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在一家青年公寓工作,有點像傳統的“中介”。每天的工作任務就是帶人看房子,然后說服對方租下來,只不過沒有所謂的中介費,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此外,就是還要長期和這群房客打交道,俗稱“管家”,房子任何問題都可以問他。
他說他更像個老媽子。有時候還會充當保潔阿姨、男朋友、快遞員、外賣員、維修工、免費24小時在線聊天工具、隨叫隨到的牌友、游戲開黑.......他告訴我,有個房客給他備注“遙控器”。
因為他的工作時間基本上在下午和晚上,集中在周末,所以平時工作日有急事會托他幫忙。免不了欠個人情,請客吃飯。他這人很健談,很會講故事,怪不得和租客的關系都那么好,所以有時候也會和我講一些租客的故事。
1.不差錢的A同學
A同學是個大三的學生,就在小區附近的學校讀書。A小姐家里聽說超級有錢,貌似父親經營著好幾家4S店。所以說A小姐根本不差錢。A小姐為什么出來租房,朋友不清楚。但是A小姐選擇的是合作,她甚至不關系隔壁住的是誰。不差錢的A小姐為什么不租單身公寓這讓朋友很詫異。不過,A小姐租房家里人并不知曉。
A小姐平時很高冷,朋友在她朋友圈給她點贊評論她從來不回,但是遇到問題總是第一個找到他。比如說A小姐失戀了。朋友甚至沒見過她口中這個男朋友的照片,并且,他也從未在出租屋見到過。A小姐很傷心,聽了緣由后朋友更納悶了,明明是A小姐提的分手。A小姐的男朋友在國外,A小姐沒什么大的追求和理想,她只想安安靜靜的在國內讀個書然后走入她的婚姻殿堂。可她的白馬王子吃慣了國外的草似乎不太想家了。A小姐一氣之下就要分手。朋友幫她把扔了一地的各種“前男友”的東西打包好帶下來了樓。然后A小姐就失蹤了,后來曉得A小姐回了學校,并沒有通知我這位朋友,她未到期的房租和押金也不了了之。
2.情侶的柴米油鹽
這對情侶是讓朋友頭疼的客戶,當初陪著這對情侶前前后后看了不下七八處房子,結果要付錢了卻不要了,結果一個星期后又聯系說要租房子。
小情侶都是剛畢業,恰好找的同一家工作,兩個人想租一套單身公寓,但是剛畢業覺得太貴,合租又不愿意人太多,總歸最后給找了一套三室,主臥帶著衛生間的房子。兩個人選擇按季付款,一個月1800。另外兩間的房客都是女生,因為是情侶,倒也沒有反對。這對情侶很快就把整個廚房占了大半,每天搗鼓著自己做飯,但據朋友親身體驗,很難下咽。看得出兩個人家庭條件都很一般,朋友回訪這些客戶時,總會帶些水果之類上門。小情侶的生活越來越像樣子,窗臺上養了幾盆多肉,做菜的手藝也越來越好。
半年后,男生搬走了,聽說兩個人分手了,原因不清楚,廚房空出了一塊地方。
3.偷偷養一只貓
公寓是不允許養寵物的,因為是合租房,有的房客比較介意,會影響房子出租。但是房客B還是吧她的貓偷偷帶了進來。朋友很為難,B是個小姑娘,言辭懇切,看到其他房客沒什么意見也就默許了。之后朋友就成了B的私家保姆,B經常會忘帶鑰匙,家里沒人會給朋友打電話,回家請假也會請朋友照看貓。朋友每次上門都要幫她把垃圾帶下去。朋友盡心盡力,B知恩圖報,也給朋友介紹了幾個租客。
4.體驗生活的作家
朋友經常和我吹噓他有一個作家朋友。這個作家我就不說是誰了。他在朋友這兒租了三個月,青年作家,說是為了體驗生活。朋友問他能否把他寫進他的書里,作家答應給他個路人甲的角色,朋友說要有臺詞的,作家說好。作家經常一天都不出門,白天通常在睡覺。這真是太符號作家的形象了,朋友感概。朋友經常會給他取快遞,外賣,偶爾也會充當導游。作家走了有半年,一天他收到一個快遞,里面是一本書,折起來了一頁,里面真有他的名字,是個伙計,臺詞確實有一句“客觀,慢走”。
5.文藝大叔
這個租客很特別,第一年紀很大,按理說青年公寓一般不租給年紀大的人,原因很多,但是對于素質較高的租客可以適當放寬條件。這位大叔就是。大叔估計四十多了,瘦瘦高高的,喜歡種些花花草草。陽臺上一年四季都能看見花開,房間里其他租客都喜歡他。大叔還喜歡做飯,喜歡聽流行音樂,喜歡喝酒和玩游戲,年輕人喜歡的他都喜歡,甚至玩的更好。房客都成了他的崇拜者。
朋友后來曉得大叔是上過專科的,那個時候專科也是不多的,但是因農村戶口,家庭成分不好,畢業竟連個工作都沒有,而且學的學科很超前,是廣電工程方面的,結果最后給人打工修家電。后來結婚家里有了三四個孩子,壓力大這才出來打工,卻因為沒文憑,年紀大,專業技術又落后了,沒個好工作,但大叔還在努力,報班學習考證。省錢租合租房,照顧家庭。大叔很享受這樣的生活,現實沒有磨滅他對生活的熱愛。大叔果然很年輕。
6.黑社會老大
這位老大一直自稱是xx街的扛把子。三十來歲,半身都是紋身。他是強租的,沒人敢反對。公司把這個租客分給朋友,就是把包袱甩給他。因為老大三個月沒交房租了。朋友不敢上門要錢,只能一遍遍打電話,老大不能因為這點錢丟了面子,一面應承著說給,一面繼續拖欠。朋友圈倒是一直更新,時常看見在朋友圈裸著上半身喝酒唱歌的照片,配上一桌子空酒瓶和一群紋著紋身的社會青年。就在朋友以為無果,公司也打算放棄的時候,這位老大在朋友圈發了一張他女兒的照片,四五歲的樣子,照片里看,是他女兒過生日。朋友沒提還款,只是評論了一條祝福。第二天,老大打了一個月房租過來,說剩下的再等一周。
朋友說他租房子那么久,有過很多很感動的事情,很多房客換工作了租房子還是找他有人離開了兜兜轉轉又回到這個城市唯一還有聯系的只有他。但是也有寒心的地方,有的人曾經很熱情,但是退了房后卻刪了他微信拉黑了朋友圈。朋友的朋友圈都是分組的,他從不會把廣告發給這些客戶。他不明白為什么這些人要這么做,哪怕曾經這些人在這個城市,第一個朋友就是他,或許這些人從沒把我這朋友當成一個朋友。或是,想給過去一個了斷吧,我這樣勸解。
每當深夜我坐地鐵回家時,地鐵上滿是一樣年輕的面孔,大多沉默地看著手機,然后在各個站下車,進入一個個小區,打開一扇扇門,進入一個個陌生又熟悉的房間。他們大多不是本地人,我也不是。房子是租來的,生活是自己的。城市那么大,理想就顯得渺小。機場車站每天都有人來有人走,來的人目的大多一樣,走的人心事卻各不相同。城市異鄉人,家中沒有亮著等你歸去的燈,路上可別迷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