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韓國元祖國民妖精,李孝利,在退隱四年后,以40歲的年紀,復出了。復出的她,洗盡鉛華,更加的氣質出眾。
四年前,李孝利退出娛樂圈是因為結婚,在她心目中,哥哥李尚順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而她卻只有錢。結婚后的日子里,李孝利每天素顏在家,陪著老公,喝茶,彈吉他,聽音樂,閑暇之余和老公一起種田做農活,整個人忽然開始有了安心后的沉靜。
在我看來,李孝利是學會了放棄了大部分人不想放棄的生活,從浮躁的現實社會中脫離,去感受田園生活的美好,有時候我覺得李孝利的婚后生活像童話一般美好。她就像有一本書——《斷舍離》——寫的一樣。
斷舍離,斷是指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是指處理掉堆放在家里沒用的東西;離是指舍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于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斷舍離就是放下心中的執念,讓自己的靈魂成長。李孝利就是學會了斷舍離,經過四年的時間的淬煉,她身上的氣質更加的耀眼,讓人驚嘆。
現在的生活,物質很豐富,生活質量逐步高,能給人們帶來很多滿足感,這就導致了身邊的雜物越堆越多,卻怎么都丟不掉,大多數因為“舍不得”、“好可惜”;不斷地買新東西,怎么都停不了手,因為“萬一沒有……怎么生活”、“總有一天會用到”;想把屋子收拾干凈卻遲遲不肯行動,因為收拾“很麻煩”、“費時間”。越來越多的東西不停的牽絆著我們,可是在我們得到滿足之后,便是更多的空虛,焦慮。所以學會斷舍離,才會讓我們更加能體會生活之中那些平淡的幸福。
為了帶來更多的滿足感,就像是加法一樣,整個人越來越臃腫,到最后變得寸步難行,這時候就應該學會減法,斷舍離一樣的減法,做減法比加法更能讓靈魂成長。減法會把不必要的東西割離開來,卸下身上的不必要的擔子,減少一些自我限制和羈絆,減少過度追求物質和精神享受,這樣更能讓自己變得從容淡定,讓整個人輕裝上陣,更能保持生命的活力和張力。
《道德經》有一段話“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真正的智者不會追求過度的享受,只會適當怡情,去除心中迷心亂性的根源,才能獲得長久的平安喜樂。智者的選擇就是學會斷舍離,學會放下心中的執念,才能參破生活的真諦。
握緊雙手你什么都沒有,張開雙手就會擁有整個世界。大道至簡。學會斷舍離,就如同輕裝上陣必會比負重前行要輕松得多一樣,該放下就放下,該舍棄就舍棄,才能贏得“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的詩意人生。將環境清空,將雜念清空,過簡單清爽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適的人生,沒有這個更讓人向往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