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下載了微信讀書一APP,加上剛買的平板,質感超好,每天晚上就捧著平板用微信讀書來進行閱讀。放棄了想買kindle的想法,現在暫時用平板來頂替也不錯。而且也可以及時閱讀,幸福感都上升了幾個百分點。
瀏覽了一堆免費書單,決定先從老舍先生的《我這一輩子》來開始。用了十個小時通讀完,到現在還在做讀書筆記,一是因為懶散,二是文中多清新樸實又意像唯美的句子,忍不住摘了又摘。
文中有十五個精簡小故事,皆是清末民國那段時間的小人物的悲歡,每一個都讓人唏噓嗟嘆。十五個故事讀完,笑文中各人無知封建,憐他們慘淡廖生,既感慨人物命途多舛,又傷心國家衰微國人愚昧,種種感情,不一而足。
老舍先生筆力驚人,描寫場景時溫柔繾綣色彩細膩,刻畫人物時詼諧幽默入木三分,講述情節時疏密有致犀利俗白,每讀一文,便有一感。很多人事,如今依然有范本可尋,頗覺有趣。
在《抱孫》一文中老舍先生的辛辣諷刺便讓人印象深刻。
比如“兒媳婦也真作臉,越躺著越餓,點心點心就能吃二斤翻毛月餅:吃得順著枕頭往下流油,被窩的深處能掃出一大碗什錦來.孕婦不多吃怎么生胖小子呢?婆婆兒媳對于此點完全同意.婆婆這樣,娘家媽也不能落后啊.她是七趟八趟來“催生”,每次至少帶來八個食盒.兩親家,按著哲學上說,永遠應當是對仇人.娘家媽帶來的東西越多,婆婆越覺得這是有意羞辱人;婆婆越加緊張羅吃食,娘家媽越覺得女兒的嘴虧.這樣一競爭,少奶奶可得其所哉,連嘴犄角都吃爛了.”小小一段,言語精干老練,每個詞都生動形象。
“吃得順著枕頭往下流油,被窩的深處能掃出一大碗什錦來”一句讓人忍不住莞爾。而婆婆和娘家媽的競爭環節更是三言兩語就幽默呈現,讓人拍案。
《抱孫》中實在恨極了王家老太太,愚昧頑固平白害兩條人命。可卻理直氣壯的在文中贅述“不為抱孫子,娶兒媳婦干嗎?”。這可憐又可悲的思想現今還囚禁著多少國人呢?
在《月牙兒》里,我卻是特別心疼這個可憐的女孩子。早年喪父,隨母親漂泊。母親淪為暗娼時她掙扎惶惑,妄圖自救救母。可是受過教育知道廉恥的她,在那樣一個時代,依然抵不過命運,凄慘淪落。
那個年代的女子無力為生,像是一個物件,像是一株浮萍,只為了依附男人,若沒遇到好的,總也逃不過墮落。
她嘲笑“學校里教給我的本事與道德都是笑話,都是吃飽了沒事時的玩藝。”
她爭辯“我才不去死,雖然想到過;不,我要活著。我年輕,我好看,我要活著。羞恥不是我造出來的。 ”
她悲憤的言語“我勉強地笑,勉強地瘋狂,我的痛苦不是落幾個淚所能減除的。我這樣的生命是沒什么可惜的,可是它到底是個生命,我不愿撒手。況且我所作的并不是我自己的過錯。死假如可怕,那只因為活著是可愛的。我決不是怕死的痛苦,我的痛苦久已勝過了死。我愛活著,而不應當這樣活著。我想象著一種理想的生活,象作著夢似的;這個夢一會兒就過去了,實際的生活使我更覺得難過。這個世界不是個夢,是真的地獄。”
這無力替她嘶喊的滿腔憤慨,亦眼睜睜的看著她逝去。
而在《我這一輩子》中,卻連憤然的情緒都沒有了。
只有疲態。
看著“聰明”“有趣味”的“我”隨著人流,隨著時間,隨著那些憤憤不平慢慢老去,變成了老態龍鐘,不忿懦弱。生活里沒有了機靈,沒有了趣味,沒有了意義。為了嘴活著,為了后輩活著。然后被這生活淹沒,不見天日。
“我的眼前時常發黑,我仿佛已摸到了死,哼!我還笑,笑我這一輩的聰明本事,笑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聲,這世界就換個樣兒吧!”
驀然一個冷噤,是為文中人物,亦是為了自己。怕自己也是在這樣的不上不下的茍且中消磨余生。
讀完《我這一輩子》,文中各色人物形象真實,情感真摯。想替其吶喊,想為其抗爭,可是一切似乎就是這樣,殘酷腐朽的舊社會就像黑夜一樣吞噬著一切,無論你多么努力地碰跑,最終還是被吞噬,這是屬于那個時代的悲劇。
還特別喜歡老舍先生的一些句子,樸實卻發人深省。以下獨摘錄:
錢比人更厲害一些,人是獸,錢是獸的膽子。
——月牙兒
最清楚的記憶也不敢反抗時間。
——歪毛兒
大家一天到晚為嘴奔命,沒有工夫扯閑盤兒。愛說話的自然也有啊,可是也的先吃飽了。
——柳家大院
向上的路是極難走的。理智上的崇高的決定,往往被一點點浮淺的低卑的情感所破壞。情感是極容易發酒瘋的東西。
——不成問題的問題
年頭兒的改變不是個人所能抵抗的,胳臂扭不過大腿去,跟年頭兒叫死勁簡直是自己找別扭。
——我這一輩子
凡是一門手藝,都得隨時改良,方法是死的,運用可是活的。
——我這一輩子
一個人好,大家都好,這點好處才有用,正是如魚得水。一個人好,而大家并不都好,個人的好處也許就是讓他倒霉的禍根。
——我這一輩子