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外婆要回老家了。在和老人告別時,小表姐冰冰大聲喊:再見了,爺爺奶奶,我會想你們的。“小家伙還不忘記來兩個飛吻。
在離開的路上,冰冰對我們說:“其實我不會想他們的,但是我覺得這樣說他們會高興,所以我就會這樣說。因為她對我很好,我想讓他們高興。”
童言無忌。我驚訝地是她把自己的想法表達的完整準確。豆豆和冰冰姐同齡,年齡相差不到一個月,只是讓豆豆把內心的想法和外界的需求如此清晰地分開來,至少,他是表達不出來的。
首先說說道德兩難故事 (moraldelimma)。在這種故事里,會同時涉及兩種道德規范的沖突,兩種不能兼顧的情景或者問題,要求孩子做出選擇或發表自己的看法,有點類似于一句話“自古忠義難兩全”。
科爾伯格本人不但運用“兩難故事”發展出他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而且認為和孩子一起討論道德兩難故事:
? ? ? ??可以了解孩子的道德發展的階段水平;
? ? ? ??通過討論會讓孩子發現道德沖突的存在以及其他人的不同意見;
? ? ? ??向兒童揭示高于他所屬階段的那個階段的道德思維方式,促進孩子道德水平的發展。
這種認知—發展的道德教育方法,也越來越用于中小學生的課堂上。
我想,兒童正處在聽故事的階段,用故事和孩子討論道德發展,會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第二天,我開始給豆豆和冰冰講“道德兩難”的故事。(適用于年齡比較小的孩子)
豆豆和冰冰對故事中的問題的回答:
豆豆:爸爸對。她答應過爸爸冰冰:爸爸會批評她。但知道是救小貓就原諒她了
下面介紹“三個水平六個階段”:(個人整理)
在這個階段,主要看是否能夠滿足自身的利益。比如:贊同球球拿藥,因為如果媽媽病了他就沒有媽媽了;不贊成球球拿藥的,因為他要是被發現了會被警察抓起來的。
這個階段,考慮公共秩序、社會規范。以法制觀念判斷是非。比如:贊嘆球球偷藥是因為媽媽辛苦養育他,要為他的媽媽負責;不贊成球球偷藥是因為這是違法的。
equality)
?
我的思考:
“兩難故事”中的為什么,是用來檢測孩子所處的道德發展階段的。
科爾伯格發現,一些成年罪犯的道德發展仍然處于前習俗水平。可見,隨著年齡的發展,不但要幫助孩子的認知和思維隨之提升,也要關注道德發展是否也在跟上。我想,這是我介紹這個兩難故事最大的意義!
道德方面的內容紛紜復雜,不但有道德認知,也有道德體驗和道德實踐。上面介紹的只是道德認知的一小部分,期盼大人能夠從中更多地了解孩子,感受育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