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了,雖然我沒有和孩子一起放假,但是心情也和他一起放松起來,我們睡覺的時間越來越晚,因為加了一個內容:聊天。這個內容在之前的每一個夜晚,我都不敢加上,甚至孩子很想和我聊,但是卻因為第二天要上學而被制止。
這天在和他的對話,讓我很驚訝。
這是個周末,我在家有條不紊的督促橙橙干好每一件事:跳繩、寫三行數字、三行漢字、完成書法作業、認識兩個新字。期間休息的時候看了一個小時的書、玩了兩個小時的積木、還做了他最愛吃的飯菜。在我看來這一天雖然忙碌,但是也挺充實,孩子玩的也很歡暢,學習上的事情也沒有落下。
當我信心滿滿的問橙橙一天中有什么最開心的事的時候,他居然說沒有,在我反復引導下他說,一大早起來看了一個小時的圖畫書挺高興的。我緊追不舍的問:“有沒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橙橙沒聲好氣的來一句:“還不是吵吵吵?!?/p>
他的回答讓我一時錯愕。
仔細回憶,今天確實因為學習的事情批評了他,寫漢字的時候總是寫幾個要和我聊句話,在我看來是一種不專注,不認真的表現,自然是嚴厲的批評了他。然而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復中,我終于失了脾氣開始責怪他,甚至是斥責他。事后,我也對自己的行為馬上向孩子道了歉,他原諒了我,我以為這不算什么事情,最重要的是漢字完成了,寫得不好的也重新寫了。
可沒想到他印象最深的不是我認為的:通過努力完成了難寫的作業,而是:媽媽因為作業狠狠的吵我了好幾頓。
最后用《正面管教》中的話提醒自己:
“嚴厲型”管教的問題在于,不良的行為雖然一遭到懲罰就會立即停止,但不久就會再次出現,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
如果我們能時刻問自己:“我這樣做是在給于孩子力量還是在挫傷他們?”我們在對待孩子時就會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