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央視《感動中國》總有一些尷尬。央視宣傳的是真善美,但是總是用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積貧積弱、甚至假惡丑來襯托。
還記得之前,標哥的高調(diào)行善讓很多人反感,認為這是作秀,是一種推銷自己的方式。很多人都認為行善就應該是默默的付出,不求回報。這種行為似乎在中國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共識,但是,高調(diào)也未嘗不可吧
我總是認為,表現(xiàn)一個人的美好不僅僅是只看他在窘迫時怎么做,也要看在安逸的時候的表現(xiàn)。
在新中國初期,宣揚一個人多么的不顧自身而只顧奉獻,固然是時代的需求。但是,現(xiàn)在的中國應該是一個要走向全面小康的社會,富人都已經(jīng)富起來了。我們不應該再去關(guān)注那些自己怎么怎么貧窮,但是卻怎么怎么奉獻的事或者人,而應該多關(guān)注那些自己憑借自己的力量富有起來了,但是仍然不忘記貧苦的時候,樂于回饋社會的例子和人物。
但是就像之前一個雞湯文中的,一個人只有100塊錢,他全部給你了,另外一個人他也給了你100塊錢,但是他自己有1000塊。你認為誰更偉大?
我認為樂于回饋的人都是偉大的,但是偉大是要量力而為的。
就像《感動中國》中,我們內(nèi)心深處認為現(xiàn)在需要是是一些我們能夠以自己的努力能夠達到的一些偉大的目標,而不是一些茍且在社會底層,卻極端感人的故事。
對于那些茍且的故事,我們需要做的是明白造成的原因,并且努力解決這樣的現(xiàn)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