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英國媒體報道,曼聯(lián)主帥穆里尼奧希望與重傷的瑞典中鋒伊布拉希莫維奇續(xù)約一年,作為對這位本賽季貢獻卓越老將的獎勵。伊布卻婉拒了,他不想在打不上比賽的數(shù)個月里繼續(xù)白拿工資。
這是瑞典人的高風亮節(jié),讓我很感動!“不白拿”就是不占便宜,是一種教養(yǎng)。
看到這里,我忽然想起以前看的一篇文章《一個中國窮人在美國的生活》,網(wǎng)上查了一下,作者叫梁文吟,文章寫他們夫婦倆在中國賺了錢后,移民美國裝窮人,在紐約閑待三年多,一邊游山玩水,一邊吃社會救濟。他對貪了社會的便宜和鉆了福利制度的漏洞津津樂道。他說在美國裝窮人兩三年,生了孩子,不用動自己的家底還略有積蓄,在美國社會立足了,他感覺很有尊嚴。
他“驚喜”地發(fā)現(xiàn):休斯敦的輕軌站,沒有柵欄也幾乎無人查票;早餐是自家做蛋糕,然后蹭點給孩子領(lǐng)來的鮮奶或者果汁;預(yù)繳不到1000刀的稅,年底全拿回來,還因為是“窮人”可以多拿4500刀……
在美國就親屬移民這一點。移民前需要在美國有經(jīng)濟擔保人的,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這些人成為美國社會的負擔。既然已經(jīng)有了經(jīng)濟擔保,按理說就不能隨意申請社會福利了,除非梁君本身搞了不少小動作。關(guān)鍵是他恬不知恥地寫出來,宣揚他“不白拿是王八蛋”利己思想,丟人丟出了國門!
古人告誡我們“富人不占便宜,占便宜是貧人”,梁君在經(jīng)濟上沾了些許的光,卻出賣了自己的靈魂,他是一個十足的“貧人”!和瑞典中鋒伊布相比,孰是孰非,高下立見。這也引起我們深深的思考。
小時候,媽媽就教育我不要隨便拿人家東西,我努力克制自己。可小孩子總是看見別人的飯香,有時“推不過”吃了別人的,媽媽就會在我們家做好飯時,讓我送一些和人家分享。我就高高興興送去。長大后我更明白欠了人情是要還的。媽媽說:人與人相交半斤對八兩,千萬不要白吃白拿占便宜,占小便宜會吃大虧的!
年初,有一則報道:關(guān)某研究生學歷,月入過萬,他卻將路邊的共享單車據(jù)為己有。而且將單車噴成了黑色,加裝了兒童座椅;他嫌單車前面小孩腳踩不舒服,還專門找車行改裝。車行老板和顧客發(fā)現(xiàn)后,立即報警。最后,關(guān)某被治安拘留14天。關(guān)某平均每天的收入是333元。一天就能掙一輛自行車,何必去偷呢?我們還沒有計算單車改裝的精力和成本。對那些沒有教養(yǎng)沒有法律這兩根弦的人來講,路邊那輛開了鎖的單車,不管價值幾何都是難以抗拒的誘惑,因為他發(fā)揚“不拿白不拿”的“美德”。關(guān)某這下吃大虧了吧!
據(jù)公開報道統(tǒng)計,2017年以來短短100多天內(nèi)中紀委已打“7虎”,涵蓋政府、人大、政協(xié)、國企、政法等多個系統(tǒng)。這些人的墮落不都是從“不拿白不拿”開始的嗎?
是啊,世間的人情交往,人的立身處世,通過“不白拿”,讓我們知道“我記得你、我在乎你、我需要你”,“我有底線”,“你有教養(yǎng)”。人們在一次次試誤后,就從“白拿不白拿”,判定你“可交不可交”“正直不正直”。這樣看來,“不白拿”是一桿秤,“不白拿”是一把尺子,“不白拿”是一座警鐘!
反觀我們自己,有時是不是想:工作再輕松一些,工資再高一些。有時是不是在期盼:孩子將來工作輕松,報酬豐厚。這是不是一種“白拿”的苗頭?
舍得舍得,“舍出去”了,才能有尊嚴地有價值地“得到”。做到“不白拿”,活著才有底氣,臉上有光,腰桿筆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