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二字,你理解正確了嗎——解讀《頂天立地的功夫》系列

提到站樁,很多人都知道,認為是中國武術中一種練習下盤的基本功;也有人認為和木樁有關,并且在腦海中浮現出武打片里主角在木樁上扎馬步練功的畫面。

很多人對站樁的印象

  在現實生活中,大家可能也見到過各種各樣的站樁功:有站著練的;蹲著練的;半蹲著練的;也有真像電影里那樣蹲在木樁上練的;還有雖然不下蹲,但翹著臀部、提著腳后跟站的,五花八門,各具特色。

五花八門的站樁功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站樁并不是習武者的專利,也可以應用到日常的養生健身中,而且效果極好,于是逐漸開始加入到站樁的隊伍中來。

  在廣大站樁愛好者中,很多人通過練習達到了很好的養生效果,也有不少人不但沒有養生,反倒站出了新的疾病,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和一般的體育運動不同,站樁屬于內功,不僅可以強身健體;也是一種身心修煉法門,一門開發人體潛能的生命科學。因此站樁離不開正確理論的指引,客觀嚴謹地實踐,以及有實證功夫的明師指點;不能任憑一己想象,盲修瞎練,否則后果十分麻煩。

  毫不夸張地說,在站樁這個領域,馬世琦先生是真正的“明家”。馬老傳授的樁功八式,無論從理論依據、修行次第、安全性還是修煉效果都堪稱圓滿;對習武者、中醫從業者、修行者以及所有具有主動養生意識的朋友們都有著巨大的價值。

馬世琦先生給學員指導站樁姿勢

對于站樁的理論和方法,馬老已經在《頂天立地的功夫》一書中進行了詳盡地講解,毫無保留地公開了其中的秘密和要訣,可謂功德無量!為了更好地幫大家理解書中的內容,以及幫初次接觸馬老功法的朋友們更好地了解其中的要點,我們將從本期開始推出 “解讀《頂天立地的功夫》系列”微刊,在馬老原文的基礎上做一些概念梳理和知識延展,以期幫助廣大樁友厘清概念,去除疑惑,建立正信,功夫精進。

 這一期,我們先來破題,講講 “站樁”這兩個字的含義。

《頂天立地的功夫》

“站樁”二字的含義

解讀

  站樁源于傳統武術,是中國獨有的一種身體鍛煉方法,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這一點足以讓每個中國人自豪。但包括很多職業習武者在內,都并不清楚“站樁”這兩個字的含義,籠統地把所有身體靜止不動的姿勢都稱為站樁,其實完全不是這樣。

  前人命名“站樁”這兩個字,就已經清清楚楚地把它的概念和修煉關鍵告訴我們了:

站——站不是蹲

1 ?站樁不是蹲樁

2 ?放松膝蓋,陽剛陰柔

樁——樁是直的

3 ?你站樁你是樁

4頂天立地才是樁


我們來詳細解讀一下:

1?站樁不是蹲樁

這一點非常容易理解,但大多數人都忽略了。實際上很多所謂站樁的方法其實都是半蹲或全蹲的,像蹲馬步一樣。

很多人認為蹲馬步是站樁,這其實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從字面上就能看出來,是“蹲”馬步而不是“站”馬步;是馬“步”而不是馬“樁”;這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訓練方式。站樁是從放松里求功夫,越舒服越好;馬步是從疲勞里求功夫,越痛苦越好;前者是養生式練法,后者是透支式練法;前者主要練陽面,后者主要練陰面;這兩者除了都是靜止不動以外,幾乎沒有一點相同之處。可能就是從這里開始混淆,有些人站樁越來越低,慢慢變成“蹲”樁了,也開始認為站樁要練陰面,蹲得越低,越痛苦越好。何況這樣的練功方式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很多人功夫還沒練出來先把身體傷害了。

馬老在書中反復強調這一點,發人深省:

