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桃之夭夭大白菜
上學時,記得在哪篇課文里看到一句諺語,原文是IT'S BETTER LATER THAN NEVER。
直譯過來的意思就是,遲到總比不到好。
文藝點說,就是亡羊補牢,猶未晚也。
經常聽人嘆息,現在才開始做這個學那個,太晚了。
放在以前我可能也會這么想,但,現在我不這么認為。
我30歲,從零開始學鋼琴,不晚。
不僅不識五線譜,就連簡譜里的哆來咪發索都分不清,但這一點兒也不妨礙我的學習熱情。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最害怕上音樂課,永遠記得那個燙著一頭大波浪的漂亮女老師,每次上課前都會讓幾名力氣最大的男生把她的木制腳踏鋼琴從三樓的琴房搬到一樓教室,然后教我們“1”要唱“哆”,“2”要唱“來”,而我那時候只顧著看她的大波浪卷發,聽不進去講課的內容。
女老師對我的屢次發呆走神忍無可忍,點名讓我站起來唱剛教過的歌,可我一句也不會。真的,在她的一頓奚落之后,我是站著上完了那堂哄笑的音樂課,并且在下課時含著眼淚唱完了整首不成調的《社會主義好》。從此以后對音樂課留下陰影,害怕老師再次單獨把我拎出來,讓我清唱《社會主義好》或者別的什么曲子,也不知道是不是音樂細胞欠缺的原因,直到現在我也無法把12345順利轉換成哆來咪發索唱出來。
本來以為這輩子都和鋼琴,和音樂無緣,但,在我30歲的時候,我的女兒一本正經的對我說,她想學鋼琴。
我問她是不是確定要學,她說是。
學鋼琴跟別的早教課程不一樣,我沒法把孩子扔給老師,然后自己坐在教室外一邊翻手機一邊等下課。兒童學琴需要陪練,至少家長要懂得欣賞,可我是個音樂白癡,根本也聽不出來哪個音彈對還是彈錯了,這對于啟蒙的孩子,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于是我們倆就鄭重其事的約定好,一起學,誰也不許放棄。
在第一次觸摸到真正的88鍵鋼琴的時候,我和小家伙一樣為按下去黑鍵白鍵都能發出聲音而欣喜若狂。還有,我是第一次知道了鋼琴分為立式鋼琴、小型立式鋼琴,和演奏用的三角鋼琴。這種沾沾自喜的興奮只持續了半個小時,就轉化為陌生的緊張感,因為真正開始一門全新的課程,不是光有三分鐘熱度就可以的。
轉眼間,一個月過去了,女兒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指法,能夠熟練彈奏簡單的十幾首小曲子了,而我,也經常在她練習的空檔自己親自練一練那些小曲子。
練著練著我發現,原來要準確記憶哆來咪發索并沒有原來那么難。只要放手去做,就一定有收獲。而且我通過陪著孩子上啟蒙課,慢慢的自己也有了一點自學能力,從此看五線譜不再是天書,甚至我覺得我的音樂人生從此像開掛了一樣飛速前進。
這樣的奇跡發生在我身上,除了鋼琴還有碼字。
雖然最早開始提筆寫點東西,起源于我十三四歲的時候,那個年代的少女情竇初開,愛美之心也剛剛萌芽,卻又被沉重的學業負擔壓得喘不過來氣,就在作文里抒發一下情感。
后來工作了,當媽了,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胸膛里總有那么一些想要宣泄的感慨,就把它們寫了出來。
讀書,育兒,工作,碼字,一樣也不能少。
當我逐漸把惡意刷屏的代購和點贊清理掉的時候,朋友圈輕松了許多。 我開始進入一個全部都是原創作者的群的時候,發現里面活躍的大多是現如今的網絡作家,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90后以及95后。他們很多都在十七八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寫作、出書。他們的閱讀量,知識面的廣度和深度,還有說話的分寸以及交談的方式,讓我這個多吃了幾年咸鹽的人無地自容,跟他們比起來,我應該是這里面最老的一個文藝女青年,OH,不,女中年了吧!
可是轉念一想,英雄不問出處,學習不分歲數。能夠和比我年輕的小伙伴們一起學習相互取經,于我而言,也是很大的幸運。
我就這樣斷斷續續的寫啊寫啊,從那些無病呻吟的青春的虱子,一直寫到了青春的尾巴。從偶爾文思泉涌挑燈夜戰的夜晚,到現在每天500字的堅持,從十幾年前給多家報刊雜志寫信投稿,到現在簡便快捷的郵件往來,不敢夸口自己在寫作上有什么成就,只是偶爾回過頭看看寫過的文字,那些不同年代的心路歷程,攢起來竟有幾十萬字了。
除了不放棄,更有不懈努力。
其實沒有太多專門用來寫作的時間,每一個排隊等紅燈的發呆時刻,炒菜或洗衣服的點滴瞬間,都可以用來構思和打腹稿。而不能坐到電腦前打字的時候,我還可以用手機來工作,利用語音打字軟件來記錄下當時的靈感片段。
維克多·弗蘭克說,當一個人努力做一件事,或真心關愛一個人時,幸福便悄悄來臨了。
而努力本身,也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回報。
一個把努力當執念的人,必然是注重內在兼修的。除了內在美,良好的外表也能給他人留下深刻印象。
不同于二十歲的張揚,濃郁的青春氣息讓人沉醉,就算裹著塊兒抹布,都是美麗的。
站在三十歲的路口,穿黑色被人說保守,穿粉色被人說扮嫩。
經歷過生孩子,奶孩子的過程,以及長達半年的產后抑郁,在穿衣打扮上,我忽然有了頓悟,并且就像浴血的鳳凰得到重生。
忽然開竅一般,找準了自己穿衣搭配的定位。熒光色,黑絲襪,以及卡通大睡袍那些都屬于過往,只有精致的,合身的衣裙才能為我增光添彩。
不管是背上名牌包還是挎個菜籃子,它們都只能為我所用,而不是成為負累。
一個人只有不再被這些外在的東西所牽絆與束縛的時候,她才不會成為生活的奴隸,而是主宰。
三十歲,眼尾開始長出第一根以及第二根皺紋,最好的保養品不是玻尿酸或熱瑪吉,而是露出牙齦的開心笑容,以及充足的睡眠。
當一個人的面相看起來和她的實際年齡相符時,說明她的心態已經老了。
而當一個人無論面對順境逆境,都能坦然接受的時候,我有理由相信,他看起來一定還是很年輕。
我由衷地理解了伍迪艾倫的話:“曾經我白發蒼蒼,如今我風華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