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
(他在芝加哥大學執教(1930-1952)時,于1946年幫助策劃了“名著計劃”,1952年起任哲學研究所所長。是西方世界偉大名著項目的發起人。)
作者:查爾斯·范多倫
(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編輯《大英百科全書》,一方面將《如何閱讀一本書》1940年初版內容大幅度增補改寫。因此,1970年新版《如何閱讀一本書》由兩個人共同署名。查爾斯范多倫是"How To Read A Book"(《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作者之一 。合作著寫這本書的原因:在過去八年,與艾德勒共同密切合作主持過許多經典著作的討論會,由于這些經驗,獲得了許多新觀點來重寫《如何閱讀一本書》。在書中范多倫有很多建設性的批評和指導。最為人知的是1969年由大英百科全書出版公司出版的二十冊《美國編年史》(Annals of America))
為什么會想到閱讀這本書,初次拿到手大概是10年前,翻閱了一遍,覺得著實枯燥乏味,于是便擱淺了這個想法,P20.現代的媒體正以壓倒性的泛濫資訊阻礙了我們的理解力。于是又從書架上拿出這本書來仔細閱讀
實用的書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提供一種或多種方法,頗有種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意味。
(p76.一本實用的書會很快就顯露它的特質,因為它經常會出現"應該" 和"應當"、"好"和"壞"、"結果"和"意義"之類的字眼。實用書所用到的 典型陳述,是某件事應該做完(或做到) ;這樣做(或制造)某個東西是對 的;這樣做會比那樣做的結果好;這樣選擇要比那樣好,等等。相反的, 理論型的作品卻常常說"是",沒有"應該"或"應當"之類的字眼。那是 在表示某件事是真實的,這些就是事實,不會說怎樣換一個樣子更好,或者按照這個方法會讓事情變得更好等等。)
我們可以給自己設立閱讀的目標:P22.為了獲得資訊而讀 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
作者觀點:閱讀分為4個層次
(P30.閱讀的層次是漸進的。)
第1層次:基礎閱讀
閱讀的基本藝術,接受基礎的閱讀訓練,在得初步的閱讀技巧。通常是在小學時完成的。完成基礎閱讀,可以了解“這個句子在說什么”
【關于基礎閱讀】
1.閱讀準備階段=幼兒園或學前教育
2.?認字=一年級
3.?字匯增長對課文的運用=四年級
4.?成熟的閱讀者=8-10年級的讀寫能力
第2層次:檢視閱讀
強調時間(系統化略讀)完成檢視閱讀,就可以知道作者的核心觀點“這本書在談什么”
第3層次:分析閱讀
而分析閱讀就成了深度閱讀,它的主要目標就是“追求理解”通過作者的觀點,了解,進而認可或不認可。進而可以有新的啟發(關于積極的關于消極的),同時產生新的認知。咀嚼和消化一本書
第4層次:主題閱讀
最復雜也最系統化
文章摘錄-作者觀點
P62.為了要忘掉這些單一的動作,一開始你必須先分別學會每一個單一的動作。-----(第五章? 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P71.列在一本書前面那些章節的標題,可以進一步放大書名的意義。
p82.你必須能用幾句話,告訴你自己,或別人,這整本書在說的是什么。
找關鍵詞、看定義、找論述、
P180.實際的問題卻只能靠行動來解決
閱讀準備的4個階段
0-7歲:閱讀準備階段(reading readiness)
身體方面的準備,包括良好的視力與昕力。
智力方面的準備是要有起碼的認知能力,以便孩子能吸收與記住一個字,與組成這個字的字母。
語言上的準備包括口齒清晰,能說出一些正確的句
個人的準備,則包括能與其他孩童一起學習的能力保持注意力.服從
第二階段:認字
孩子會學習讀」些簡單的讀物。至少在美國,閱讀的開始 些看圖識字。第一年結束時,基本 會認識三百到四百個 字。這個時期會介紹一些基本的技巧,像字句的使用,詞句的含意,字 句的發音等等。這個階段要結束時,小學生應該就能自己閱讀簡單的 書,而且很喜歡閱讀了。
第三階段:快速建立字匯的能力
所用的方法是從上下文所提供的線索,"揭發"不熟悉的字眼。除此之外,孩子在這個階段會學會不同目標與不同領域的閱讀法,像科學、社會學、語言藝術等等。他們學習到除了在學校之外,閱讀還是一項可以自己來做的事 們可以因為好玩、滿足好奇心,或只是要"擴大視野"而閱讀。
第四階段
征是精練與增進前面所學的技巧。最重要的是,學生開始能消化他的閱讀經驗←一→從一本書所提出來的一個觀 點轉化到另一個觀點,在同一個主題上,對不同的作者所提出來的觀點作比較。這是閱讀的成熟階段,應該是-個青少年就該達到的境界,也 是終其一生都該持續下去的。
導致失敗的原因:
過分強調閱讀的準備階段,過分注重教導孩子初步閱讀的方法,往往意味著其他更高層次的閱讀可能遭到忽視
閱讀的幾種方法
第1層次:基礎閱讀的方法
第2層次:檢視閱讀的方法(有限的時間)【對接下來的層次的重要性】
?速讀的問題就出在理解力上
方法1 略讀法
( 1 )先看書名頁,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2) 研究目錄頁
(3) 如果書中附有索引,也要檢閱-下
(4)如果那是本包著書衣的新書,不妨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
(5)開始 挑幾個看來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
(6) 最后一步,把書打開來,東翻翻西翻翻,念個-兩段,有時候連 續讀幾頁,但不要太多。
方法2 粗淺的閱讀
頭一次面對-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庵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第3層次:分析閱讀的方法(論說性或非小說類)
方法3?4個問題的方法
( 1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么
(2) 作者細部說了什么,怎么說的?