“前輩們常說:‘練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為什么會這樣?是因為不得正法,不明道理。我自己當年也是痛下功夫,也認為三體式越低越好,馬步蹲得時間越長越好,年輕時我能抱50公斤重物單腿蹲起數十次,自認為異于常人,但站立時一般成年人用力一推我也要往后退,無論直立還是屈膝而立,結果是一樣的。我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馬步站得越低,三體式后腿越曲,在腿前面的肌肉又僵又硬,后面的反而越來越軟。”

“現在國家好多體育部門都崇尚馬步,說馬步太重要了。我說馬步太沒用了。我敢說,誰練馬步,誰是練挨打的。動也不靈,雙重失靈。你馬步一蹲,蹲平了是吧?達到最佳狀態就是要倒不倒,這個狀態是最好的。這時候你腿前面是僵的、后面是軟的,沒有勁兒,一推就倒。說馬步往那一扎,推不動,那是金庸說的。事實上一推就倒。”

電影中的藝術夸張,導致了人們對功夫的錯誤印象

  “人呢,為什么不能彎著腿?彎著腿你膝蓋就承受著全身的分量了,馬步蹲下去以后,你的重心在后頭,你要倒;用什么平衡呢?用膝蓋來平衡它,所以說這是錯的。可能是跟我的職業有關系,我是搞機械設計的,設計每一樣零件,我都做受力分析,人我也分析,馬步一蹲,這就是膝蓋在受力啊,別處練不著,把后邊練得特軟,前邊練得特僵,所以就從這方面,我悟出了一定要頂天立地。”

蹲馬步或以半蹲姿勢打拳時,膝關節(髕股關節)受力最高可達體重的3倍,極易造成關節紊亂和勞損。

數據來源:《肌肉骨骼系統基礎生物力學》(Margareta Nordin,Victor H.Frankel)

2 ?放松膝蓋,陽剛陰柔

我們自然站立的時候,膝蓋是放松的,站樁時也是如此。這一點可能有些樁友沒有注意,但這其實正是馬老功法獨異于人之處。大家可以自己體會一下,站著的時候一屈膝,膝蓋就受力了,大腿前側肌肉就緊張了。而大腿前側屬于陰面,應該松柔,如果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則對健康大為不利。馬老從中醫的角度指出了練功與人體陰陽的關系,可謂是正本清源:

“頭頂為乾,足底為坤,正好契合了“提挈天地”,背為陽,腹為陰,合于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我們的腿為前后左右四面,正合四象,大腿后側為太陽,太陽一定要開展,因此必須直立,越下蹲太陽越閉藏,非但陽面綿軟無力,而且對健康有極大損害,不說膝蓋要受重創,太陽經不通暢對臟腑的健康也有極大的危害。”

“腹為陰,背為陽,后面為陽面,蹲得低了就把陰面練僵了,陽面練軟了,所以就練成僵和軟了,而不是剛和柔的關系了。因為你陰面練僵了練硬了,它就是叫僵嘛,陽面你閉蔵了,那就錯了。”

解讀了“站”,再來解讀“樁”:

樁——樁是直的

3 ?你站樁你是樁

  很多人不理解“樁”的含義,對此馬老也給出了通俗易懂而令人信服的解釋:

“樁是什么呀?今天上午來的新人,我一說站樁,他們覺得挺恐怖,馬步,哎喲,他說太累了,膝蓋也疼,也累,太痛苦了。我說那不叫樁,馬步怎么能叫樁呢?顧名思義,外頭工地上打的樁就是樁,那樁有彎的嗎?一個彎的沒有,全是直的,越直越好。你站樁,你就是樁啊!干嗎還上樁上站著去?那是錯的,他們就是釘倆橛子站著,管那叫站樁,那叫‘站在樁上’,不叫站樁。”

