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不是恬淡的文藝 而是生活的步步為營


說來慚愧,這是我讀石田衣良的第一本書。

或許是“池袋西口公園”系列太過知名;更或許在島國,你若是個暢銷書作家,沒有推理和兇殺案的鋪陳,總是說不過去的。以至于,剛看書名時,我本以為是個關于“文藝”的謀殺故事。

兩天的時間,自己便把書看完了。

每次在上下班的路上,那個嘈雜的環境中,讀著讀著就安靜下來了。感染自己的,更多的不是情節的起伏,而是敘述時的情景。

這種感覺談不上“喜歡”和“不喜歡”吧!只是覺得自然而然地讀完了。

我覺得這是一本特別適合排成話劇的書。

就這么簡單的幾個場景——家,主人公朋友圈聚會的場所,談出版的咖啡館、書店,以及和相親對象約會的店家……

就這么簡單的幾個人物:內斂的小說家青田耕平,簡單卻堅韌,不過真有些死板了!平心而論,只能算是個僅能“遠觀”但難以走近的人。相比父親青田,小池的成熟、懂事,或是源于從小母親“離世”的人生變故。小池對親人的體貼,特別是對父親的,讀來卻有一絲傷感。好在形形色色圍繞父子兩人的配角們,都是善良的。他們不約而同,滿含著微笑,見證“父與子”的成長。無論是青田耕平的責編,還是亡妻的父母;無論是與青田耕平走近的書店職員,還是善解人意的店家招待……似乎所有人都在等著小說家,一字一頓地把那本該獲獎卻十年來始終沒成功的作品寫出。

所有的點滴,溫婉、直白,讓人覺得看上去很假,可細細想來,卻覺得一點都不做作。

讀完后,讓人笑笑說,生活還是會有陽光的,生活還是充盈希望的。

以至于,一瞬間,讓人忘了——“孤獨”對小說家青田耕平來說,到底貼切不貼切?

“讀字”在這個多媒體橫行的時間截點里,日益蕭條。即使是面對已經出了好幾本書的小說家而言,很多表面對他的驚嘆、贊美,卻真是“鏡花水月”,只能假意看看的,深究起來,落寞得不行。

青田耕平人到中年,在身邊卻少了很多能讓自己愉悅起來的元素——妻子早逝、寫不出暢銷作品、獨自帶著孩子成長……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每每落筆,總覺得不夠完美,始終找不到新的值得書寫的東西。但面對生活,卻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提筆。

是啊,這就是職業小說家。

很多人積累了一輩子的才華,才最后落下筆,成了一部書。他們卻早就將自己的生活,掏空得干干凈凈。但不落筆成鉛字,生活又何以為繼呢?

小池說,不希望父親再寫自己的故事了,卻仍舊希望父親能拿直本獎。當然不想邪惡地將“獎項”和“一輩子就能賺兩億日元”相關聯”。可同樣,這些都是生活。

如果在小說中沒有同是作家朋友作品的推動,或許在修改《空椅子》的青田耕平,便無法突破自己,也無法第一次入圍獎項,更不要提及《父與子》的最終奪魁。

這是職業,是動容,卻又無可奈何、殘酷至極。

現實生活中,我不認識什么知名的小說家,卻有群碼字的朋友在身邊縈繞。論起這兩者的相似性,大概“碼”這個動作是有異曲同工的味道。只是很少有人會把碼字的朋友,貼上“孤獨”的標簽。因為碼字的人,是可以不用動腦,甚至簡簡單單地涂鴉上幾筆了事。

不用經歷生活,更不用經歷不同的人生。

為此,我在想——

這書名上“孤獨”一詞,算不算致敬呢?這情結里“身邊人善待青田耕平”的設定,算不算致敬呢?

即使沒有直木獎,本或許,小說家的生活全然算不上孤獨——有太多他愛的和愛他的人。

當然這筆觸下的東西、唏噓以及最后個確切的答案,大概依舊要在很久之后方能有,因為如同青田耕平亡妻的死因一樣,只在不經意間才明白那困擾心頭許久的意義。

只是。我忽然明白,“青田耕平的成功”該是作者設計上的水到渠成,它不需要太多的波瀾起伏、曲折迷離、惡人相阻。

畢竟,我們不該忘記,十年的堅持本身,就必然是“孤獨”的。

孤獨的不是小說家,而是“寫小說”。這本身就足以讓人致敬。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清晨開會接到新任務,撰寫三天后長沙分公司科教部崗位職責及流程標準落實實施動員大會方案。 每個職場新人貌似都逃不開P...
    和黑與您閱讀 315評論 0 0
  • 近日深圳羅姓父親為得白血病的女兒“買文”,轟動微信朋友圈,對眾網友的愛心我十分讚歎。同樣作為父親的我,也非常憐惜這...
    丁子然閱讀 609評論 0 1
  • 本集匿名投票榮譽榜 詩魁:高十一妹,作品《七律 忙》 副魁:展我一天星,作品《七律 寄奔忙的北漂》 1.七律 暮秋...
    霙愔閱讀 761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