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晚,網上鋪天蓋地的消息,都被一位去世的明星所覆蓋。
一開始,各種流言以最不堪的方式炸開,直到后來,那么多人才發現真相如此可悲——不過是抑郁癥,而這個病癥,真的可以將一個萬眾矚目的明星逼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許多人在他離開后才開始了解他:原來他叫Kimi,原來他笑起來很溫暖,原來他拍的戲還不錯,原來他曾在天津爆炸后捐款100萬,原來他那么喜歡粉紅色......而他的經紀人也作出回應:
字字將事發的源頭指向外界輿論迫害。所以,我們震驚,我們一直以為的光鮮亮麗的娛樂圈,為什么會有那么多明星卻一直在“抑郁”的陰霾之中無法自拔?
1、 陳百強
1993年10月25日,35歲的陳百強去世,據悉,陳百強長期患有抑郁癥,并常有自殺傾向。因而有人懷疑陳百強系故意服大量抗抑郁藥自殺。
2、張國榮
2003年04月1日,哥哥張國榮選擇用跳樓的方式結束了自己46歲的生命。原因,抑郁癥。
3、賈宏聲
2010年7月5日,周迅的前男友、電影《蘇州河》的男主角、43歲的賈宏聲從14層樓墜下身亡。原因:吸毒+抑郁癥。
4、崔永元
2002年,崔永元突然離開《實話實說》,很久之后,他才公布原因:得了重度抑郁癥。如今走出抑郁癥陰影的崔永元日前接受央視《人物》欄目專訪,自曝幾年前得重度抑郁癥時,每天都在想著自殺。
5、?白巖松
白巖松曾坦承,他經歷過非常糟糕的失眠,長達一年,體重從80公斤降至55公斤。他透露,在患上抑郁癥時,天天想的就是自殺,不過最后還是扛過來了。
而這些,也不過是一小部分而已。
在《娛樂至死》這本書中,作者很明確地告訴過我們:很多不該被娛樂化的事物依舊被娛樂著。有多少時候,我們在網絡之中,不過是抱著娛樂他人的心態,就可以用言語毫無忌憚地對著公眾人物進行傷害,人的尊嚴、隱私,都變成了我們可以隨意談論的討論的事情,這本來就是一種可悲。
如果翻看喬任梁往期的微博,就會發現,他也曾將自己的病情與絕望袒露給大眾,可收到的卻是來自于“網友”的無情嘲弄:
沒有任何一位公眾人物有義務在公眾的網絡上被如此詆毀嘲笑,但是在當今社會上,又有哪一位公眾人物能夠逃避?你可以說:做為公眾人物,就要承擔被大眾娛樂的后果。可是,沒有一個生命,希望自己的真情、尊嚴被用以娛樂或消費。一句話或許能令人從生走向死,而這之間,每一位利用言論自由毫不負責地議論別人的你我他,都是劊子手。
陽光之下,無論是衣衫襤褸的底層或是身披光鮮亮麗的明星,也都不過是普通人。有同樣的喜怒哀樂,在意著來自于這個世界的各種目光與言語。用自己都無法接受的惡毒去揣測距離你萬丈之遠的陌生人,你曾認為是網絡賦予你的權利,但其實那不過是發泄你自己私欲的工具罷了,沒有誰有義務為你的惡毒言論買單,你終成為這共業中的一環。娛樂至死,我們都有罪。
逝者無法挽留,可是我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多少個像喬任梁一樣看似光鮮的人物,竟然在暗處默默遭受著折磨。我們也無法知曉,身邊每一個看似生活在陽光之下的正常人,會不會化身為虛擬世界中的惡魔,言語噴灑毒汁,并為自己受到的無腦追捧而洋洋自得。
“你無權評論任何人”,但你終會忘記這句話。或許幾日之后,會有其他更為勁爆的新聞奪取大眾的眼球,新的一批言論的洪流將掩蓋此時的震痛,我們忘記一切,重新用苛責的眼光,毫無顧忌地瓜分掉每一個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