施工工地上的樁

“從字義上講,樁就是直的,你站就要頂天立地,你蹲下去就不是樁!有人認為我站的是高樁,我認為我就叫站樁,屈膝下蹲不能叫低樁,那根本不是樁,因此頂天立地才是樁。”

4??頂天立地才是樁

  現在說到最關鍵的地方了——頂天立地,這也是書名的深意所在:站樁就是頂天立地的功夫。

  怎樣理解 “頂天立地”呢?我們自然站立時候,最多只感覺自己在天地之間,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感受;但如果按照書中的站樁要領來調形,身體會切實有一種頂天立地的感覺,從頭到腳好像被釘在了地上一樣穩固,這種感覺真的很像一根木樁,連心情也會變得平和安定。

  如果姿勢足夠精準,還會感覺身體里有一根清晰的軸線,只要守著這根軸線,站起來又輕松又穩定,再久也不會累。這時身體既是頂天立地,又是完全守中的,完全符合《黃帝內經》中對上古真人境界的描述:“提挈天地”;也符合《道德經》中所說的:“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這才是對站樁最完美的詮釋:

“這條軸線,叫上接天根,下接地軸,這條線要過地心。我舉過例子,你看摩天大樓蓋到200 層也好,100 層也好,那條軸線和地心偏1 分都不行,偏0.1 分都不行。現在的科學技術非常發達,這個軸線完全過地心,這就是守中,它不會倒。如果你偏1分,蓋到一半樓就得倒,這就是沒有守中。”

解讀樁功第一式

  要找到這根軸線,確保姿勢正確,秘訣之一就在于體重在腳下的分配。這在某些門派屬于不傳之秘,馬老也無私地公開了。

 “三部丹田都要在這條軸線上,下丹田的位置,在你身體里是前七后三,所以你這力放在后腳跟上也是后七前三,后腳跟受七成力,它是陽面么,后面是陽面,所以承擔主要的分量。”

  這樣站樁,是最符合人體結構的,也最合于自然,久而久之,功夫也會不求自得。馬老提到:

“咱們這根軸線要釘在地上,沒人能打得動,這是真實不虛的。你就把這個中定住了,這就是形的中,你永遠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估計大家都有體驗,和我動手的時候,你們剛出半截,我的手就到了,這個大家能相信,是吧?外面找我比拳的人都是這種感覺,明明他先出手,我先到,這絕對做得到。”

“腿微彎”的秘密

  很多樁功都要求“兩腿微彎”,馬老在書中也提到腿要“微彎”,于是很多樁友產生了這樣的困惑:不是說“樁是直的”嗎?站樁時腿到底彎不彎?一彎不就又往下蹲了嗎?

  這個“微彎”的狀態,其實是站樁的另一個秘訣。

  事實上,我們俗稱的“腿繃直”其實并不直,而是大腿與小腿骨的軸線形成了一個負角度,而且這時膝蓋也是緊張的,并不能形成貫通上下的整勁,如下圖中圖1所示。

  站樁時的微彎是指在腿繃直的基礎上放松一下,腿稍微“彎”一點,也就是膝蓋向前頂一點點,這時大腿與小腿骨基本在一條線上,或者有一個極小的曲度,和我們日常站立時的角度相同,是最自然的狀態。這時尾骨前翻,最容易找到委中大筋的挺勁。拳譜上講的“曲中求直”,《內功經》上講的“膝曲而伸”都是這個狀態,如下圖中圖2所示。

  如果腿再彎一些,就變成屈膝狀態了,這時膝蓋必然受力,位于陽面的委中大筋必然松弛,就變成陰面僵、陽面軟的錯誤姿態,不僅練起來累,還對健康不利,如下圖中圖3所示。

腿部角度對比示意圖

  這個角度很微妙,而且因人而異,無法量化,不過前輩們留下的口訣“曲中求直”和“膝曲而伸”還是準確地描述了這一點,只是后人大多只理解了 “曲”,而沒理解 “求直”和“伸”,于是都練錯了。這一點雖是細節,但卻是站樁的關鍵,馬老無私地把這個講出來了:

