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畢業季,“空巢青年”這個詞又火了起來。如果說“空巢老人”缺乏陪伴、讓人唏噓,那么“空巢青年”卻讓人覺得更加悲涼。
目前,超過5800萬人在中國過著“一個人的生活”,其中,獨居青年(20~39歲)已達到2000萬。沒錯,我也是這2000萬中的一員。
網友總結,一個典型的“空巢青年”可能是這樣的:二三十歲,在一線城市有份體面工作,住在月租三四千的一居室或群租房隔間,唯一熟悉的室友是自己養的貓狗,廚房有全套餐具但飲食主要靠便利店和外賣,長時間在手機和電腦之間無縫切換,作息失調,不出門不洗頭,眼睛常年布滿血絲……你中了幾條?
空巢感爆表時刻
不管是被動還是主動選擇空巢,在我看來空巢青年身上都貼著“孤獨”的標簽,空巢感爆表的時刻就是深感孤獨甚至無助的時刻。
搬家
算來我在上海,已經搬了8次家。
第一次是畢業從學校搬出來,如所有剛畢業的年輕人一樣,住在群租房的小隔間里,一個人睡在房間里感覺隨時有人破門而入,那薄薄的門根本擋不住其他租客的嘈雜和我的恐懼。
現在,自己單獨租房了,但是心里卻總不踏實,也許用不了多久,我就會再次離開這個暫且容身的地方。
不要再說什么房子是租來的而生活是自己的,因為房子是租來的,我連紙質書都不敢買,因為搬家的時候,太沉,而我舍不得扔。
我想有個自己的房子,這樣可以給我的書找個家。
生病
我覺得醫院是一個冰冷的地方,所以就算有不舒服我也大多是扛著忍著。
我害怕醫院,害怕體檢,害怕一個人拿著化驗單,手心冒汗,在休息室的座椅上等待未知的結果。醫院里的人來來往往,而我只能一個人拍片、等候、繳費、跑上跑下。
每當這個時候,特別想躺在家里溫暖的床上,喝一碗媽媽給我煮的白粥。
你是我的一部分,而我是你的全部
我家的貓咪叫JJ,是個小胖子。我看著它從孱弱的嬰兒長成一個“壯碩”的小姑娘。
下班走到樓梯口還沒上門來呢,它已經聽到腳步聲了,歡快地“喵喵”叫,等到打開門,它就撲過來趴在我的腳上,搖著尾巴,手舞足蹈地迎接我。它會時不時湊過來蹭我,或者倒在地上伸懶腰,安靜的時候就蹲在我旁邊萌萌地看著我。
溫暖和陪伴,都是互相的。
一人食
女漢子如我,現在一個人吃飯已經不覺得有什么問題,但還是沒膽嘗試網絡上評選孤獨指數5顆星的“一個人吃火鍋”。因為我受不了服務員大聲喊“這里一位”時,整個餐廳異樣的目光。
一個人吃飯最怕的是,用餐的座位旁,左邊兩個人在聊天、右邊四個人在自拍,可是沒有人坐在我對面。
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
茫然不知身是客,卻道天暖好個春。
不覺已是春天,回想無數次離開家,陪伴我的都是壞了一個輪子的行李箱、用久了的雙肩包,以及爸媽塞進箱子里的家鄉特產。
孤軍奮斗在繁華的鋼筋水泥中,生活不想將就。盡管眼前茍且,但心中卻盛著詩和遠方。愿你我像努力,昂揚,像一支拔節生長的草木,舒展成生命該有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