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愛吃燒烤,特別是路邊的。盡管它極其不健康,極其不衛生,極其不優雅,但極其能帶給我快樂,是戒不掉的愛。我就愛煙熏火燎地看著串兒從生到熟的燒烤過程,就愛手持小木棍左右晃動地吃肉,就愛三五好友坐在路邊不用筷子的聚餐。
每次深夜饑腸轆轆時,我都會首選去吃燒烤。而且只去一家資深老店,那就是從我上高中就駐扎在我母校一中旁邊的“老李燒烤”。
第一次去是上高二那會,一個寒冷的冬夜。一群朋友電話說一起吃夜宵吧,我問是什么地方,她說就在一中大門旁邊出來就能看見,心想那么近我怎么之前沒看到,追問店名,朋友說沒有店名只有煙霧,去了就能看見,街頭感十足。
一頭霧水地抵達一中南大門,果然放眼就能望見煙霧繚繞。走近一看,原來只有一位骨瘦如柴的大叔和一個燒烤架子,還有里外張羅、拿著個小本子記菜單的微胖阿姨,小小的一間黑乎乎的店面門口擺著幾張小桌椅,落座十幾個俊男美女,正在這大冷天的夜里坐在小板凳上圍著一張小桌子一串串地吃著烤雞翅、魷魚。
那場面實在太震撼了,在當時算是人流量最多的城南路邊,在高雅的服裝店,包包店旁,享受著這種開放式毫無束縛的遠古時代燒烤樂趣,午夜的寒風,一群不畏嚴寒的吃貨,構成了這城南路獨特的街頭風景,一時間激起了我強烈的參與感?!鞍⒁蹋乙?0串雞翅、15串羊肉串、20串黃瓜”只聽見阿姨不耐煩地沖我說:“我們這自己去冰柜里拿,里面有的就有,沒有的就是賣完了”明顯聽出我是一個新客,也沒有啥歡迎的意思,旁邊桌的顧客也抬頭看了看我,估計心想這都不知道?!芭?,好吧”。我默默的拿著個盤子和夾子,走到冰柜前一看,心想這也太牛了吧,還限量,我要的幾乎都沒了,就剩幾串雞翅,全掃走。放大叔旁邊的架子上,挨著一個個裝滿串兒的盤子放,原來都被提早來的拿走了,一看還有一排串兒等著烤呢。
老實地找個地方坐下,用羽絨服使勁裹了裹來抵擋夜里的寒風,真是很冷的就餐環境啊,可是居然還有這么人絡繹不絕的來。等了好半天,怎么還沒烤好,我都有點不耐煩了,正念叨著,傳說中的烤雞翅終于端上來了。金黃金黃的色澤,即使在這昏暗的路燈照射下還是能感覺得到它的香嫩,烤后散發著濃濃的“當孜然愛上雞翅”的自然香氣。當第一口雞翅入我嘴時,我就知道以后離不開它了,這必定成為我今后的指定夜宵了。
大叔這家燒烤店剛開始是沒有名字的,大家都稱呼一中旁邊的燒烤,后來估計是后知后覺要取個名字,于是便有了店名叫“老李燒烤”。老李是個不畏權貴的人,嚴格遵守先來后到的規則,不管你加錢還是恐嚇,大叔只是很淡然地燒烤著,無視你催促。去的次數多了,和大叔建立了友好的關系,可以提前預約肉品,幫我們庫存著,免得太晚去都沒肉了。后來我又把老李燒烤推薦給了好多朋友,只要去過了都稱贊口味好,大叔真不缺客源,甚至人多,他反而忙不過來。
上了大學后,有一段時間聽說縣城整治露天燒烤,尤其是重要路段的煙熏火燎,老李停工蟄伏了好久。那段時間大學回來總為吃不到老李燒烤而感到淡淡的失落。但是我一直堅信他一定會重出江湖的,燒烤界的創奇人物不是這么容易就銷聲匿跡。果不其然,經過大半年的休整,老李重出江湖了。
在群里得知老李重新開業了,地點不變,店面重新整頓,搬進室內無煙燒烤,再不用擔心邊吃烤串邊吐煙了。收到消息后,我和朋友們奔走相告,連夜趕去捧場!像是去會見很久沒見好不容易回來的朋友一樣。還是那個味,還是大叔忙碌的瘦弱身影,阿姨比以前瘦了點,臉上多了些許笑容,這一切都因為太熟悉,而感到那么開心。
如今這么多年了,我最愛的燒烤還是老李,這專注燒烤10年的夫婦,他們堅持、隨遇而安、不因自己變強了,就野心勃勃,對他們來說賺不賺錢早已不是每天最大的快樂,這么多年要說賺錢他們早賺了一大把,甚至可以在縣城其他地方多開分店,請幾個師傅,不再親力親為,從此翹腳收錢,多好啊。但是他們沒有,堅持每天親力親為去市場買肉,回來與阿姨一串一串的串肉,準備好食材,等待天黑,滿足著夜晚需要他們存在的吃貨們。這份真誠經過時間的磨練,變成了與顧客之間朋友似的情誼。
當一種美食已經不是單獨靠味覺吸引你是,你與它的關聯才真的叫分不開。吹著晚風,有肉有朋友,還有一份深夜美食的記憶。吃的最開心的不是一定要去高級餐廳,不是吃前把每盤菜都拍的美美的,不用自拍出心滿意足的表情。而是,想吃什么有的吃,想吃什么有人陪你吃,邊吃邊笑,大餐也好,路邊攤也好,都能吃很久很久,而且不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