  “咱們手伸直了以后,伸出來手也是微彎,但它是自然彎。只要不往回崩,把它繃緊了,往后挺,挺住了,那叫僵直,你刨去僵直,那就是‘微彎’,就是自然狀態。”

“你就是樁,就不能往下彎,我說不能往下彎,不是絕對的啊,自然彎還要保留,都要保持自然狀態。”

  大家可以自己體會一下,可能每個人的角度會稍有不同,以形成頂天立地的力線為最佳。如果暫時找不到,就以膝蓋放松為標準即可。

  綜上所述,站樁兩個字看似簡單,實則意義豐富,包含了人體陰陽分布、肌肉放松和用力技巧、支撐結構建立、重力分配方式等東西方醫學和生物力學知識,確實是一門生命科學,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我們以前曾多次提到“醫武不分家”,其實文武更不能分家。沒有足夠的文化功底,不僅不能領悟到武學的真諦,甚至會導致方向性的錯誤。分不清站樁和蹲馬步是小,遺失了傳統文化才是大。馬老在書中多次強調要多讀書,會讀書,不要約定俗成,不要跟風,要用智慧來繼承傳統文化:

“一定要自己好好讀書。千萬不要聽那個“約定俗成”的,它“俗成”嘛,大家都這么說,就認為是對的了,但是其實理解得正好跟正確的相反。”

“所以作為人來說,你要是有智慧,不可能跟風。現在為什么好多學功都是跟著風?電影一演出來,這種功夫馬上就火了。人啊,為什么要跟著媒體去走呢?為什么不用心自己想想呢?”

“有好多人,練一輩子了,腿已經做了手術了,還往下蹲呢,還蹲得特別低呢,這就是沒有智慧。”

  “所以說要讀書,要會讀書,要能夠跟咱們老祖宗溝通,用神來溝通。”

  修行需要智慧,健康和功夫同樣需要智慧。馬老在《頂天立地的功夫》一書中用了近一半的篇幅來講解練功的智慧,可謂苦口婆心。主動養生的初衷是好的,但方法是否科學合理,是首先要考量的因素。很多習武者分不清陰陽,搞不清曲直,又缺乏足夠的醫學知識,僅憑一腔熱情刻苦練功,結果越練越傷、氣血損耗、經絡堵塞,練出了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腦中風甚至癌癥,健康程度還不如不練武的普通人。盡管如何理解功夫是每個人的自由,但從養生的角度出發,必須要遵循生命本來的客觀規律,道法自然。

  相信通過馬老的開示和本文的解讀,大家已經徹底理解了站樁二字中蘊藏的智慧,明確了練功的正確方向,祝大家功夫精進,永遠健康!

附上樁功第一式圖解,供大家體會站樁的含義: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1月29日 今天是站樁第一天。 早上起來,腰基本好了,站樁半小時,有點難堅持,中間休息了一次。 上午10點多又站了...
    阿華_7ed6閱讀 6,394評論 4 10
  •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74式 1太極起勢 38掩手肱拳(3) 2金剛搗碓(1)39小擒打 ...
    阿德樂閱讀 2,640評論 0 2
  • 星空下,燃燒的篝火映紅了年輕臉龐,月兒丟進去一塊潮濕的柴火,劈啪作響。冕撿了粗樹枝撥弄著火堆,好讓火焰燒的更旺。大...
    盜將行閱讀 875評論 2 0
  • 春風十里 五十里 一百里 體測八百米 海底兩萬里 德芙巧克力 香草味八喜 可可布朗尼 榴蓮菠蘿蜜 芝士玉米粒 雞汁...
    __蘇G趙偉閱讀 375評論 0 0
  • 巴金老先生曾被人問過為什么要寫作,他是這樣說的,我之所以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 是的,寫作本身就是一種...
    書蟲小白白閱讀 451評論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