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養生修行,先成為一張白紙

01 學站樁養生,先要成為一張白紙

站樁,養生,修行,是一個次第的關系。

站樁養生的目的,要做到返老還童,去掉染污,回復到最初的狀態,這樣才能身體健康。

而不是在信息社會里,什么都問,什么都練,什么都學,越學越多,最后說起站樁養生頭頭是道,結果身體還是時好時壞,還沒真正健康,也就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打個比方,就像自學畫畫,一張白紙,如果什么線條、筆畫、色彩都往上畫,結果只能成了一張被抹花了的紙,什么色彩都有,但再也復原不了,成不了一幅畫作了。

這,不是我們練習站樁養生的目的,離康復的目標也遠,更談不上修行,至于想達到修行成仙、頓悟成佛的境界,可說是南轅北轍,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經典上說過一個詞語,叫做炊沙煮飯。

萬事開頭難,站樁養生也是,開頭開錯了,那就很難達到目的了。

雖說地球是圓的,理論上只要堅持走完一圈肯定到達原點,道理是沒錯,但是,這世界有一種東西是不可逆的——時間,而人生命中最寶貴的也就是時間。

所以看起來無窮無盡的宇宙,因為時間的存在,而讓人們有了生命是渺小的、緊迫的、不斷走向虛無滅亡的感覺。

02? ?修行,人心不起道心生

時間有限,如何解決人生意義的問題?

修行。

是的,我們可以通過修行,爭取證悟,到達彼岸。

前世有無數的修行者,無數的先賢通過努力與堅持,成功到達過彼岸,留下了很多富貴的精神財富,經典都有記載。

作為后來者,我們更要努力,此生不悟,更待何時,人生要有追求,哪怕達不到目標,方向也要是對的,最不濟,也得拗個造型,埋下修行的種子,希望有生根發芽的一天。

其實,養生修行開悟,說難也不難。

大道至簡,人心不起道心生,這是多么簡單的道理,卻總是讓人不能理解。

為何有些人被醫院拒絕后,抱著死馬當成活馬醫的心態,無所謂的心態,告別人世的心態,嘗試傳統養生練習方法,反而時有奇跡發生,也是暗中符合了這個原理。

先天的東西,不是后天所能理解的,這也是科學道理,雖然科學分科很細,物理、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心理學、人體科學、生命科學,還有社會科學,哲學,歷史,地理,這些都是人類的集體努力,都是講究實用的。

而這世上,有一種無用的學問,就是如何返先天,回到原點,因為無,反而生成有,無為而無不為,無中生有,有中生無,虛無,真空妙有。

這門學問講究身心證悟,必須要身心證悟到才可理解,也必須拋卻文字與理論,身心證悟了,才叫做明心見性,才算明白人。

所以練站樁養生,到了一定程度,需要做到身心合一,再高的境界也是修心練心為主,但練心,也離不開身,不然,你的心,安放在何處?

西方的心理咨詢、精神分析(精分)、催眠術,都是近代的產物,吸收了宗教的冥想、靜坐、呼吸、觀想等修行方法,當代的宗教,誰又敢說,不會吸收現代科學的發展成果呢?

這世界本來就是合一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果業力,無窮無盡的延展下去。

03?身心證悟? ?精神升華

因為世間法無法解脫,入世是沒有盡頭的,總是在輪回中,生老病死,榮華富貴,?窮困潦倒,恩里生害,害里生恩,所有的現象都是留不住的,都會成為過眼云煙。

幸福留不住,痛苦也留不住,煩惱一樣留不住,都會過去,什么才是永恒,這世上有沒有永恒?

所以才有了佛家,才有了道家,向另一條路尋求出路,也就是出世的思想。

佛家道家經過種種修行,達到身心證悟后,才能理解,一就是多,多就是一,有就是無,無就是有,那樣才是完整的人生,才是頓悟的人生,才是圓滿的人生,才是儒家創始人孔子說的,朝聞道,夕死可矣。

因為悟道的人,已經是真的明白人,這才是圣人、真人、神仙、佛祖們的境界,古人雖沒學過科學知識,但是,在身心證悟方面,比我們現代人先進太多。

現代的學究派稱古代的心性證悟學說是原始的某某主義,唯心也好,唯物也好,心物一元也好,其實太文字化,太理論化,太實用主義了。

如果你能證悟到,其實,也就是離群索居的時刻——在精神境界上。

所以,有志修行的朋友,努力吧,智慧的彼岸,其實早就存在的,人,除了物質需求,身體健康,還需要精神升華,真能身心開悟,也就不虛此生了。

以上為正文,歡迎轉發?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