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原打算周一至周五進行日更計劃的,五天的選題都已經確定。然而寫到第二天的時候就發現,我的大腦仿佛被掏空,寫不下去了。
堅持寫字5個月,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
這是哪一天呢?這是腦子里全是流水賬,碼下字之后自己都不忍直視的一天。這感覺就好比面對一位裸體的美女,有一天我卻突然硬不起來。
然而好消息是,我對此早有準備:我的大腦內存本來就不大,頻繁碼字導致輸入不足,內存用光后必然報錯宕機。而且我雖是處女座,但經歷過室友邊撅著屁股邊摳腳邊打游戲的大學生活洗禮,并沒有很強的完美主義。我知道,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于是上周我居然還繼續硬著頭皮寫了兩篇。
今天回過神來之后,想想過去的一周,有點莫名的小蛋疼,回味起來又感覺有一點小驕傲,仔細琢磨一下居然還有點小確幸!
01.寫作拼的是體力
之前看到過一個段子,問如何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活到最后?
回答是:活到最后的就能在職場中活到最后。
這特么真是很多行業和職業的真諦呀。老子干不過你,但是老子熬死你,老子熬到你退休然后取代你。
剛開始寫字的時候,我以為寫字最重要的是才華、是文筆、是腦子里的內容、是對讀者的把握。經歷了上周我的“寫字空窗期”之后,我發現這些都不重要,或者說跟這一點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寫字最重要的是體力。
村上春樹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一書中寫出了寫道:
他們的作品多數是“寫的真好”的才華橫溢的小說,有些還給人耳目一新的驚艷之感。然而除了極少例外,幾乎無人作為小說家長期停留在擂臺上。大部分甚至給我留下一種“稍稍觀摩兩眼,就此絕塵而去”的印象。
在沒有團隊支撐的情況下,個人寫作者在網絡上寫出一兩篇所謂的爆文,紅極一時相對來講比較容易。要持之以恒的寫出精品文章,絕非人人皆能。而這與“才華”之類的詞語恐怕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它需要大量的積累和長期的堅守。
我恍然大悟,碼字跟碼農很像,原來他們都是體力活兒。
于是我覺得我們這幫寫字的應該叫做“碼字農”。碼農是把代碼一塊一塊的摞在一起,碼字農是把一個一個字摞在一起。要求都是摞的好,摞的簡潔和精彩。
02.學會放下
持續寫字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村上在書中同樣做了精彩描述:
獨自一人困守屋內,“這也不對,那也不行”,一個勁兒地尋詞覓句,枯坐案前絞盡腦汁,花上一整天時間,總算讓某句話的文意更加貼切了,然而既不會有誰報以掌聲,也不會有誰走過來拍拍你的肩膀,夸贊一聲“干得好”,只能自己一個人心滿意足地“嗯嗯”頷首罷了。
自媒體寫作的反饋更加直接和血腥,寫完了發出來,根本沒什么人鳥你。然后你再看看隔壁的大號,閱讀量分分鐘10w+,真是刺激。要是一個玻璃心,我是斷然不建議他寫這個東西的。
好在我的心本來就是餃子餡,無所謂碎與不碎了。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有一個顯著的變化。
一開始寫字,閱讀量從50到100到500,我興奮極了,天天抱著手機,盯著閱讀量和點贊人數的上漲。而有時候一些文章的閱讀量又會下降,一夜又回到原地,我就很難過,不開心。我總是在意這個。
直到后來我有篇文章閱讀量沖到了3000+,將近4000,再被簡書主編推薦上首頁,6、7個公眾號大號過來索要文章的授權,甚至再后來主編大大親自過來給我的文章打賞。我感動的要死的同時發現,原來的500閱讀量算個屁。
我當然還會繼續在意閱讀量,不過此時我的心情就沒有那么的起伏了,正變得逐漸平和。我在意它是因為我要對我寫過的內容進行反思和改進,我要回歸寫字的源頭和本質。
03.
經過這兩天的整理,我覺得每一個長期的寫作者都需要重燃碼字的激情,找回當初寫字時精神高潮帶來的快感。
此時的快感與最初相似而又完全不同。就好比初戀的人兒都激情的要死,但在過度膩歪喪失性趣之后,對自己的伴侶重燃激情才是真正的本領。
生命不停,折騰不止。我們已經在路上。
如果有一天我們走不動了,也要嘗試放個屁來推動自己前進。
【參考書目】
書名:《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作者:村上春樹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