(3) 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4) 這本書跟你有什么關系?
分析閱讀的第一階段:
運用分析閱讀的規則(整本書談的是什么?)
規則1:依照書本的種類與主題做分類
規則2:用最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些什么(前言+書名)
規則3:將書中重要篇章列舉出來,說明它們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架構。
③內容大綱排列如下:(1)作者 將全書分成五個部分,第一部分談的是什么,第二部分談的是什么,第三部分談的是別的事,第四部分則是另外的觀點,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
(2) 第一個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三個段落,第一段落 X,第二段落Y,第三段落Z
(3) 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階段,作者有四個重點,第一個重點A ,第二個重點B,第三個重點C,第四個重點D
規則4:找出作者要問(解決)的問題
將問題整合出順序主要的 次要的
分析閱讀的第二階段:
規則5:找出重要單字, 透過它們與作者達成共識。
規則6:找重要句子&找主旨句
規則7:與各種論述有關,重新架構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張
規則8: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未解決的。在未解決的問題中,確定哪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當你對作者的觀點抱有懷疑態度的時候,千萬不要有其他的想法,畢竟P123.懷疑是智慧的開始------(第九章? 判斷作者的主旨)
分析閱讀的第三階段:
第4層次:主題閱讀的方法
一、觀察研究范圍:主題閱讀的準備階段
(1)針對你要研究的主題,設計一份試驗性的書目。你可以參 考圖書館目錄、專家的建議與書中的書目索引
(2) 瀏覽這份書目上所有的書,確定哪些與你的主題相關,并就你的主題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二、主題閱讀:閱讀所有第一階段收集到的書籍
(1)瀏覽所有在第一階段被認定與你主題相關的書,找出最相關的章節
(2) 根據主題創造出一套中立的詞匯,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無論作者是否實際用到這些詞匯,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絕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這套詞匯來詮釋
(3) 建立一個中立的主旨,列出一連串的問題 無論作者是否明白談過這些問題,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數的作者都要能解讀為針對這些問題提供了他們的回答
(4) 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議題。然后將作者針對各個問題的不同意見整理陳列在各個議題之旁。你要記住,各個作者之間或之中,不見得一定存在著某個議題。有時候,你需要針對一些不是作者主要關心范圍的事情,把他的觀點解讀,才能建構出這種議題
(5) 分析這些討論。這得把問題和議題按順序排列,以求突顯主題。比較有共通性的議題,要放在比較沒有共通性的議 題之前。各個議題之間的關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來。
注意:理想上,要一直保持對話式的疏離與客觀。要做到這一點,每當你要解讀某個作家對一個議題的觀點時,必須從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話來并列。
三種做筆記的方法
1.結構筆記法:
用處:檢視閱讀時寫下來,分析閱讀時去查找
地點(目錄頁/書名頁)
第一,這是什么樣的一本書?
第二,整本書在談的是什么?
第三,作者是借著怎樣的整體架構,來發展他的觀點或陳述他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2.概念筆記法:
用處:主題閱讀
書中空白處所記下的頁碼不只是本書的頁碼,也會有其他幾本書的頁碼。
3.辯證筆記法:
針對一場討論情境的筆記用一張紙記錄,從多本書里摘要出來的,再用上概念的結構(單一的主題),把所有相關的陳述和疑問順序列出來
筆記的建議
( 1 )畫底線一一在主要的重點,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
(2 )在畫底線處的欄外再加畫一道錢一一把你已經畫線的部分再強調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嗣底線太挺了,便在這一整段外加上一個記號
(3 )在空白處做星號或真他符號一一要慎用,只用來強調書中十來個最重要的聲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將做過這樣記號的地方每頁折一個角,或是夾一張書簽。這樣你隨時從書架上拿起這本書,打開你做記號的地方,就能喚醒你的記憶
(4 )在空白處編號一一-作者的某個論點發展出一連串的重要陳述時,可以做順序編號
(5) 在空白處記下其他的頁碼一一強調作者在書中其他部分也有過同樣的論點,或相關的要點,或是與此處觀點不同的地方。這樣做能讓散布全書的想法統一集中起來。許多讀者會這樣的記號,表示比較或參照的意思
(6)將關鍵字或旬子圃出來這跟畫底線是同樣的功能
(7) 在書頁的空白處做筆記在閱讀某一章節時,你可能會有些問題(或答案) ,在空白處記下來,這樣可以幫你回想起你的問題或答案。你也可以將復雜的論點簡化說明在書頁的空白處。或是記下全書所有主要論點的發展順序。書中最后一頁可以用來作為個人的索引將作者的主要觀點依序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