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僅是可以一起玩鬧、相互陪伴的閨蜜,也是可以一起成長、相互督促的摯友。借由前兩天那篇不足掛齒的小文章,與你分享一點點我近來的感觸,也僅僅是代表我個人見解。
在我的內心,最欣喜的事情之一,大概就是,數年之后的故友相見相聊,對方對我說“你真沒變”,這一方面意味著我似乎并未隨波逐流,很好,可另一面,也意味著我對自我的自我滿意,沒有變壞,也不一定變好,只是沒有驚喜罷了。
我們對于任何價值的認同感,終歸來源于對真理的追求。世間任何的真理都是相對的概念,當然,這份堅守,也是相對的。
堅守的對面,可不只是隨波逐流,它還可能是刮目相看。變有許多種,不變也是。只是不要用模式感的生活和思考方式,固化了我們感知里里外外世界的觸角。
有的人熱愛旅行,因為會看到不同的風景,但旅行不只是為了看風景,還有更重要的;我們學著改變,終究是為了像小樹成材一樣,不斷修正,成為更好的自己,所以改變也并不是目的。
能夠走出自己舒適圈的人不多,脫離熟悉的環境,不斷修正自我認可一成不變的思維、行為、價值觀、世界觀,這需要勇氣,那種可以打碎自己又重新塑造打磨歷練的勇氣。就像我們創作泥塑,不斷不斷的拆開組合雕琢再拆開組合雕琢,最后成為了我們滿意的作品。
很多時候不是一句話、一件事的發生就能令人真的懂得一個道理。我們都是懂得這么多道理,但依舊無可避免做很多錯事。
固定不等于堅定,變動也可能意味著更好,關鍵不是“變與不變”此刻的表現,而是它們未來會帶我們去向哪里??赡苁歉佑顾??也可能是更加脫俗?
不知道,內心足夠強大的話,應該會變得更好吧;而如果對變化的世界沒有足夠的信心和定力,不變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我們希望自己能一直活得像個孩子,而保持童真最重要的,就是對美妙世界的好奇心。去探索未知,發現驚奇,去閱讀,去經歷,去追求那些讓我們生命更加廣闊的際遇。
人生來需要被規矩矯正,慢慢成長為內心筆直的人。而當我們成人,我們又需要學會卸下那些束縛,這也許就是生命的平衡。規矩已在心,又何須捆綁手腳來成全自己。
任何的絕對,都是相對,沒有什么是真正絕對的。我們誠實,卻也說過善意的謊言;我們負責,卻也做過不負責的蠢事;我們忠貞,不是也保證不了從一而終嗎。
親愛的,我們這一生唯一不可選的,只有生老病死和血緣親人,這是命。其他人其他事,全部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朋友、愛人、伙伴、傷害、挫折、歡樂、心安、理想、興趣…這是運。這就是命運。
如果再問我,多年之后,與故友重逢,更理想的樣子?;蛟S不再是“沒變的自己”,而是“更好的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