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孟子〉學習筆記53公孫丑章句上2-6》
今天是丙申年丙申月庚寅日,八月初五,2016年9月5日星期一。
【"孟施舍似曾子,北宮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賢,然而孟施舍守約也。"】
? 這一節,朱熹先生的功力顯現無遺了。
? ?這一節分三步學習,第一步先把楊伯峻先生的譯錄上來;第二步是學習朱熹先生寫在這一節下面的奪人心魄的評注;第三步是關于思維的方法論。
? ?一,先看楊伯峻先生的譯文:
? ?孟施舍的養勇像曾子,北宮黝的養勇像子夏。這兩個人的勇氣,我也不知道誰強誰弱,但從培養方法而論,孟施舍比較簡易可行。
? ?二,再看朱熹先生的評注:
第一句[孟施舍似曾子,北宮黝似子夏。]朱子的評注如下:
? ?"黝務敵人,舍專守己。
? ?子夏篤信圣人,曾子反求諸己。
? ?故二子之與曾子、子夏,雖非等倫,然論其氣象,則各有所似。"
? ?1,朱熹先生說,北宮黝"務敵人",意思是說,他的勇要有一個對立面,不管真敵還是假想敵,他需要一個針對的對象,有了這樣一個針對性之后,受到激發的他,小宇宙爆發,滿血斗志,志在必勝;
? ?2,孟施舍呢,是"專守己",他的勇向內檢查,向內自我要求。他追求的不是勝人而是勝己,不管有無外敵,敵強敵弱或者環境優劣,乃至于勝負得失、吃虧便宜全不在他的考慮范圍之內,始終只有一個自我要求:保持無懼之志。
? ?3,朱熹先生讀書多,讀得熟透,也就是說他積攢的材料多。所以,孟子說"孟施舍似曾子,北宮黝似子夏",他就能馬上聯系出"子夏篤信圣人,曾子反求諸己"來。
? ?在我讀來,他這兩句不啻于在我耳邊放了一個炸雷,讓我驚了一下:想不到朱熹先生竟然一筆點出"子夏篤信圣人,曾子反求諸己"出來,真是佩服!不能不讓我感到驚心??!
? ?4,孔子去世后,子夏在西河講學,《詩》、《春秋》因子夏得以流傳下來??纯此膸孜粚W生:
? ?(1),魏文侯,《史記·魏世家》記載,"文侯受子夏經藝,由此得譽于諸侯。"
? ? (2),李悝,本身是魏的相國,他的《法經》、《李克書》等失傳,但在他人著作中引用的部分尚存。李悝的學問直接影響商鞅和韓非子。
? ?(3),段干木。三十歲前是混蛋,三十幾歲受學于西河子夏,受其師友影響,學問德行大長,"有文有行","懷君子之道",于是"聲馳千里"。魏文侯N顧茅廬請他出門。他出山后不久,秦國想攻打魏國,軍隊已經走到陽狐這個地方了,有人跟秦王說,魏文侯禮賢下士,有段干木輔佐政治。秦王下令終止行動。
? ?由此可見,段干木是浪子回頭勵志型學者??梢姡瑢W問之道不在早晚,在于誠不誠,以及成不成。學得早的,要珍惜青春年華,不要驕傲,立志出大成績;學得晩的,要加倍珍惜聚精會神,勇于聚焦,拒絕散亂,敢于向學,不餒志氣。段干木的故事再次告訴我們:學貴大成不貴小用。
? ?(4)田子方,與段干木二人是同學。魏文侯敬其為師為友。有一次,魏國太子出行遇到田子方的車隊,太子下年行禮,田子方不回禮,太子生氣地質問他:"應該是富貴的人驕人呢?還是貧賤的人驕人呢?"田子方說:"當然是貧賤的人驕人啊,富貴者安敢驕人!國君驕人就會失去他的國家,大夫驕人就會失去他的封地,沒聽說失去了國家的國君還有一個國家等著他的,也沒聽說失去了封地的大夫還有一個封地等著他的。我們這些士是貧賤者,沒有國家和封地,如果國君和大夫們不用我的主張,做法不合,穿上鞋子就可以走,我到哪兒得不到行道的機會呢?。⑻玉R上再次行禮拜謝田老師的教誨(《資治通鑒》)。
? ?5,"子夏篤信圣人",我理解的意思是,子夏是孔門"德、政、言、文"四科之中的文學科高徒,他的教學方法是文本法,所以《詩》、《書》、《禮》、《春秋》經他的學脈傳下來,所以,朱熹先生說他"篤信圣人",說的是這個。
? ?6,對比而言,曾子的《大學》,是孔門入德之門,曾子的高徒子思子著《中庸》則是儒學心法之學,主要培養學子的修養。所以,朱熹先生一句"曾子反求諸己"是極有概括性的評語。
? ?子夏和曾子成就都很大,貢獻都很大,他們的區別也是明顯的,高下也出來了。
三,第二句[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賢,然而孟施舍守約也。]
? ?1,朱熹先生說"故二子之與曾子、子夏,雖非等倫,然論其氣象,則各有所似。",直講瞧不上北宮黝和孟施舍,不在一個層次上,只是從"論其氣象"上可以聯系著談談。
? ?這樣做學問的態度值得學習。曾國藩打仗不如敵我陣營中的任何一個將領,但是,最勇敢最能打的將領,沒見有哪個層次上可以和他齊肩的。
? ?我們學習不是單純學勇氣,更要立志換軌道,上緯度。
? ?2,朱熹先生說,"言二子之勇,則未知誰勝,論其所守,則舍比于黝,為得其要也。"
? ?朱熹先生的論述方法是一層一層比較。先講北宮黝,再講孟施舍,第三提煉子夏、曾子的特點,第四交待這兩組層次的差距,最后講孟施舍的方法高于北宮黝。朱子的方法,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思維的方法論。
? ?第一是有層次,不打馬虎眼,第二是給理由,對每一句論述都給足理由。如果只是執一立場,下一句斷語,這樣的觀點實際上已經僵死了,這就不是做學問的態度,也不是說服力的方法,只讓人覺出故作高深的忽悠而已。
? ?去年,師父布置一個作業,只提了一個要求:不能只是你的意見,你要出觀點,也要出論證。這次之后,師父的這個要求成為我寫每一篇文章的準則。
? ?上面講的是第一個思維方法論。
? ?最后一點是繼承。所謂繼承的意思是,要有自己的認識,自己收集論證的過程,用自己的話給出結論,用自已的理由支持自己相信的觀念。為了激發自己思維的展開,就有必要閱讀前輩先賢的思想成果。一方面為自己的思想積攢有益的材料,另一方面,正是這些人類智慧的累累碩果,推動著我們思想的巨輪,碾過細碎的日常生活,"使庶幾之志掲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使得我們的志向高遠強毅,意旨美趣慷慨。
【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孟子>》張居正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孟子正義》焦循著
《孟子譯注》楊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