記憶中,父親天天干活不著家,隨時對我們姐妹、母親發脾氣,指揮我干活。整天陰沉著臉,只有在我考試第一名,或追著他的腳步一溜小跑的奮力推車,又或咬牙把他安排的活干完的時候,父親的臉色才稍有緩和。我從小在姐姐的屁股后面長大(模仿姐姐的行為),只記得媽媽的懷抱。這種種成長經歷,讓我只有和女人打交道的經驗,對男人有一種莫名的恐懼,上班的第一年,跟男同事對面講話還要面紅耳赤,至于找什么樣的伴侶更是沒有任何標準。
我是家里的幺女,母親四十歲才有了我。哥哥們結了婚,與嫂子們近,嫂子們與母親不和。母親年輕的時候是婆婆做主的年代,她看夠了婆婆的臉色,等自己的兒子娶了媳婦,時代變了,變成兒媳婦當家的時代,婆婆反倒看媳婦的臉色,老實巴交的母親又開始受媳婦的氣。現在想想,那時候母親和嫂子們上演了全天下的婆媳爭斗,一方面可能和嫂子們有關,另一方面自己養大的兒子,眼看著和媳婦兒近,母親心里肯定不舒服,那些表面的矛盾掩飾了內在的沖突。母親對嫂子、對哥哥的所有怨言,都無處可說。父親暴躁,愛發脾氣 ,不能體諒母親的苦處,母親有礙于家丑不可外揚,不愿意跟鄰居們講,只是在無數個夜晚,對著昏暗的燈光講給離她最近的小女兒聽。當時小小的我心里充滿了對家庭矛盾的無奈和苦惱,因為小小的我根本無力去控制局面。我充滿了對哥哥嫂嫂的憤恨。
現在站在另一高度再去看家庭矛盾和糾纏,再來看看母親的種種痛苦——是一個從脾氣暴躁的姥爺和姥姥手里成長出來的女孩的壓抑的痛苦;是嫁給一個暴躁的丈夫的女人的痛苦;又是一個眼看著兒媳婦奪去自己兩個心愛的兒子的母親的痛苦。后來兩個姐姐又相繼出嫁,我又看著母親在夜晚無奈的哭泣,感嘆兩個女兒好不容易養大,而現在一年只能見一兩面,那時候我總是陪在母親身邊,默默地傾聽,陪她流淚,陪她痛哭,陪她難過。曾天真地想,一輩子不嫁人,陪在母親身邊。
母親篤信天主教,當時為了讓母親高興,我也信仰了天主教。對母親的這種痛苦感同身受,又無力解決,動過做修女的想法,一輩子修行,不嫁人。那時候母親竟然也是支持的,不知道母親是因為對宗教的狂熱?還是潛意識里希望我一輩子忠誠于母親,不被另一個男人奪走?我不知道什么原因,也不敢跟母親正面討論自己的婚事,覺得跟母親討論這個很不好意思,也會讓母親不高興。我很想有一個方法,讓我和母親永遠不分離。這種想法影響了我的第二次婚姻。(未完待續)
蘇穎:人們在成年之后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都來自于幼年生活環境的影響和習得。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無形的、巨大的。原生家庭是指父母和未成家及未獨立生活的子女組成的家庭。這位父親的行為方式讓女兒在原生家庭的成長中對異性的認知產生了偏差,而且在成長經歷中也沒有學會如何與異性相處,這讓看海在以后的人生中遭遇了三次婚姻的失敗。在第一次婚姻中,對方一聲“寶貝兒”就能讓她為其付出所有,終生廝守。不管遭遇什么樣的境遇她都不離不棄,在婚前得知老公患了不治之癥的情況下,她依然選擇結婚,這就是典型的戀父情結。是因為幼年父愛的缺失造成認知偏差。(未完待續)
作者:抬頭看天低頭看海&蘇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