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完美孤獨》到《守望的距離》
文/江北客@伏羲夢蝶@千江尋一客
周末的晚上,愛人不在家,我獨自一個人坐在陽臺上聽廣播,這時收音機里恰好傳來一首莫文蔚的歌。莫文蔚憑借最新專輯《寶貝》剛剛在臺灣金曲獎上折桂,斬獲最佳女歌手,而這一期的《全城都能點》,主題正是莫文蔚獲獎專輯《寶貝》的經典金曲回顧。
只聽莫文蔚獨一無二的曼妙歌聲在那里淺淺低潺,如泣如訴,“愛情有一本帳簿/從盈到虧我早已爛熟……可是說伴侶是身外之物/我又不甘/不服”,尤其是在那句“再完美的孤獨/算不算美中不足”之后,一段“花非花霧非霧去似朝云無覓處”的“霧霧霧霧嗚嗚嗚嗚”的淺吟低徊,完全入去了心田罅隙。
這一類大齡女子的宣言代言或心事獨白屈指可數,譬如已經嫁了人的楊千嬅在《女人三十》中的“梅酒加冰塊”,“我還想跟年華比賽/越愛越有姿態/女人三十/完美樣子/再不去為了誰/停下來”,乃至索性退回單身狀態,在《圣女不敗》中如斯代言,“圣女和剩女都站起來/拍一拍塵埃/愛自己/才是真愛……自己付自己的/賬單/總好過牽強的/浪漫”;而當時還沒有大聲宣布已嫁作他人婦的奶茶劉若英也只能在《繼續 - 給15歲的自己》中如斯唱吟,“我們繼續走下去/繼續往前進/繼續走向期待中的未知旅行……我們都不要放棄/都別說灰心/永遠聽從刻在心中那些聲音……繼續走下去/繼續往前進/路旁有花/心中有歌/天上有星/我們要去的那里/一定有最美麗的風景”。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在這里,不妨借用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賞析評判的眼光和標準來一錘定音,這首與莫文蔚獨一無二的幽微靈秀灑脫通透之精神氣質契合得近乎完美無缺的《完美孤獨》,終是在格調意境上更勝一籌,不唯那句別出心裁獨辟蹊徑的“獨孤結句”——“孤身/身處何處有凈土/獨立/立在哪里無寒露”。
一曲《完美孤獨》,完美無缺,獨孤唱晚,音符氤氳流轉之間不經意給人一種“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般的通透和徹悟,“我希望覺悟/又害怕麻木/單身的好日子/有沒有虛度/再完美的孤獨/算不算美中不足”——而歸根到底,林夕填詞的這首《完美孤獨》,其核心實在是在說一個永恒的哲學問題,即愛與孤獨。
在周國平早期的代表作《人與永恒》里,曾經在“愛”之后,接踵專辟一節來談“孤獨”。其間有許多散落的碎句,可謂真知灼見,比如“孤獨源于愛,無愛的人不會孤獨”,“孤獨是人的宿命”,“愛可以撫慰孤獨,卻不能也不該消除孤獨”。而在其迄今為止最完整的一部散文集《守望的距離》中,又再次闡釋了這一“幸福的悖論”,這次他通過對莫洛亞《人生五大問題》的深度點評,將“愛與孤獨”這個人類永恒的話題進一步提煉萃取為深刻雋永的短章,他說,“人生也面臨種種二律背反,愛與孤獨便是其中之一……結婚吧,失去自由,不結婚吧,又會孤獨。其實這種困境不獨在結婚問題上存在。個體與類的分裂早就埋下了沖突的種子,個體既要通過愛與類認同,但又不愿完全融入類之中而喪失自身。絕對的自我遺忘和自我封閉都不是幸福,并且也是不可能的。在愛之中有許多煩惱,在孤獨之中又有許多悲涼。另一方面呢,愛誠然使人陶醉,孤獨也未必不使人陶醉。當最熱烈的愛受到創傷而返諸自身時,人在孤獨中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了理解別的孤獨的心靈和深藏在那些心靈中的深邃的愛,從而體味到一種超越的幸福。”
而這一刻,一個人獨自坐在陽臺上的我,也在不由自主算著這樣一本“愛與孤獨”的精神帳簿。愛人不在身邊,家中無人起火,所以晚餐只能叫外賣,如此一來,這一晚便吃不到妻子親手做的可口飯菜,且要默默承受些許牽腸掛肚的思念之苦,無疑是有所失了。而這一夜,在“守望的距離”中失卻了人間煙火,沒有人陪我一起晚餐,如此晚飯之后,則不必照慣例陪愛人一起在沙發上看電視或去附近的公園散步。于是乎這一剎,我竟有了“難得糊涂”的“孤獨的閑暇”,可以在陽臺上隨心所欲無拘無束地聽聽廣播,聽完莫文蔚的《完美孤獨》之后,又羚羊掛角創作了屬于自己心頭麋鹿的《喜帖街》——
愛人不在家
和謝安琪《喜帖街》韻律
蓍草填詞/江北客@伏羲夢蝶@千江尋一客
雙人床空蕩蕩沙發空蕩蕩沒人在廚房
遙控器孤苦又伶仃沒人來認領
看電視或是打游戲都心神不寧
最好抽油煙機嗡嗡作響有人在煲湯
為何沒人搶最愛的頻道都不愛搭理
連上網愉快的沖浪也快沒有興趣
離合悲歡結伴同行溫馨總難永遠持續
枕邊人怎可以寸步不離終有一天撒手去
收拾雜草心情陽臺上安安靜靜聽聽廣播去
沉浸音樂里某首歌或一條八卦的消息
月光灌溉我心
仙人掌不說話茉莉花看著月牙心事在發芽
最好的晚霞最美云朵還是一杯茶
美好都不過是一剎
打掃夢想城池斑駁的心門風干了淚痕
心猿說有雨水滋潤還可以大地回春
只要心靈不曾枯萎總會鑿開歡樂泉水
這一霎忘了愛人不在家只聽麋鹿在說話
收拾花樣心情沙發上無憂無慮翻翻閑書去
魚游詞藻里某首詩或一則魏晉的小品
星光溢出我心
桃花源不說話連理枝看著桃花心田樂開花
最美的晚霞最美云朵還是一壺茶
美滿不只是一剎
別忘了睡前打一個電話
2011年6月22日 于謝安琪《喜帖街》旋律中(傍晚時分在陽臺聽飛揚971廣播《全城都能點》,有感于李宗盛獲獎作品《給自己的歌》中那句“有意思”的“嗡嗡作響”而作)
如此看來,這心猿意馬心滿意足“完美孤獨”的一晚,竟又是失之于愛,得之于孤獨了……于是乎,我不禁又啞然失笑于“守望的距離”之中了!
2011年8月23日 初釀于南山之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