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模式:
1、live重點列舉、解析。自己的理解。
2、疑問
3、推薦書目,相關知識來源整理
4、可以立即實踐的點以及措施
()內為自己的理解【】經典話述
一、講了四個點
1、從自己與計劃關系的角度看——‘兩種計劃’
做加法:我們想通過計劃,帶給我們一些東西。我們通過計劃來激勵、誘惑自己,從而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之所以要激勵、誘惑是因為我們已經對這個計劃失去信心了,所以用未來的期許許諾自己,通過“忍受”計劃(忍受當下)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未來。
做減法:不需要考慮未來,只面對當下,做好當下,未來就自然而然實現。
如何更好地看待與計劃的關系是第一步。
(并不是說做加法的計劃不可取。在每個“自己與計劃的關系”中其實都存在加法與減法兩種關系。我們做計劃的目的之一就是更好地實現自己想要的未來。而做計劃并實施的優勢在于分解于每一天每一個具體動作的事件的達成讓我們更踏實,更有確定性,更少對未來焦慮。
我們反對的是計劃內容難以實施、自己不認為自己有能力實施的情況下,在對未來的渴求下實施計劃。這種不具備可操作性并且自己對其沒有信心的計劃即使通過來自未來的激勵與誘惑也很難繼續下去。
制定計劃時,問自己:我今天只做這些就夠了嗎?
尋求外在的旁觀者的視角,并抓住關鍵的節點:一旦這個計劃得以實施,誰會觀察到什么樣的不同,對誰會有意義,誰會關注。——理論依托:孤獨往往感覺不到意義。
不要用否定的方式表述這個不同。這個不同要具體、容易被觀察。有具體的時間,時間點。
計劃更像一個實驗,在計劃中觀察自己。因為計劃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所以要對計劃有所包容,對計劃中的自己,不要太苛刻。當計劃出現問題后,別欺騙自己,停下來問問自己,到底出了什么問題:你是不是真的需要這個計劃,你是不是真正很不情愿,不能過于逼迫自己。
若是在計劃過程中所忍受的痛苦讓自己感覺沒有意義,自己開始懷疑這痛苦的意義時,你需要重新考慮這個計劃。
補充:計劃可以理解為預知未來。計劃將巨大的事情拆分到每一天具體的事情
二、疑問
1、在計劃實施過程中我們必定要忍受、堅持自己原本做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