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寶一歲前,當他還只能在我的懷里抱著在小區廣場上曬太陽時,看著比他大的孩子打人、搶玩具,一副熊孩子的樣本已經顯現時,我的身后一股濃濃的優越感就出來了,跟地上跑著的這些熊孩子一對比,阿寶簡直是天使啊,他手里的吃的玩的任由別人搶,不哭也不鬧,還愿意分享!現在想想,我真的很傻很天真,人傻,又天真!
當他會走以后但是還沒過一歲半,如果別人搶了他手里的玩具,他會表現出來不滿了,不滿的方式是站在原地大哭,非常傷心的大哭!當時在《如果你了解你的孩子》這篇文章也有記錄,點擊藍色字體詳看。
一歲半是一個分水嶺,一個很大的分水嶺,從這個時候開始,阿寶真正意義上的會動手打人了,要聲明的是,一直到現在,老何我們倆都不打阿寶,阿寶照樣還是會打人了,所以,你看,孩子會打人不一定有人教有人做他才會,就像他天生會哭會吮吸,打人也是他的一種本能。
從他一歲半到現在兩歲兩個月,他絕大多數的打人幾乎都發生在在外面玩公共場合的公共玩具時,比如洛陽這邊萬達里面孩子王里的游戲機,平常小區里的拍拍樂。只有在這兩個場合,當他跟眼前的這個小機器形成一對一高度專注時,如果這個時候有小朋友靠近了這個機器,不止靠近了還有了進一步的動作——把阿寶擠出去——搶機器的按鈕,阿寶就會上手去打一下這個小朋友。
除此之外的公共場合的玩耍,如平常游樂場里的滑滑梯,蹦蹦床,積木,沙池里的沙漏,在球場玩球,廣場上瘋跑,阿寶幾乎很少打人,也就是說,這個孩子不會主動攻擊別人,他只會防守,當他伸手打人的一瞬間,他意識到了危險,他在保護他的領地不受侵犯。
只要他出現打人,我都會立即嚴厲的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這是一個原則問題,我是絕對不贊同孩子打人的。但是僅僅這樣遠遠還不夠,我們得站在他們的角度上試著理解他們,他們為什么會打人,他們在打什么?這就是今天這篇文章的緣由,在此寫出來,讓以后遇到的少走一些彎路。
不知道你是否觀察過,三歲以上進了幼兒園的,六歲以上上了一年級的孩子們很少會再出現打人的現象,如果被你看到,那就不單單是打人這么簡單的問題了,多半是在打群架,斗毆了,性質完全不一樣了。為什么越大的孩子打人的現象越少呢。我們說他們大了,他們懂事了,他們可以梳理自己的情緒了,會報告老師了。但是至少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事實,我們現在眼前讓我們有些焦慮的”打人“只是一個特定年齡段的特定現象,就像他們小的時候會流口水會啃手指,隨著他們的成長,至少這個現象是在成共性減少的,這一個必然規律。
那相對的“打人”的年齡高峰期在哪個階段呢,在一歲半到三歲,或者有的更早,一歲都表現出來了。
為什么偏偏集中在一歲半到三歲?
這個年齡段正是他們從嬰兒期混沌的無個人意識到自己的個人意識井噴發展的階段,咦,怎么感覺我好像專家講話,好吧,請當我是磚家,家里墻上的那塊磚,咳咳,繼續:
這個階段,他們有很強烈的自我意識在發展,會區分出來哪些東西是他的,他的小床,他的被子,他的小車,他有這是我的概念了,而且這個現象是不可逆的,他一但知道就會記住了。他們很像一群土撥鼠,到處打洞,在自己打的洞里玩的不亦樂乎,但是這個洞是他的!
他們的語言能力跟不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像阿寶這種兩歲才會說話的,你讓他用一句長句表達他的不滿,不如小手一揮對他們來的更直接,直接上手,立竿見影。
他們不會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這么大了還會傷心難過動不動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了,他們也有難過也有不滿的時候,我們不爽了可以出去跑個步跳個操購個物再不行對著老公干一架作一作,那他們遇到不爽了怎么辦,上吊去?
他們沒有明確的規則做依靠,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不一樣,你的孩子早早的知道不可以搶別人的玩具,做事要排隊,不可以打人,但是對面的那個孩子你并不能保證他也知道這個規則,尤其是遇見低幼的,你家兩歲了知道規則了,他們家才一歲正是不分你我上來直接就搶,都搶到懷里了,你說出于人的本能他會怎么樣,哭,推搡。我都不提兩個同齡的都沒有明確規則的在一起玩的,你看吧,不出十分鐘,絕對干起來。
他們打人時一定是在表達著什么,問題是我們大人很少去關注他在表達什么,或者我們壓根就不懂他在表達什么,還上去一巴掌來鎮壓,我們這一巴掌又是在表達什么呢。
我一直不贊同那僅僅是一個玩具,給別人又怎樣,另外還要加一句你怎么這么小氣!孩子在這個階段,什么對他們最重要,吃的,玩的,自己的爸爸媽媽,就像錢、房子、手機,情人對我們最重要一樣,你不要小瞧那僅僅是一個玩具,類比到我們大人的世界里,那就是一座300平的大房子,你能把你這座大house隨隨便便給別人嗎?這個別人可沒說要還你,不就是一座房子嘛,不就300平嘛,給他又怎樣?
我們有占有欲,占一片地寫上我們的名字這就是我們的房子,我們在這里找到我們在這個城市的歸屬感,隔壁老王如果非要去你家潑一桶水,你看你是不是也會火冒三丈。孩子也有占有欲,他用過的車,他愛的媽媽,他手里的玩具,是他的就是他的,這些物品在他眼里是跟他一對一明確標配的,而且他還要享有絕對的控制權,因為你確實是買給他的,你給他的時候也是這么說的,他還深刻記住了。這個階段的他們正是每天像一個山大王到處放哨守護自己城地的時候,你去給他說,大王,把你的小青分給俺讓俺試用一下吧,大王說,去你丫的!可是大王,你妻妾成群,分俺一個嘛!拖出去!
當一個孩子還不知道愛是什么,或者還沒有好好享受夠占有,體驗過被別人愛是什么感受時,你要他去分享,他以為你是在要他的命呢。
什么樣的年齡段做什么樣的事,如果這個階段他們就是要任性的在自私的占有,就讓他們任性的占有,何況他沒有去搶占別人的,他只是在守護他個人最基本的權利,如果我們想像不到一個玩具一個被子一個奶瓶在他眼里到底有多重要,那至少去尊重他,人各有所愛。
阿寶一歲八九個月打人頻發的時候,我也很焦慮,我也曾經怒吼過,我也很恐慌這個孩子怎么是這個樣子,我也很怕他以后會不會被人群孤立起來,我一邊得向別人誠摯不安的道歉,一邊還要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這種滋味很不好受,但是所幸的是這個階段他走過來了,走的還算平穩。
兩歲以后他打人的次數在越來越少,他能主動分享自己的吃的玩的了,但是前提是別人不可以過來搶。他在慢慢知道了一些規則,如果拍拍樂有人在玩,他知道得等別人不玩了他才可以過去,哪怕在他快速移過去的時候速度是如此的快,他至少做到了不會像別的小朋友上去直接搶,至少他沒有妨礙到別人,那怎么玩就是他一個人的事了。
如果你家的孩子也恰好在一到三歲,也恰好出現了打人這個行為,至少你該理性一點認識到這是一個再普遍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不用焦慮,不用不安,你要弄懂這個行為下他在試圖表達什么,剩下的就是陪伴引導了。出去玩的時候隨身帶一些零食水果,隨手主動分給別的小朋友,試著跟遇到的小朋友多互動,偶爾多詢問可不可以把他的玩具分給別的小朋友玩,如果他不同意,不要強求,也不要誘導,尊重他,等著他有一天去接受這個事情。
還有,也是最重要的,不知你是否發現一個規律,如果某一陣你的心情很好,你每天過的很愉快,你內心平和,你滿眼都是愛,你面前的孩子問題會很少,那相反,你懂的。
下次見。
我是郭郭,我在用文字記錄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